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那座兩層樓的低矮房子,被孤零零地懸在半空,搖搖欲墜,成為遠近聞名的“釘子戶”。
它已經(jīng)矗立在那兒很久了,有人說三年,有人說五年,有人說更久。原來這一片都是和它一樣的民宅,在城市西遷擴張過程中,這個原本偏僻的地段,也慢慢火了起來。附近的民房都被拆除了,建成了一幢幢高樓大廈。只有它,因為一再拒遷,成為最后一個堡壘。它被圍墻圈了起來,和它同時被圍住的,還有那幾十畝已經(jīng)被拆平的土地。就因為這個“釘子戶”,一個名為“旺角之城”的商品樓工程一直未能開工。
圍墻之內(nèi),長滿了青草,甚至有人在邊上開墾了一小片菜園,種了幾茬蔬菜。開發(fā)商湯總也是睜只眼,閉只眼。他早已焦頭爛額,哪還有心思管這種小事。
湯總怎能不焦頭爛額?
和他一同拍下這片土地的開發(fā)商,早就拆遷完畢,進場施工了。最早開發(fā)的王總,人家十幾幢高樓早就蓋好了,而且銷售一空,賺得缽滿盆滿;第二批建成并開盤的章總,更是賺得海了去,單看看他這幾年不停更換的坐騎,就知道了。剛拿地那會,他開的是奧迪;才開盤,換成了奔馳;房子賣到一半,一步到位,換成捷豹了。而自己呢,因為這個工程擱淺,幾乎陷入絕境。
一次次和“釘子戶”談判。先是項目經(jīng)理,幾十次上門,沒談攏;再是副總,還是幾十次上門,仍然沒拿下;湯總親自上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并開出了諸多優(yōu)惠條件,“釘子戶”依然不為所動。無奈,湯總找到有關(guān)部門,希望動用政府的力量解決,“釘子戶”還是軟硬不吃,就是一句話:“不遷!”并在二樓上打出橫幅:“誓與民房共存亡!”
絕望的湯總一次次仰天長嘆:“天滅我也,天滅我也?!笔窒碌娜烁芍保腥颂嶙h軟的不行來硬的,趁月黑風(fēng)高之夜,強行拆除,用推土機推平了它,看它還有什么猖狂的。湯總搖搖頭:“咱是守法的商人,不能干那違法的事。”同為開發(fā)商的朋友們,也無不替他扼腕嘆息,就連當(dāng)初協(xié)助拆遷的有關(guān)部門,也替湯總鳴不平:“這樣的‘釘子戶簡直是個刁民,無法無天的刁民!”這時候,愁眉不展的湯總,反而會勸他們消消氣:“房子是人家的私產(chǎn),我們要尊重私產(chǎn),尊重民意,尊重法律,這才是進步的社會。他不肯拆遷,我們就慢慢等,直到他幡然醒悟地那一天。”人們在同情湯總的同時,對其為人也刮目相看。誰說商人惟利是圖?湯總就是個例外!
于是,在周邊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中,湯總的幾十畝待開發(fā)的土地,荒草瘋長,有的長得跟那幢“釘子戶”差不多高了。不過,比荒草長得更快的,是周邊房子的價格,從當(dāng)初的一千多元一個平方,一步一個跟頭,如今已經(jīng)翻到了二萬多一個平方,暴漲了十幾倍。
最早將房子開發(fā)出來的王總,眼見著房子一天一個價,腸子都悔青了,房價上去了,他的房源卻早賣完了;章總判斷照這個趨勢,房價還得漲,于是,捂盤惜售,被人舉報,罰以巨款之后,不得不眼睜睜看著一套套房子被搶購一空。最倒霉的是黃總,拿到土地后,眼見著房價不停地翻跟斗,于是,想多捂幾年,等等再開發(fā),拖了幾年后,土地按照政策被強制收回了。這時候,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只有湯總那塊地,因為“釘子戶”的堅守,而不斷合法地閑置、升值……
那天,在一陣震天響的禮炮聲中,湯總激動地宣布,他的“旺角之城”終于破土動工了。言畢,下面有人遞上一把鐵鍬,讓湯總挖奠基的第一鍬土,有人認出,遞鐵鍬的不是別人,正是“釘子戶”。
有人說,“釘子戶”得到了一筆巨額補償后,終于同意拆遷了;有人說,“釘子戶”與湯總早就認識,是朋友;還有人說,“釘子戶”和湯總本來是合伙人……
【原載2010年11月21日《新民晚報》】
●河南省長葛星星點燈薦
題圖 / 伙伴 /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