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曲線
“微笑曲線”由臺灣IT“教父”施振榮所創(chuàng)。1992年,臺灣宏集團原董事長施振榮提出了“微笑曲線”理論。它是一條像微笑嘴型的曲線,兩端朝上,左邊是研發(fā)與服務,右邊是營銷與品牌,它們是產業(yè)鏈中附加值更多的部分,中間是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組裝。
2010年12月1日,隨著宏將其全球戰(zhàn)略核心區(qū)域布局重慶,“微笑曲線”全流程正式亮相重慶。
劉易斯拐點
“劉易斯拐點”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發(fā)展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于1954年提出的,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在從“二元經濟”向“一元經濟”轉變的過程中,隨著農業(yè)部門富余勞動力向工業(yè)部門的逐步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越來越少,直至最終轉移完畢,勞動力從過剩到達短缺的轉折點。
我國由于戶籍制度的約束,長期沒有解決農民工的戶籍問題,扭曲了經濟規(guī)律,制約了“劉易斯拐點”的出現。重慶啟動大規(guī)模的戶籍制度改革,可以促進“劉易斯拐點”的正常出現。
云終端
近兩年,隨著云計算以排山倒海之勢向我們涌來,“云終端”這個新名詞也悄然進入我們的生活中。
云終端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能使用云應用的終端都可以叫云終端。而狹義的云終端則指的是專用的云終端,既可以作為迷你PC進行網頁瀏覽,又可以構架共享計算網絡,數據處理、存儲和程序應用都在網絡或服務器上完成,不需要進行大量的本地操作。
集低成本、低能耗、易管理等諸多優(yōu)點于一身的云終端,很可能在未來幾年對當前商用PC系統(tǒng)格局形成巨大沖擊。
(摘自《計世資訊》)
端粒酶
《自然》雜志說,人類永葆青春的技術已在老鼠身上獲得成功——實驗人員給老鼠服用一種含有生化酶的藥物后,那些器官跟80歲老人無區(qū)別的老鼠竟恢復了生育能力。
這一實驗成功的關鍵是應用了一種端粒酶,它可以保護染色體不被破壞。按一般規(guī)律,隨著人年齡的增長,端粒酶會越變越小,隨著端粒酶的縮小,跟年齡有關的疾病就會衍生。而這種端粒酶的應用,可為人類制造永葆青春的藥物掃清道路。
(摘自《法制晚報》 王 燕/文)
第五味
酸、甜、苦、辣、咸乃傳統(tǒng)五味,但現代醫(yī)學證明,我們的舌頭只能品嘗到酸、甜、苦、咸四味。直到不久前,第五味才在科學界站穩(wěn)腳跟。不過這第五味并不是辣,辣并非味覺,而是辣椒素刺激三叉神經引起的,第五味是中國人都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歡的——鮮。使人感到鮮味的物質含有氨基酸和核苷酸,最典型的人造鮮味就是味精。
(摘自《科學松鼠會》 redqueen/文)
光腦
美國英特爾公司宣布,已實現硅光子數據連接,傳輸速度相當于每秒傳送一部高清晰電影。
電腦靠電子在線路中的流動來處理信息,速度約為光速的1/1500,而光腦靠一小束低功率激光進入由反射鏡和透鏡組成的光回路來進行“思維”,運算速度比電腦快1000倍以上,它一小時解決的問題電腦要花11年;光腦傳遞信息的平行通道密度是無限的,一枚直徑5分硬幣大小的棱鏡,它的通過能力超過全世界現有電話電纜的許多倍,且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光腦信息存儲量更大,一張12厘米的激光軟盤能儲存約25萬份印刷頁的信息量。
以光腦為基礎,未來計算機網絡將成為“全光網”,這將引發(fā)又一場信息技術領域的深刻革命。
(摘自《學習時報》 陳慶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