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大學是否形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又一輪畢業(yè)招聘季過后,無數普通大學生出現了“低工資”“待業(yè)率高”等一系列問題。尤其是畢業(yè)于那些學費高昂、社會認同感卻很低的“雞肋”學校的學生,他們在茫茫就業(yè)大軍中尤感壓力。這不禁讓人發(fā)出疑問:我們究竟該不該讓孩子拼命考這些大學?一些“雞肋”大學到底有沒有價值去讀,尤其是對于那些家庭條件極度貧困的孩子。對此,你有何看法,是認同還是反對?
“雞肋”大學,不讀也罷
這樣的大學不讀也罷。節(jié)衣縮食的父母原指望把孩子供出了大學,可以自食其力,甚至貼補些家用,然而他們知識沒學到多少,工作的能力也無從培養(yǎng),畢業(yè)了卻賦閑等著沒有多大希望的就業(yè)機會。與其這樣,不如當初學上一門技術或手藝,以減輕父母的負擔,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于力波
“雞肋”大學,難就業(yè)。很多在“雞肋”大學就讀的學生,到頭來卻什么也沒有學會,被學校推到社會,依然是難就業(yè),缺乏就業(yè)的職業(yè)技能,甚至還不如一個普通的職高生更能適應社會。
——介子推二代
“雞肋”大學,打著高等教育的大旗,收取著高昂的教育費用,但是帶給學子們的知識卻與社會的實際就業(yè)需要嚴重脫節(jié)。實際上“雞肋”大學就是在拉著孩子們越跑越遠,越跑越歪。
——淺淺唱
伴隨著數倍于以往的畢業(yè)生數量,近年來,大學生找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期望也越來越低。一些人甚至不惜“零工資就業(yè)”。與此同時,大學的學費卻一路看漲。如今大學四年,學生的花費在4萬-8萬元。大學質量和收費不符,特別是二三流大學。學費太高,得不償失。
——苦惱的胖子豬
大學就是敲門磚
現在就業(yè)壓力大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用人單位招人時常常設立學歷的門檻,學子們拼命地考大學也是順應這種趨勢。
——小燕
“上大學=好的工作單位=有保障的生活”,這在中國幾乎成了一條人人認可的社會定律。不上大學就意味著沒出路。另一方面,長久以來,很多用人單位認為,招高學歷的員工才是硬道理,在高學歷的基礎上再考慮員工的工作能力,這就導致更多的學生一味追求高學歷,造成人才浪費。
——機靈兔子
成功與否,全憑個人
如果非常喜歡上學,有韌勁,這些大學也可以上,畢竟,以后還可以考研嘛,要是家里特別困難,連學費也交不起,那可以尋找別的出路。
——羅素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三流大學雖然比不上一流的,但只要你自己努力,還是能學到很多東西的。
——孫露
好大學不如好專業(yè),有些三流大學也有些比較牛的專業(yè),他們的就業(yè)情況比一流大學的某些專業(yè)都好,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云天
讀大學不僅僅是學習某一個專業(yè),更是開闊眼界的過程,讀過大學的人對社會的適應能力要高于沒有讀大學的人,他們就是創(chuàng)業(yè)也會比沒上大學的人起點高一些,更容易成功。
——凡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