栗慧 盧斌 朱華偉
(常州工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2)
微電子工業(yè)的需求及其最近推行的電子產(chǎn)品無鉛化進程,極大地推動了無鉛焊料及其相關技術的發(fā)展,目前國內(nèi)外大量的科學研究涉及了無鉛焊料的各個方面,包括成分設計、力學性能、界面連接、界面反應、鍍層表面的晶須生長等。但是,還有一些問題研究相對較少,液態(tài)Sn的高溫氧化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它是困擾軟釬焊(錫焊)生產(chǎn)的技術難題之一,焊料在高溫熔融狀態(tài)下的氧化非常迅速,尤其是在波峰爐中極易形成錫渣氧化物。錫渣的堆積不僅會影響焊接質(zhì)量,還會造成錫的浪費,增加生產(chǎn)成本。因此,焊料的抗氧化性研究顯得格外重要。
目前對無鉛釬料的抗氧化研究較少[1-3]。本文選取目前最有市場前景的Sn-0.3Ag-0.7Cu釬料作為基體進行研究,低銀無鉛釬料Sn-0.3Ag-0.7Cu中的錫含量比錫鉛中更高,因此無鉛波峰焊中釬料的氧化更為嚴重,然而目前很少見到有關該類釬料抗氧化性能方面的研究報導。本課題針對以上問題,研究微量元素In對Sn-0.3Ag-0.7Cu釬料抗氧化性的影響,為該新型釬料的應用提供依據(jù)。
采用中頻感應爐熔煉 Sn20Ag、Sn50Cu、Sn10In中間合金,將熔煉好的中間合金按一定比例配置熔煉為所需釬料并澆注成型。試樣制備所用各元素純度如下:Sn≥99.99%;Ag≥99.99%;Cu≥99.9%;In≥99.9%。實驗所配制的釬料合金及成分見表1所示。
模擬波峰焊實驗在自制模擬波峰焊實驗爐中進行[3]。稱取各個釬料合金樣品500 g,將溫度升至280℃后攪拌,每隔30 min進行撇渣。仔細剔除其中夾帶的Sn后稱重。完成撇渣稱重后,將樣品在280℃條件下保溫30 min,用數(shù)碼相機拍照,記錄液面顏色變化。多次重復以比較不同樣品的增重曲線與表面顏色變化。
本試驗依據(jù)日本工業(yè)標準JIS-Z-3198(無鉛釬料試驗方法),采用潤濕平衡測量法進行潤濕性測試。
表1 各合金釬料成分和元素含量
在大氣條件下,280℃模擬波峰焊攪拌330 min后,實驗重復進行5次,取平均值。In含量對Sn-0.3Ag-0.7Cu無鉛釬料出渣量的影響如圖1所示。
圖1 In含量對Sn-0.3Ag-0.7Cu釬料出渣量的影響
從圖1中可以看出,隨著In含量的增加,釬料產(chǎn)渣量急劇減少。當添加In的含量超過0.025%,產(chǎn)渣量不再減少,隨著含量增加,氧化渣量開始增加。與未添加In的Sn-0.3Ag-0.7Cu釬料相比,Sn-0.3Ag-0.7Cu-0.025In釬料的錫渣量大約減少了78 g。試驗結果表明,In元素的加入能夠顯著降低Sn-0.3Ag-0.7Cu釬料的錫渣產(chǎn)量。
研究就含In釬料的潤濕性能進行測試,結果表明(如表2、圖2~圖3所示),隨著In含量的增加,零交時間t0先快速上升后緩慢降低;潤濕爬升時間t1隨In元素的加入先快速降低后保持平穩(wěn);微量元素In能夠有效縮短釬料潤濕時間(t1+t0)。同時,隨著釬料中In含量的增加,最大潤濕力Fmax值增大。綜上,微量元素In改善了Sn-0.3Ag-0.7Cu基釬料的潤濕性能。
以上研究表明,當合金中In含量為0.025%,Sn-0.3Ag-0.7Cu基無鉛釬料的抗氧化性能較為理想。試驗選取 Sn-0.3Ag-0.7Cu-0.025In釬料作為進一步研究對象,進行不同溫度條件下出渣量的對比實驗。實驗重復進行5次,取平均值,溫度對 Sn-0.3Ag-0.7Cu-0.025In釬料的影響如圖4所示。
表2 In含量對Sn-0.3Ag-0.7Cu釬料潤濕性影響實驗結果
圖2 In含量對Sn-0.3Ag-0.7Cu釬料潤濕性的影響
圖3 In含量對t0、t1和Fmax的影響
從圖4可以看出,在260℃ ~300℃的溫度區(qū)間內(nèi),Sn-0.3Ag-0.7Cu-0.025In釬料的出渣量隨試驗溫度的升高而緩慢的增加。當溫度超過300℃,隨著試驗溫度的升高,Sn-0.3Ag-0.7Cu-0.025In無鉛釬料的出渣量顯著增加。
圖4 Sn -0.3Ag-0.7Cu -0.025In無鉛釬料出渣量隨溫度的變化
為了研究Sn-0.3Ag-0.7Cu-0.025In釬料出渣量與時間的關系,稱取釬料1.5 kg放入無鉛波峰焊錫爐中進行模擬波峰焊實驗,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無鉛釬料出渣量隨時間的變化
從圖5中可以看出,Sn-0.3Ag-0.7Cu-0.025In釬料氧化時的氧化渣產(chǎn)量增加較慢,隨著氧化時間的繼續(xù)增加,兩者氧化速率都將逐漸增加。當模擬波峰焊時間超過120 min后,Sn-0.3Ag-0.7Cu-0.025In釬料的出渣量增長率接近直線。此時,單位時間內(nèi)出渣量遠高于模擬波峰焊剛開始時,釬料不再具有抗氧化性。
本研究同時對 Sn-0.3Ag-0.7Cu-0.025In釬料在完成模擬波峰焊并靜止30 min后的液面進行觀察拍照,結果如圖6所示。
圖6 280 ℃下 Sn-0.3Ag-0.7Cu-0.025In釬料氧化液面
當金屬氧化膜厚度與入射波長成一定倍數(shù)時,氧化膜會發(fā)生有規(guī)律的變化。氧化膜較薄時,金屬液面會呈現(xiàn)出光亮的鏡面。研究發(fā)現(xiàn),Sn-0.3Ag-0.7Cu-0.025In釬料在模擬波峰焊過程中能夠長時間保持光亮的鏡面。在持續(xù)120 min模擬波峰焊并保溫靜置30 min后,釬料液面失去金屬光澤,呈現(xiàn)出 Sn-0.3Ag-0.7Cu氧化后特有的棕褐色,表明釬料已喪失了抗氧化能力。
根據(jù)熱力學原理,氧化物的標準生成自由能越小,表明氧化過程越容易進行[4]。根據(jù) ΔGθT-T圖,Sn-0.3Ag -0.7Cu 釬料中,Sn 的質(zhì)量分數(shù)在90% 以上,合金氧化膜主要成分是錫的氧化物:
還有少量的SnO等生成,形成這種氧化膜后,對保護熔體表面,防止進一步氧化的作用不強,因此液面繼續(xù)氧化。而Ag,Cu的氧化主要生成Ag2O和Cu2O。
對本研究釬料中各種元素氧化物標準生成自由能進行計算,結果見表3[5]??梢?,在280℃條件下,Sn-0.3Ag-0.7Cu-0.025In釬料中 In元素氧化物的標準生成自由能比其他元素氧化物要低,In會先于其他元素發(fā)生氧化生成In2O,從而降低釬料的氧化速度。
表3 無鉛釬料中常見元素氧化物的標準生成自由能
添加微量元素 In能有效地提高了Sn-0.3Ag-0.7Cu基釬料的抗氧化性。當In的含量為0.025%時,釬料的抗氧化性能達到最佳。之后隨著In含量的增加,釬料抗氧化能力基本保持不變。In元素對于釬料的抗氧化有效溫度低于300℃。在持續(xù)120 min模擬波峰焊并保溫靜置30 min后,釬料喪失了抗氧化能力。
[1]Sungil Cho,Jin Yu,Sung K,et a1.The Oxidation of Lead-free Sn Alloys by Dectrochenaical Reduction Analysis[J].Jonmal of the Minerals Metals&Materials Society,2005(6):50-52.
[2]Xian Aiping,Gong Guoliang.Oxidation Behavior of Molten Tin doped with Phosphorus [J].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2007,36(12):l669 -1678.
[3]盧斌,朱華偉,黃歡.Ge對 Sn-0.3Ag -0.7 Cu 基無鉛釬料抗氧化性影響熱加工工藝[J].2009,38(7):7-13.
[4]李鐵藩.金屬高溫氧化和熱腐蝕[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3.
[5]甘貴生,杜長華,陳方,等.液態(tài)錫焊料常見元素氧化的熱力學分析[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20(8):60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