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咪
執(zhí)意周游列國、一生顛沛流離的孔子,在2500年后仍難擺脫“搬家”的命運。2011年1月11日,“他”來到了天安門前;整整100天后,又默默離開。
4月20日,聳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門廣場的孔子像被移除了。下一個安身之所,是國博內(nèi)的雕塑園。盡管兩個“家”之間距離不足1公里,但意義完全不同——這位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不能再“光天化日”地站在天安門建筑群中。
孔子為何而來,又為何而去?在這100天,圍繞著孔子“落戶”天安門,發(fā)生了什么?
一個繞不開的背景是國家博物館的擴建。位于天安門東側(cè)的新國博,體量增為原來的3倍,總建筑面積從6.5萬平方米增加到近20萬平方米,成為全球最大的博物館。
“國家博物館確實是國家的一個形象,也是國家的一個戰(zhàn)略。”國博館長呂章申說。
在全世界的著名博物館廣場上,幾乎都會以雕塑的形式為博物館的主旨點睛,這是一個慣例。
于是,在2010年3月,呂章申找到了雕塑家吳為山,請他創(chuàng)作一尊孔子像,放在國博北門廣場。吳為山現(xiàn)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中國雕塑院院長,從1990年開始從事制作中國歷史文化名人雕像的工作。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20多個不同樣式的孔子像,被英國、法國、韓國等國收藏。
呂章申稱:“被稱為‘圣人的孔子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因此,在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全面竣工的時候,這尊孔子像落戶國家博物館北門外,與國博自身的文化含量是非常相配的。”
雕像中的孔子高9.5米,雙手合于胸前,目視遠方。在塑像落成的1月11日,呂章申在“重要講話”中闡明了國博北門廣場地理位置的價值——“面向世界著名的長安大街,并與故宮面對,足以說明它特殊的政治與文化地位?!?/p>
一名長期研究天安門地區(qū)建筑規(guī)劃的老設計師告訴記者:“僅從建筑的角度來看,作為一尊與國家博物館建筑配合的雕塑,孔子像的位置很尷尬。它不可能放到建筑的西側(cè),對著天安門廣場,即便三層樓高的規(guī)模不足與近38米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抗衡。如果這樣擺放,會像個墨點打破廣場嚴格遵守的中軸對稱,所以它是絕對不可能進入天安門廣場的,絕對不可能!另外,比起廣場視線完全看不到的東側(cè)和南側(cè),在北側(cè)放置一尊雕塑,是國家博物館推出自己全新形象代言人的唯一選擇?!?/p>
嚴格地說,孔子從未走進過天安門廣場,他只是矗立在國家博物館的北廣場上。記者致電北京天安門地區(qū)管理委員會,其工作人員明確答復:“那是國家博物館的區(qū)域,歸國家博物館管轄,并不屬于天安門廣場范圍。”
天安門廣場北起天安門,南至正陽門,東起歷史博物館,西至人民大會堂,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站在孔子所在的位置,如果不轉(zhuǎn)動腦袋,甚至連天安門廣場都看不見。
然而,這里還是屬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天安門地區(qū)?!侗本┦刑彀查T地區(qū)管理規(guī)定》中界定:天安門地區(qū)是指東起國家博物館東側(cè),西至人民大會堂西側(cè)路(不舍西側(cè)便道),南起正陽門箭樓南側(cè)便道,北至故宮午門的區(qū)域?!?/p>
這意味著,孔子像雖然沒進入天安門廣場內(nèi),卻進入了天安門地區(qū)。這引發(fā)了人們基于這一“曖昧位置”的想象。尤其是對老北京們而言,將孔子像所在的位置視為天安門廣場范圍之內(nèi),是他們的習慣。
在這個“以紀念性和政治性為宗旨”的廣場,此前所有的人文景觀都屬于政治符號: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天安門城樓、金水橋、孫中山畫像、毛主席畫像、人民英雄紀念碑、國旗、中國國家博物館。
然后,孔子來了,站在這個敏感的地方—就在他身邊的廣場,發(fā)生過“五四”運動,這場運動及其前后的新文化運動以反儒家、反傳統(tǒng)為核心訴求。而在四十多年前,這個廣場曾上演過“文化大革命”的諸多重要節(jié)目。這場運動中,各地、尤其是曲阜的孔廟、孔林、孔府曾遭到嚴重損毀。若干年前,就在孔子身后的這個博物館內(nèi),他也被當成一個負面人物展示。
一名曾多次參與天安門規(guī)劃的專家告訴記者:“天安門廣場是政治的廣場,在這里修建任何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和政治意義?!?/p>
所以,對于這一發(fā)生在具有“特殊的政治與文化地位”的地理位置上的事,公眾的反應,似乎超出了國家博物館方面的預想。
孔子像落成兩天之時,國家博物館開在人民網(wǎng)上的官方微博發(fā)布消息:“‘孔子青銅塑像落成的新聞一經(jīng)媒體廣泛報道,立刻得到社會熱烈反響。目前,我們已經(jīng)采集到30余篇各類不同報道和博文,網(wǎng)友們也各抒己見,紛紛發(fā)表意見建議。對于此事,人民微博的網(wǎng)友是如何看待的呢?我們希望聽到您的聲音。”
當時國家博物館信息中心工作人員告訴媒體,“收集媒體報道供領導參考是我們的工作慣例?!?/p>
然而5天后,這條微博再也看不到了。
但輿論已經(jīng)炸開了鍋。從討論孔子站在天安門廣場邊上是否合適,到討論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儒學的大力復興。討論逐漸從國內(nèi)蔓延到海外。
“孔子雕像的豎立,標志著中國人對孔子的一次重要反思?!庇丢毩蟆芬匀绱藰祟}報道了上述新聞。
加拿大《環(huán)球郵報》稱,盡管孔子曾一度被批判,但近年來,中國又慢慢地重拾孔子思想,特別是其“強調(diào)個人道德與尊重權威”。
美國媒體則稱,隨著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中國人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變化,孔子對道德的強調(diào),也就很容易引起共鳴。
而在人民網(wǎng)推出的“天安門廣場附近豎立孔子像您怎么看?”的調(diào)查中,22萬多名網(wǎng)友參加了調(diào)查,近七成網(wǎng)友認為“國博門前立雕像不嚴肅,儒學并非所有人推崇”。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袁濟喜對媒體表示,在2008年北京兩會上,作為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的他,也曾提過類似提案,建議在天安門、奧運中心場館等區(qū)域建設“先賢紀念館”。這些年,他與圈內(nèi)的朋友隨時關注、溝通著國學領域的一舉一動,包括在北京建設大型國學館的動議。但在這些信息中,唯獨對天安門廣場附近立孔子像一事,他“聞所未聞”。
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秘書長王大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說,以前在一些地方立孔子像,當?shù)卣话愣紩B(tài)度審慎地提請專家論證。但這次,“有點突然”。
1月20日凌晨,正在北京出差的王大千收到一個朋友的短信稱,孔子像要移位。他趕忙打上出租車就向天安門趕,然而孔子像還在那里。
1月21日,在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胡錦濤前往當?shù)氐目鬃訉W院視察??鬃訉W院以推廣漢語、弘揚國學為己任,目前在全球已有500多所。人大教授袁濟喜說:“從今天來看,以孔孟思想為核心的國學,已經(jīng)成為國家軟實力的一個構(gòu)成部分。如現(xiàn)在的孔子學院、漢學交流,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p>
然而網(wǎng)絡上的討論一天都沒有停止過。在人民網(wǎng)的強國論壇,反對將孔子像立在天安門附近的網(wǎng)友表示“越來越生氣”,“長時間呼吁都沒有人理睬”,所以要“找地兒討說法”。
3月6日,呂章申接受媒體專訪時對此回應:“不要像很多人一樣,把孔子像和政治連在一塊。和政治沒有關系。國家博物館歷史、藝術并重,得有厚重感,你沒有一個文化巨人,那你就顯得沒有文化,也沒有歷史。這是世界公認的四大文化巨人:蘇格拉底、耶穌、釋迦牟尼和孔子。今天我們應該多從文化的角度去詮釋孔子像。”
然而當越來越多的人“從文化的角度”去詮釋孔子像的時候,麻煩又來了??鬃印奥鋺簟碧彀查T了,別人可以嗎?
在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汪國新稱,他有一個提案:“在天安門廣場西邊,國家大劇院的門口豎立一座關公的雕像”,所謂“文有孔子、武有關公”。他一并告訴媒體,“已經(jīng)采納立案了?!?/p>
而全國政協(xié)委員王興東、于煉建議,“為紀念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在紀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際,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廣場前修建孫中山先生銅像,以為永久性緬懷和紀念”。
網(wǎng)民們的想象更加豐富,他們開始了新一輪的討論—“為孔子找鄰居”,而這直接引發(fā)了所謂的“天安門落戶條件大討論”,始作俑者就是這尊孔子雕像……
4月20日夜晚,孔子在這里站了100天后,悄悄地走了。一圈藍色的擋板,將他的“足跡”圍住。幾天后,這圈擋板就會被拆掉—當那片足跡被抹平,孔子就像從未來過。
國家博物館給出的解釋如下:“根據(jù)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整體設計,在館內(nèi)西側(cè)南北庭院設立雕塑園,陸續(xù)為中華文化名人塑像,第一尊完成的是孔子像。因庭院建設工程未完工,孔子塑像暫安放在國博北門外小廣場。目前,庭院建設已竣工,按設計方案,將孔子塑像移至國博西側(cè)北庭院內(nèi)?!?/p>
然而網(wǎng)絡上的新一輪爭執(zhí)又開始了。無數(shù)人質(zhì)疑:整個國家都在提倡“不折騰”,為什么你們還要折騰這個老夫子?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孔丘
孔子生于魯國,也就是現(xiàn)在的山東省曲阜市。相傳身高222厘米,臂力過人。20歲進入政壇,但此后顛沛流離,游歷魯國、齊國、魏國、晉國。戰(zhàn)亂的年代,法家思想比較受寵,孔子一直未得到各國君王的重用,因權力斗爭,被圍困過5天,7日沒米下飯。公元前479年,孔子73歲,患病,不愈而亡。
秦統(tǒng)一六國后,開始推行法制,崇尚法家思想,李斯上書秦始皇,要求皇帝管管那些亂七八糟的學問,秦始皇答應了,史稱“焚書坑儒”。儒學幾乎遭到滅頂之災。這種對孔子的排斥,一直持續(xù)到西漢初年。
劉邦原本認為自己是馬上得天下,治天下也用不著那些“羸弱書生”,甚至曾經(jīng)用儒生的帽子當尿壺。謀士陸賈勸說,您這個想法是不對的,治天下不能用您那套打天下的方法。劉邦便讓陸賈著書,論述前朝興衰的原因,用以借鑒??赡苁顷戀Z的勸說起了作用,劉邦注意到了儒學的重要作用。
公元前195年,劉邦“自淮南過魯,以太牢祀孔子”,同時封孔子九代孫孔騰為“奉祀君”,開帝王祭孔的先河。類似的事情,都為漢朝后來的統(tǒng)治者對孔子和儒家產(chǎn)生好感,這自然給劉邦及其后代造成一種印象:孔子就是正統(tǒng)學者,儒學就是正統(tǒng)的官學,為以后的尊儒政策做好了鋪墊。
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黷百家,表章六經(jīng)”,確立鞏固了孔子學說在中華文化中的主軸地位,恢復六經(jīng)的正統(tǒng)地位,孔子也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
儒學在宋朝發(fā)展到一個頂峰,強調(diào)文官治國的宋代,甚至連孔子的后代都被封了官。到了南宋,程、朱理學對儒學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成為后世的思想道德標桿。
西夏仁宗三年(公元1146年)三月,西夏仁宗頒布詔令:“尊孔子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廟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這一封號是歷朝歷代最高級別的。
而此后的各朝各代,尊孔成為約定俗成的習慣。但是有趣的是,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和有作為的皇帝們,卻很少有尊儒的,甚至還反儒。朱元璋非常痛恨孟子說得一句話: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對于從社會底層爬上皇帝寶座的朱元璋來說是無法容忍的。但是他的后代,明朝第11任皇帝嘉靖帝,卻顧不上老爺子的想法,尊孔子為“至圣先師”。
1935年,當時的國民政府尊孔子為“大成至圣先師”,這也是孔子迄今為止最后一個封號。
1966年,“文革”伊始,來自全國各地的紅衛(wèi)兵,開進山東曲阜?!翱桌隙钡钠呤鷮O的墳墓被掘開,“批孔”成為當時的主流話題。
近年來,在中國大國崛起的背景下,儒家思想有重歸主流的趨勢。而在7年前,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掛牌。截至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學院和369個孔子課堂。孔子,這個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人物,開始深度影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