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宇, 劉春娜, 張曉妍, 楊 菁
(1.遼寧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遼寧 錦州121001;2.遼寧醫(yī)學院藥理學教研室,遼寧錦州 121001)
參黃頸康片鎮(zhèn)痛抗炎作用及對炎癥因子影響研究
劉新宇1, 劉春娜2*, 張曉妍1, 楊 菁2
(1.遼寧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遼寧 錦州121001;2.遼寧醫(yī)學院藥理學教研室,遼寧錦州 121001)
目的 該實驗通過觀察受試抗頸椎病藥物(參黃頸康片)對抗炎、消腫、鎮(zhèn)痛的藥效學作用,探討參黃頸康片的藥理作用及相關(guān)機制。方法 該實驗采用小鼠耳廓腫脹模型、大鼠肉芽腫模型、大鼠足跖腫脹動物模型,觀察給予不同劑量參黃頸康片(小鼠為600、1 200、2 400 mg/kg;大鼠為500、1 000、2 000 mg/kg)的抗炎、消腫的藥理作用,另外選擇物理及化學法,進一步研究參黃頸康片的鎮(zhèn)痛作用,同時應用大鼠肉芽腫模型,測定血清中白介素-6(IL-1β)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結(jié)果 參黃頸康片能明顯降低小鼠耳廓腫脹的腫脹率、大鼠肉芽腫的質(zhì)量、足跖腫脹程度,能提高小鼠痛閾值及降低其扭體反射,并能降低大鼠肉芽腫模型中炎癥介質(zhì)的表達。結(jié)論 參黃頸康片通過抑制炎癥介質(zhì)表達有較好的抗炎、鎮(zhèn)痛作用。
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1β;足跖腫脹;肉芽腫
頸椎病是中老年常見的多發(fā)病,該病有著椎間盤變性、髓核突出病變的個體,特別是髓核對機體組織的致炎反應現(xiàn)象。椎間盤周圍組織水腫,纖維蛋白沉積,大量的炎性細胞浸潤,單核細胞趨化蛋白、巨噬細胞炎性蛋白等化學激動因子存在過度表達現(xiàn)象,導致了在椎間盤局部形成了炎癥、增生及腫脹[1-3]。而頸椎病的治療目前沒有較好療效的藥物。參黃頸康片是由丹參、黃芪、白術(shù)、姜黃、當歸、煅牡蠣等中藥組成的復方制劑,擬用于治療頸椎病。為進一步闡明其療效,本實驗主要觀察給予不同劑量參黃頸康片對小鼠耳廓腫脹模型、大鼠肉芽腫模型、大鼠足跖腫脹動物模型的影響,觀察其抗炎、鎮(zhèn)痛的藥理作用,并對其機制進一步研究,為臨床治療頸椎病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jù)[4-5]。
1.1 動物 取昆明種小白鼠160只,體質(zhì)量18~22 g。Sprague-Dawley大鼠120只,體質(zhì)量180~220 g。動物合格證號:SCXK(遼)2003-0007。
1.2 試驗藥品 參黃頸康片(遼寧醫(yī)學院新藥研究所自制,為棕黃色粉末,0.35 g/片,1 g 相當于應用生藥 1.429 g);陽性對照藥品:阿司匹林(湖南新匯制藥有限公司提供)。
2.1 實驗動物分組 實驗隨機分為6組,Ⅰ組為空白對照組;Ⅱ組為模型組;Ⅲ組至Ⅴ組分別為低、中、高劑量參黃頸康片組(小鼠為 600、1 200、2 400 mg/kg;大鼠為 500、1 000、2 000 mg/kg);Ⅵ組為陽性藥物對照組,灌胃給予阿司匹林(100 mg/kg)。
2.2 測定項目
2.2.1 參黃頸康片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的影響 取健康小鼠60只,每日灌胃給藥1次,灌胃體積為0.1 mL/10 g,連續(xù)給藥3 d,空白對照組灌胃等體積的生理鹽水。末次給藥后1.5 h將30 μL二甲苯涂于小鼠右耳廓前后兩面致炎(除空白對照組),左耳廓作為自身對照。致炎后30 min將各組試驗小鼠處死,用直徑9 mm打孔器在相同的部位取下左、右耳片,稱定質(zhì)量,計算左、右耳片質(zhì)量差為腫脹度或抑制率(%)。
2.2.2 參黃頸康片對大鼠足跖腫脹的影響 取健康雄性大鼠60只,按2.1項進行分組。每日灌胃給藥1次,體積0.5 mL,連續(xù)給藥3 d,空白對照組灌胃等體積的生理鹽水。末次給藥1 h后,各組試驗動物(除空白對照組)右踝關(guān)節(jié)皮下注射10%雞蛋清0.1 mL,致炎,分別用軟皮尺測量踝關(guān)節(jié)周長,以給藥前、致炎后1 h、2 h、3 h踝關(guān)節(jié)周長差值作為腫脹度。
2.2.3 參黃頸康片對大鼠棉球肉芽腫及炎癥介質(zhì)的影響取雄性大鼠60只,除空白對照組實驗動物外,其余50只大鼠用乙醚淺麻醉,無菌條件下,下腹正中切口,各鼠右側(cè)腹股溝皮下各置入一無菌棉球(30 mg)。術(shù)后隨機按2.1項進行分組。于手術(shù)當天開始灌胃,連續(xù)7 d,灌胃體積0.5 mL,肉芽腫模型組給等體積生理鹽水,第8天處死動物,解剖并剝離棉球,60℃烘烤12 h稱定質(zhì)量,計算肉芽質(zhì)量(肉芽質(zhì)量=帶肉芽組織的棉球質(zhì)量-棉球原始質(zhì)量)。實驗結(jié)束后,上述實驗動物,頸動脈取血2 mL,3 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用ELISA法測定血清白介素-1(IL-1β)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2.2.4 用熱板法觀察參黃頸康片的鎮(zhèn)痛作用 采用Woolf氏熱板法。于電熱恒溫水浴箱溫度保持在(55±0.5)℃的范圍。將篩選后的小白鼠50只稱定質(zhì)量,按2.1項分組,測每只小鼠的痛閾值一次,作為該鼠給藥前的痛閾值。各組試驗小鼠給藥前及給藥后30 min各測定小白鼠痛閾值一次。痛閾提高百分率=(用藥后痛閾值-用藥前痛閾值)/用藥前痛閾值%
2.2.5 用扭體法觀察抗頸椎病藥物參黃頸康片的鎮(zhèn)痛作用取50只小鼠稱定質(zhì)量后,按上述分組情況,灌胃給予不同受試藥物30 min后,腹腔注射0.6%的醋酸0.2 mL/只,記錄15 min內(nèi)各組“扭體”反應陽性的動物數(shù),及15 min內(nèi)出現(xiàn)“扭體反應”的次數(shù)。
3.1 參黃頸康片抗炎、消腫作用結(jié)果 實驗結(jié)果見表1,2。表明應用不同劑量參黃頸康片,能明顯降低小耳廓腫脹度、減輕大鼠足跖腫脹,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腫質(zhì)量,與模型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參黃頸康片有一定抗炎、消腫作用。
不同劑量參黃頸康片受試藥物組與空白對照組相比,試驗動物15 min內(nèi)出現(xiàn)扭體反射的次數(shù)明顯減小,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另外,參黃頸康片能明顯提高小鼠痛閾值,結(jié)果表明,參黃頸康片對化學法及物理法所致的疼痛有較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見表1)。
表1 小鼠耳廓腫脹實驗結(jié)果(x ± s,n=10)
表2 大鼠足跖腫脹實驗結(jié)果(x ± s,n=10)
3.2 參黃頸康片對炎癥介質(zhì)影響實驗結(jié)果 見表3。大鼠肉芽腫模型組實驗動物血清中IL-1β及TNF-α明顯升高,而應用不同劑量參黃頸康片,上述實驗結(jié)果顯著下降,與模型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上述實驗結(jié)果提示,參黃頸康片能明顯降低血清中炎癥介質(zhì)IL-1β及TNF-α的水平。
表3 參黃頸康片對炎癥介質(zhì)影響實驗結(jié)果(x ± s,n=10)
與足跖腫脹模型組比較,*P<0.05,**P<0.01。
頸椎病時,大量促進炎癥介質(zhì)釋放的細胞因子表達升高,保護性細胞因子表達降低,炎癥介質(zhì)大量釋放,凋亡相關(guān)蛋白表達異常,導致椎間盤不斷退變,進而導致頸椎病的病程發(fā)展[6]。本實驗受試藥品——參黃頸康片是中藥復方制劑,臨床擬用于治療頸椎病。其中,丹參、黃芪能有效地改善微循環(huán),糾正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抗脂質(zhì)氧化等作用;白術(shù)、姜黃具有抑菌、抗炎、鎮(zhèn)痛、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變學、增加腦血流量作用;牡蠣有增強免疫力等多種功效。這些藥物對于頸椎病的治療均有較好的療效[7-9]。
本實驗結(jié)果顯示,參黃頸康片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大鼠足腫脹及大鼠棉球肉芽腫3種急、慢性試驗性炎癥均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另外,實驗結(jié)果也表明,參黃頸康片可顯著減少醋酸所致小鼠扭體次數(shù)、增高痛閾值,有非常顯著的抗炎、消腫、鎮(zhèn)痛作用??墒诡i椎病人的疼痛癥狀緩解,從而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松弛,以減輕肌肉對局部病灶處的牽拉,有利于局部損傷病灶的修復[10-12]。
另外,實驗中發(fā)現(xiàn),應用不同劑量參黃頸康片能明顯降低炎癥介質(zhì)IL-1β及TNF-α。提示參黃頸康片可能通過減少炎癥介質(zhì)等產(chǎn)生,在頸椎病中發(fā)揮治療及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參黃頸康片主要通過其抗炎、鎮(zhèn)痛、活血化瘀作用,來改善頸椎病人的多種癥狀,實驗結(jié)果與該藥消腫止痛、活血通絡的功能亦相吻合,為該藥在臨床上治療頸椎病癥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1]丁文清,江怡珊,喬 薇.頸痛靈膠囊對化學、物理方法致痛小鼠的鎮(zhèn)痛作用實驗觀察[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3,37(12):37-38.
[2]解硯英,牟艷玲,朱 燕,等.頸舒膠囊抗炎鎮(zhèn)痛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05,14(10):1169-1172.
[3]曾萬玲,隋艷華,董學新,等.頸椎溫通膠囊對頸神經(jīng)根炎大鼠體感誘發(fā)電位、行為學及病理學影響的研究[J].中成藥,2009,31(12):1820-1821.
[4]趙傳喜,吳 淮,劉 欣,等.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河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24(7):48-49.
[5]張愛平,許書亮,陳弘修,等.頸痛寧主要藥效學試驗研究[J].福建中醫(yī)學院學報,2001,11(3):21-22.
[6]劉新宇,劉春娜,武紅梅,等.參黃頸康片對頸椎病的防治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成藥,2010,32(4):554-557.
[7]周紅海,韋 堅,陳耀宇.益氣化瘀補腎法對頸椎病模型動物椎間盤炎癥介質(zhì)的影響[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6(1):6-8.
[8]吳茂文.中藥治療頸椎病的臨床概況[J].天津藥學,2002,14(6):22-23.
[9]邵文全.加味瓜蔞桂枝湯治療頸椎病實驗觀察[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6):1347-1348.
[10]陳宏賢,趙新梅.李俊岐.燈盞細辛注射液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29例[J].廣東醫(yī)學,2008,29(2):325-326.
[11]鄒燕燕.頸痛湯合β-七葉皂甙鈉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40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yī),2009,31(8):1181-1182.
[12]李 寧,謝興文.脊髓型頸椎病動物模型及其功能測定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骨傷科雜志,2007,15(2):71-72.
R285.5
B
1001-1528(2011)07-1223-03
2010-10-16
遼寧省教育廳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LT2010065);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02139)
劉新宇(1976—),男,主治醫(yī)師,碩士學位,研究方向:藥理學及新藥開發(fā)。Tel:(0416)4197208
*通信作者:劉春娜(1977—),女,副教授,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中藥藥理工作。E-mail:springnana@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