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標 許春梅 柳景蘭
(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分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69)
盛秋1號母本是從2001年搜集的秋瓜地方品種后代中連續(xù)5代自交分離,并定向選擇獲得的穩(wěn)定自交系T1-3。該自交系長勢較強,第1雌花節(jié)位在第6節(jié)左右。果皮白綠色,坐瓜能力強,瓜長18 cm左右;父本是1991年從黑龍江省地方旱黃瓜品種資源中選擇特異單株,經7代自交后形成的穩(wěn)定旱黃瓜自交系L25-7,該自交系長勢較強,第1雌花節(jié)位著生在第4節(jié)左右,早熟,果皮綠色,瓜條順直,商品性好,抗枯萎病、霜霉病等。2005年配制雜交組合26個,以唐山秋瓜為對照,通過田間對比試驗,最終選育出質優(yōu)、豐產、抗病的夏秋露地旱黃瓜雜交新品系。
2006年對組配的雜交組合進行田間品種比較試驗,以 T1-3×L25-7組合表現為綜合經濟性狀良好,優(yōu)質、豐產。2007~2008年在全省進行夏秋露地異地適應性試驗,2009年進行生產示范。該組合表現為耐熱,熟性較對照早,商品性優(yōu)良,口感好、風味佳,抗病性強,豐產性好。2009年 8月由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部分蔬菜專家進行了田間鑒定,并于 2010年 3月通過了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盛秋 1號。目前已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推廣種植1000 hm2。
2.1.1 品種比較試驗 2006年進行了雜交組合田間品種比較試驗,露地地膜覆蓋后直播栽培,6月15日播種,6月18日出苗,7月27日始收。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為7.0 m2。以唐山秋瓜為對照。從表1可以看出,盛秋1號表現為花期早于對照4 d(天),前期產量集中,比對照增產30.5 %,豐產性好,總產量比對照增產15.0 %,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表1 盛秋1號品種比較試驗結果
2.1.2 異地多點試驗 2007~2008年分別在省內參加夏秋露地異地多點試驗,3次重復,梯形排列,小區(qū)面積為5 m2,以唐山秋瓜為對照,6月中下旬進行露地直播,7月中下旬開始采收。試驗結果表明,2007年盛秋1號前期產量為1420.3 kg·(667 m2)-1,比對照增產23.0 %,總產量為3544.6 kg·(667 m2)-1,比對照增產17.4 %;2008年盛秋1號前期產量為1396.4 kg·(667 m2)-1,比對照增產20.8 %,總產量為3490.1 kg·(667 m2)-1,比對照增產15.7 %,差異達到顯著或極顯著水平(表2)。
表2 盛秋1號多點試驗產量結果
2.1.3 生產試驗 2009年在黑龍江省各地進行生產試驗,大區(qū)面積為42 m2,以唐山秋瓜為對照,6月中下旬進行露地直播。試驗結果表明,盛秋1號各試驗點前期產量均高于唐山秋瓜,前期產量平均為1027.6 kg·(667 m2)-1,比對照增產49.6 %,總產量平均為2643.8 kg·(667 m2)-1,比對照增產36.6 %(表3)。由于6、7月的低溫陰雨天氣造成對照嚴重減產,因此,盛秋1號產量與對照相比差異極顯著;同時表現為商品性好,口感甜嫩,清香味濃。綜合以上試驗,盛秋1號適合夏秋露地栽培,并具有豐產性突出、穩(wěn)產性好的特點。
表3 盛秋1號生產示范產量結果
2009年7月由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園藝分院植保室對盛秋1號進行了多種病害的抗病性鑒定。從表4可以看出,盛秋1號枯萎病病情指數為11.3,霜霉病病情指數為21.3,白粉病病情指數為31.3,炭疽病病情指數為20.7,均明顯高于對照唐山秋瓜。盛秋1號高抗枯萎病,抗霜霉病、白粉病和炭疽病。從田間栽培情況來看,由于夏季高溫季節(jié)是多種黃瓜病害高發(fā)季節(jié),因此只有抗病性強的品種才可以直播栽培。盛秋1號通過幾年的栽培,田間均表現為抗病性強、耐高溫,在夏季栽培具有穩(wěn)定適應性。
表4 盛秋1號抗病性鑒定結果
盛秋1號不僅具有早熟性、抗病性及豐產性,且具有優(yōu)良的品質性狀。2008年6月由東北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進行品質測試,盛秋1號VC含量150.9 mg·k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25 %,含水量95.41 %。通過外觀品質性狀調查,盛秋1號皮色淺綠,商品瓜長18 cm左右,瓜條順直,白刺稀少、耐老,清香味濃,商品性好(表5)。
表5 盛秋1號品質性狀分析結果
該品種植株長勢強,主、側蔓均結瓜,第1雌花著生在第6節(jié)左右。瓜長18 cm左右,皮色淺綠,有光澤,白刺稀少、耐老,瓜條順直。果肉甜嫩,清香味濃,商品性好。平均每667 m2產量2000 kg以上,高抗枯萎病,抗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耐熱,適合夏秋露地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