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洋
美國天量的債務暫時找到了化解違約的辦法,那就是借新債還舊債。中國外匯管理局持有的美國國債數(shù)量世界第一,外匯儲備數(shù)量世界第一,至今還沒有找到化解風險的辦法。
全國愛國的同胞們,無不為中國巨額的外儲面臨縮水或虧損而擔憂。近一個時期,外管局針對國民的各種建言獻策,連篇累牘發(fā)表文章予以批駁。先是駁斥“外匯儲備是老百姓的血汗錢”的說法,繼而說,無論是分給老百姓,還是將外匯儲備直接用于養(yǎng)老、醫(yī)療、教育等社會福利,都涉及外匯儲備是否可以無償分配使用的問題。外匯儲備不同于財政盈余資金,是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購匯形成,在中央銀行的資產(chǎn)負債表上對應著本幣負債。免費使用外匯儲備,性質(zhì)上相當于中央銀行隨意印鈔票,無節(jié)制地擴大貨幣發(fā)行,會造成通貨膨脹等嚴重后果。
我國的巨額外儲能干什么用呢?分給老百姓不行,直接用于社會福利也不行,據(jù)樊綱等專家分析,買黃金也不行,會給世界市場造成很大的震動。說來說去,只有一條路,就是繼續(xù)持有和不斷購買美國國債。倘若外管局的工作就是從國內(nèi)結匯然后去買美國國債這么一件事情,還需要一個局來干這點事嗎?
曹雪芹說他的《紅樓夢》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我讀外管局的文章,也讀出了這個味道。三萬兩千億美元外儲不是中國人的血汗錢,還能是什么錢?表面上看,這是央行開印鈔機印刷人民幣換回來的,但央行“每多發(fā)一單位貨幣,大家手里原有的貨幣價值就下降,這就相當于征稅。公共財政征稅還要服務于老百姓,那么用鑄幣稅發(fā)行的錢去買外匯形成外匯儲備,是不是也要服務于老百姓的利益?”(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斌)
我從外儲一萬多億美元的2007年就開始談外儲虧損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證當年7月16日的《北京晚報》“今日快評欄目”《美元貶值讓我們虧了多少》一文(見《白紙黑字》一書)。在當年的8月7日,又發(fā)表了《外匯投資或可走群眾路線》一文。四年多來,已經(jīng)從一萬多億外儲談到三萬多億外儲,也實在想不出還有什么新東西可說。
昨天看到《南風窗》第十六期專訪張五常的文章,他說:“中國的困難不是人多,是人的知識低。這方面,我們的中小學還可以,但大學一團糟。你看現(xiàn)在的學生爭著去外國念書了。去美國念書,五萬美元一年,等于近三萬人民幣一個月。有多少中國家庭能出得起這筆錢?為什么不把國內(nèi)大學搞好呢?把國內(nèi)的大學搞得跟美國大學同一水平,一個大學生需要的費用不到留美的1/3。留學只是方便了那些有錢的,有能力出去的,對中國自己的前途來說是缺乏了重要的基礎性發(fā)展,何況出去的多半不回歸?!蔽沂艽藛l(fā),認為國家可以考慮每年拿出一百億美元外儲,聘請世界名牌大學教授來中國的大學講學,讓那些沒有錢出國留學的學生,在一些課程上也能得到名師指點。
外管局認為外儲不能直接用于教育等社會福利,但他們沒有說不可以間接用于教育等社會福利。政府里的活人不能讓尿憋死,完全可以采取變通的方法。2007年,財政部曾發(fā)行一萬五千五百億元特別國債,用于購買兩千億美元外匯,作為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資本金。國家可以發(fā)行教育特別國債,把外管局的外儲買過一點來,用于支付外教工資。國家還可以按照外管局買美國國債的利率,從外管局借債,外管局總不能說只準外儲買美國國債,不能買中國政府的國債吧。據(jù)中投公司報告顯示,去年賺了五百一十五億六千萬美元。國家若嫌麻煩,索性從中投賺的錢里每年拿出一百億美元用來聘請大學外教。
廣州恒大足球隊請足球外援,孔卡年薪一千萬美元、保隆三百五十萬美元,穆里奇三百五十萬美元。一個企業(yè)玩玩足球都敢大把花美元,花外匯,為了辦好中國的大學,我們國家又有多得發(fā)愁花不出去的美元,花一點點外儲(三萬多億美元的零頭)聘用一批外教的能力和氣魄總應當超過恒大吧。
【原載2011年8月4日《北京晚報·北京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