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永謙,徐小軍
(1.太原市林場,山西 太原 030012;2.北京市共青林場,北京 101300)
紅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屬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大小蠹屬(Dendroctonus),原產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地區(qū),危害松屬、云杉屬、黃杉屬、冷杉屬和落葉松屬約35種植物的根部和干部。我國最早于1998年7月在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發(fā)現紅脂大小蠹,主要危害油松,個別地方發(fā)現對白皮松也有侵害,癥狀如油松,但漏斗狀侵入孔不明顯,其它樹種未發(fā)現被紅脂大小蠹侵害。自紅脂大小蠹傳入我國以來,有諸多學者對其發(fā)生規(guī)律和生活習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報道,但鮮有紅脂大小蠹發(fā)生與營林技術和林分因子關系的報道。為了進一步明確撫育間伐措施、油松割脂、森林火災、混交林和純林、郁閉度、坡向等對紅脂大小蠹發(fā)生的影響,筆者在山西省紅脂大小蠹發(fā)生地區(qū)做了連續(xù)的調查研究。
查閱山西省中條林局、太岳林局、關帝林局、呂梁林局、管涔林局、晉城市林業(yè)局、陽泉市林業(yè)局、忻州市林業(yè)局的森防檢疫部門人員對紅脂大小蠹歷年觀察記載的資料。采用踏查和標準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分別在各地不同的油松林內設置30 m×20 m的固定標準地60塊。每年9月調查1次紅脂大小蠹發(fā)生情況,記載蟲口密度與植株被害率、立地條件、林分狀況、郁閉度、樹木生長勢。利用Spss11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呂梁林局屯里林場南溝油松良種示范項目區(qū)油松林分郁閉度0.85,為天然次生油松林,平均樹齡40 a,平均胸徑10 cm,蓄積量120 m3/hm2.據記載,該項目區(qū)林分1999年油松有蟲(紅脂大小蠹)株率達9%,經過磷化鋁熏蒸防治和封山育林后,2006年9月調查,有蟲株率為0.2007年9月為了建設油松良種示范基地,促進油松結實,對該林分進行了撫育間伐,去除病蟲株和弱小木,保留油松2 000株/hm2.2008年9月筆者在南溝油松良種示范林和同一山脊線的蜘蛛溝油松林對紅脂大小蠹發(fā)生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油松撫育間伐林紅脂大小蠹危害調查
由表1可知,撫育間伐后,屯里林場南溝油松良種示范林有蟲株率達到了12%,而對照林有蟲株率為0.究其原因是由于撫育間伐留下的伐樁適宜紅脂大小蠹繁衍生息,致使紅脂大小蠹發(fā)生。
2006年筆者在沁源縣五龍川、第一川、龍泉林場、龍門口林場和靈空山林場分別選擇5塊割脂油松林和5塊未割脂油松林,調查紅脂大小蠹侵害率,每次調查100株,記錄侵入孔,結果見表2.
表2 割脂對紅脂大小蠹危害的影響
對表2中割脂和未割脂油松林調查點有蟲株率進行平均數t檢驗,結果P=0.001,說明割脂和未割脂油松林紅脂大小蠹危害差異顯著,同一地區(qū)割脂油松林紅脂大小蠹危害(平均有蟲株率21.6%,平均侵入孔5.6個/株)重于未割脂油松林(平均有蟲株率5.1%,平均侵入孔0.88個/株)。
2007年4月4日壽陽縣方山林場發(fā)生森林火災,2008年5月壽陽縣森防部門報告方山林場紅脂大小蠹暴發(fā),2008年8月筆者調查了方山林場過火林和相鄰未發(fā)生森林火災罕山林場的油松被紅脂大小蠹侵害的情況,結果見表3.
表3 火災對紅脂大小蠹危害的影響
對表3中過火和未過火油松林調查點的有蟲株率進行平均數t檢驗,結果P=0.014,表明過火和未過火油松林紅脂大小蠹危害差異顯著,同一地區(qū)過火油松林紅脂大小蠹危害(平均有蟲株率29.8%,平均侵入孔13個/株)重于未過火油松林(平均有蟲株率2.22%,平均侵入孔0.27個/株)。
2001年9月筆者在山西省漳源林場和伏牛山林場(郁閉度分別為0.4和0.5)的10個林班油松林進行紅脂大小蠹危害調查,結果見表4.
表4 油松混交林和純林紅脂大小蠹危害調查
對表4中林場內油松平均有蟲株率進行平均數t檢驗,結果P=0.828,說明油松混交林和油松純林紅脂大小蠹危害差異不顯著。紅脂大小蠹既危害油松混交林,也危害油松純林,營造混交林不能減輕紅脂大小蠹對油松的危害。
紅脂大小蠹是喜光害蟲,因此,林分郁閉度的大小與該害蟲危害程度呈負相關關系。我們在發(fā)生較嚴重的3個地區(qū)(晉城、太岳、晉中)的陰坡、半陰坡的中坡位,從40年生以上林分中選取不同郁閉度的50塊標準地進行調查,每塊標準地選60株,調查結果見表5.
表5 郁閉度與紅脂大小蠹危害程度的關系
由表5可以看出,郁閉度大于0.7,林相整齊且生長旺盛的林分,受害較輕或不受害。郁閉度為0.3,0.4的林分受害最為嚴重。對各郁閉度林分平均有蟲株率進行方差分析,檢驗結果F=7.517>0.001.因此,可以認為樣本存在方差齊性。進一步進行方差分析,P<0.000 1,表明各郁閉度下林分平均有蟲株率不完全相同,多重比較分析得知郁閉度為0.3,0.4林分的平均有蟲株率跟其它郁閉度林分平均有蟲株率差異顯著。
2001年和2002年筆者在沁源縣五龍川、莊兒上、龍泉林場和龍門口林場,及關帝山白虎嶺林場、管涔蘆芽山保護區(qū)、安澤蘭村與良馬林場(共8處)分別選擇8塊陽坡油松林和8塊陰坡油松林,連續(xù)2 a調查油松被侵害率,共調查2次,每次調查100株,同時記錄侵入孔,結果見表6.
表6 坡向對紅脂大小蠹危害的影響
將表6中陰坡與陽坡油松林各調查點有蟲株率進行平均數t檢驗,結果P=0.000 1,說明陰坡與陽坡油松林紅脂大小蠹危害差異顯著,同一地區(qū)陽坡油松林紅脂大小蠹危害(平均有蟲株率28.9%,平均侵入孔8.46個/株)重于陰坡油松林(平均有蟲株率13.9%,平均侵入孔6.49個/株)。
1 )撫育間伐、割脂營林作業(yè)和火燒跡地的林分紅脂大小蠹危害程度重于對照林地。
撫育過的林分紅脂大小蠹危害重于未撫育的林分,這既與郁閉度發(fā)生變化有關,也與林內伐樁數量增加有關。因此,對于撫育間伐林,一旦監(jiān)測到紅脂大小蠹的危害,要對林地的伐樁采取塑料密封磷化鋁熏蒸處理。
過度割松脂營林作業(yè)造成油松樹勢衰弱,易受紅脂大小蠹攻擊,所以要加強割松脂營林地的紅脂大小蠹預防工作。對于割脂林地,可在紅脂大小蠹發(fā)生期設置誘捕器,利用信息素誘殺成蟲進行防治。
嚴重的火災可以引起紅脂大小蠹大量發(fā)生。因此,做好林地的防火工作是控制紅脂大小蠹發(fā)生的有效措施。
2 )紅脂大小蠹對油松純林和混交林的危害差異不顯著。紅脂大小蠹發(fā)生初期,有些學者提出營造混交林可減少紅脂大小蠹發(fā)生,有待校正。對紅脂大小蠹的防治,無論油松純林還是混交林同等重要。
[1] 常寶山,劉隨存,趙小梅,等.紅脂大小蠹發(fā)生規(guī)律研究[J].山西林業(yè)科技,2001(4):1-4.
[2] 高寶嘉,信金娜,關慧元,等.紅脂大小蠹的發(fā)生和危害規(guī)律[J].動物學雜志,2003,38(5):71-73.
[3] 郭泉水,徐德應,閻 洪.氣候變化對油松地理分布影響的研究[J].林業(yè)科技,1995(5):394-401.
[4] 賀 虹,李夢樓,郭新容,等.紅脂大小蠹生物學特性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5,20(1):140-142.
[5] 李同利.紅脂大小蠹的特征及綜合防治[J].河北林業(yè)科技,2005(6):46.
[6] 李計順,常國彬,宋玉雙,等.實施工程治理控制紅脂大小蠹蟲災——對紅脂大小蠹暴發(fā)成因及治理對策的探討[J].中國森林病蟲,2001(4):41-44.
[7] 李鵬飛,張躍寧,孫永康,等.紅脂大小蠹的種群動態(tài)及預測預報[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5(3):116-119.
[8] 苗振旺,周維民,霍履遠,等.強大小蠹生物學特性研究[J].山西林業(yè)科技,2001(4):1-4.
[9] 宋玉雙,楊安龍,何嫩江.森林有害生物紅脂大小蠹的危險性分析[J].森林病蟲通訊,2000(6):34-37.
[10] 王 平,李書吉,姚隨印,等.紅脂大小蠹生活史及生物學特性觀察[J].河南林業(yè)科技,2005,25(2):15-17.
[11] 王鴻斌,張 真,孔祥波.油松萜烯類揮發(fā)物釋放規(guī)律與紅脂大小蠹危害的關系[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5,27(2):75-80.
[12] 許佳林,王建軍,李紅平,等.紅脂大小蠹越冬場所及成蟲出土觀察[J].山西林業(yè)科技,2002(4):26-28.
[13] 張歷燕,陳慶昌,張小波.紅脂大小蠹形態(tài)學特征及生物學特性研究[J].林業(yè)科學,2002,38(4):95-99.
[14] 趙建興,楊忠岐,任曉紅.紅脂大小蠹形態(tài)學特征及生物學特性研究[J].林業(yè)科學,2008,44(2):99-105.
[15] Britton K O,Sun J H.Unwelcome guests:Exotic forest pests[J].Acta Entomologica Sinica,2002,45(1):121-130.
[16] Cognato A I,Sun JH,Anducho-ReyesMA,et al.Genetic variation and origin of red turpentine beetle(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introduced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Agricultural and Forest Entomology,2005(7):87-94.
[17] Smith R H.Red turpentine Beetle.USDA Forest Service Forest Pest[J].Leaflet,197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