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Fuhrman
在中國的大城市中,成都和重慶都贏得了諸如最宜人、最宜居、最輕松、最迷人城市的美譽。當然,我還沒有提到它們最吸引我的地方—美食。重慶的火鍋全國聞名,成都的小吃引人垂涎。其中我最喜愛的是一種有著奇特名字的小吃—抄手,英語直譯為“折疊的手”。通常來說,雙手折疊抱胸是一種拒絕的姿勢,但我很難不張開雙臂擁抱這樣的美味。
就官方的統計,成都和重慶只有上海人均收入的一半。但是,這兩個城市在經濟增長方面做得很好,不少當地的公司都獲得了私募股權融資。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成都和重慶的食品業(yè)并沒有發(fā)展起來。這很讓人費解,按道理來說四川應該是中國的食品加工和餐飲的中心。在四川以外的中國廣大地區(qū),川菜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非本地”美食,在我家附近半徑一英里以內有超過50家川菜館。同樣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川菜館在用餐時間都人滿為患。
在中國,川菜幾乎已經成了美食的代名詞。川菜的受歡迎讓我想起了意大利菜。意大利的美食風靡整個西方世界,因此在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大型食品公司都是以意大利口味為賣點。同時,還有成千上萬的制作紅酒、奶酪以及香腸的小作坊都受益于意大利菜的普及,以及意大利美食的高市場附加值。
在我看來,成都和重慶應該像意大利一樣成為中國食品加工業(yè)和餐飲之都。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四川大型餐飲企業(yè)的品牌數量遠低于我的想象。當然這與川菜口味非常依賴大廚,很難做到標準化、規(guī)?;嘘P。重慶小天鵝連鎖店算得上一個成功的例子,從第一家店到現在30多年間,創(chuàng)始人何永智女士已經將小天鵝打造成了中國最大的餐飲連鎖企業(yè)之一,在中國300多個城市開有分店,并計劃在明年上市。還有李紅的中式連鎖快餐鄉(xiāng)村基同樣做得有聲有色,去年已經在美國上市。
在辣椒醬和方便面市場,情況就更不樂觀了。這兩種產品在中國擁有巨大的市場,每年都能分別創(chuàng)造數十億元人民幣的銷售。但令人遺憾的是,幾乎沒有全國知名的四川辣醬或者方便面品牌。實際上,很多知名的廠家都來自臺灣、香港和日本。據了解,中國現在已經成長為全球最大的辣椒醬生產國和消費國,并且銷售額還在以每年16%的增長率高速遞增。
讓我的很多四川朋友都不服氣的是,最知名的品牌辣醬來自于貴州—在中國幾乎每個大型超市都有貴州“老干媽”辣醬。不同于傳統口味,“老干媽”辣醬在配方中加入了碎牛肉和豆豉,較其他品牌更有特色因而受到消費者的寵愛。而在另一辣椒原產地—四川,辣醬雖然歷史悠久,但企業(yè)并不重視品牌的宣傳和創(chuàng)新,生產工藝比較落后,口味過于單一,很難滿足四川以外不同地區(qū)消費者的需求。
幸運的是,飯掃光、美樂、吉香居和白家等有遠見的川企已經認識到了問題所在,開始積極研發(fā)新口味的辣醬來迎合愈加挑剔的市場。最近我特別光顧了深圳地鐵站附近的超市,雖然老干媽仍然是最受歡迎的產品,但我驚喜的發(fā)現四川出品的辣醬已經占據了柜臺超過1/3的位置,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認可這些口感新穎的產品了。
而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大部分川菜口味的調味品—宮保雞丁醬、麻婆豆腐醬還有魚香肉絲醬,竟然都來自于四川以外的地區(qū)—臺灣、上海甚至香港。這就好比最著名的意大利面品牌來自于巴西一樣。對于我來說,這種現象是不正常的。四川的公司應當在中國的食品市場上擁有一席之地,甚至能夠像意大利食品公司統治歐洲一樣,成為中國市場的王者。四川美食值得分享中國上百億的潛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