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山
在非洲的熱帶雨林和高原上,羚羊和狒狒是最好的鄰居,它們常常結(jié)伴在一起,共同進食草原上的各種帶葉的植物。
羚羊和狒狒之所以能成為兩小無猜的伙伴,不僅僅是它們愛好的食物相似,更重要的是,兩種動物在一起可以起到優(yōu)勢互補、共同御敵的作用。羚羊雖然聽力驚人、奔跑能力出眾,但其視力有致命的缺陷,在羚羊的世界中,它們只能看到黑白兩種顏色,尤其是正面的景象常常成為它們視區(qū)的盲點。當獅子等肉食動物藏匿于草叢中,悄無聲息地從正前方向它們發(fā)動進攻時,羚羊經(jīng)常防不勝防,成為肉食動物的獵物。而狒狒擁有和人類一樣的眼睛,它能輕易分辨出躲藏于草叢中的獵手,雖然它們聽力不佳、奔跑不夠迅速,但有羚羊在身邊,遠方稍有風吹草動,羚羊就會及時發(fā)出警報。兩者互助互幫,聽力和視力完美結(jié)合,可稱得上黃金搭檔。
一只小羚羊的慘死引起了當?shù)貏游飳W家的注意,大家決定查明真相,找出真兇。在案發(fā)現(xiàn)場,動物學家發(fā)現(xiàn)除了羚羊,還有狒狒的足跡。由此可以判斷,狒狒應該是小羚羊慘死的目擊者。動物學家很快又在現(xiàn)場相繼發(fā)現(xiàn)了土狼、獵豹、鬣狗和花豹的蹤跡,很顯然,兇手就在這幾種動物之間。但動物學家在檢查小羚羊尸體的傷痕時發(fā)現(xiàn),小羚羊的致命傷和這幾類動物捕殺獵物的方式、習慣完全不同。并且,動物學家在地面上還尋找到了羚羊媽媽追逐土狼、狒狒驅(qū)趕獵豹的腳印。當時的情景應該是這樣的:一只土狼妄圖攻擊小羚羊,羚羊媽媽不顧自身安危,奮力趕走了入侵者。不久,一頭饑腸轆轆的獵豹又虎視眈眈地來到羚羊群身邊,獵豹是非洲大陸上唯一在速度上能趕超羚羊的動物。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體格健壯、勇猛好斗的狒狒見義勇為,氣勢洶洶地沖向了獵豹,幫助鄰居嚇退了第二位來犯者。
那么,兇手難道會是鬣狗?鬣狗是非洲大陸最臭名昭著的動物,不要說狒狒,就連獅子見了鬣狗群也要避讓三分。但鬣狗有一個進食習慣,凡是它們捕捉到的食物,會吃得尸骨不存、干干凈凈。顯然,小羚羊并不是鬣狗殺死的。
一時間,小羚羊之死成了懸案,令動物學家們一籌莫展。幾天后,在離小羚羊死亡現(xiàn)場十幾公里處的一棵大樹樹干上,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一只成年母羚羊的尸體。動物學家輕易地判斷出,這是花豹干的。因為只有花豹在捕捉到獵物后,為了躲避食腐動物的搶劫,總是會立即把獵物轉(zhuǎn)移到樹上去。經(jīng)過血液檢驗,這只母羚羊就是那只死去的小羚羊的母親。大家陷入了唏噓和傷感中……
與此同時,在小羚羊被獵殺的現(xiàn)場,動物學家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指紋,這顯然不是人類留下的,只能是狒狒。困擾大家多日的懸案終于真相大白:原來,在狒狒擊退獵豹后,體型更大的花豹展開了對羚羊的攻擊,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小羚羊的媽媽不幸被花豹獵殺。小羚羊藏在草叢中,躲過了一劫。而目睹羚羊媽媽被花豹殺死的狒狒,心理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原本就是雜食動物的它們,此時歹念頓起,把目標瞄準了沒有母親保護的小羚羊。而小羚羊?qū)Υ撕翢o察覺,對鄰居沒有一點戒備心理,當它從草叢中跑出來時,狒狒乘機捕殺了這只可憐的小羚羊。
“你不是獵手,就注定是獵物?!边@是流傳在非洲草原上的一句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