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與技術
二階導數(shù)紅外光譜分析遼代絲綢的降解特征陳華鋒,等 1―1
竹真絲綢活性染料無鹽染色 高曉紅,等 1―5
助劑臨界膠束質量濃度對染色效果的影響 吳煥嶺,等 1―9
仙人掌納米銀處理真絲織物的抗菌性能研究繆宏超,等 1―12
莨紗綢的結構與性能初探 張 羨,等 1―16
靜電紡再生絲素蛋白納米纖維膜的工藝及性能黃 建,等 1―20
PA6/Ag/TiO2共混靜電紡納米纖維氈的結構與性能萬倩華,等 1―24
用廣西繭生產(chǎn)高品位生絲的繭處理工藝探討黃韶恩,等 1―28
自動繅纖度控制要點總結 胡征宇,等 1―31
蘆薈納米銀處理對真絲織物抗菌性能的影響周婷婷,等 2―1
ATRP法在真絲表面接枝HEMA的研究 胡衛(wèi)林,等 2―5
硫酸酯化絲素的最佳反應條件研究 張世才,等 2―9
超低溫冷凍真空干燥桑蠶絲的表面能測量研究蘇兆鳳,等 2―13
低泡環(huán)保精練劑在滌棉針織物前處理上的應用周 燕 2―16
高效液相色譜-比色法研究C.I.活性藍222的水解性能顧 青,等 2―19
PLA混紡織物散濕性能的研究 劉 鵬,等 2―24
滌塔夫面料價格指數(shù)時間序列建模及實證分析馮 岑,等 2―28
降低現(xiàn)代噴氣織機能耗探析 徐浩貽 2―32
蘆薈納米銀在真絲織物上的應用研究 林 紅,等 3―1
棉用活性染料對真絲綢染色的工藝研究 高 尚,等 3―5
染色酸pH-07在滌綸染色中的應用 胡嘯林,等 3―8
靜電紡TiO2/絲素納米纖維研究 張 偉,等 3―10
絲素及其復合材料在骨組織工程中的研究與應用侯春春,等 3―13
真絲織物/PE膜復合材料用于室內(nèi)墻面裝飾的研究陳 超,等 3―19
薄型絲織物結構和性能與縫紉縮皺的關系 高雪蓮,等 3―22
生絲電子檢驗中糙疵分布探討 牛建濤,等 3―26
ICP-OES測量紡織品重金屬含量的不確定度評定孫國君,等 3―29
HTCC處理對鹽縮絲纖維結構與性能的影響 張 偉,等 4―1
真絲綢面料的風格整理技術研究 翁艷芳,等 4―4
天然彩色棉/真絲條格針織物接縫平整整理研究石志清,等 4―9
絲素/半水硫酸鈣/磷酸鈣骨水泥復合材料初探 黃陽陽,等 4―12
超支化聚合物對聚丙烯纖維染色的影響 黃 旭,等 4―17
烘繭溫濕度連續(xù)動態(tài)測量系統(tǒng)的研制及應用 李富超,等 4―21
基于3DS MAX機織物組織三維模擬的理論設計與實現(xiàn) 楊 樺,等 4―24
縫紉平整度客觀評判模型的研究 李艷梅,等 4―28
蜀錦、宋錦和云錦的特點剖析 錢小萍 5―1
影響蠶蛹油酸敗的因素研究 許 晉,等 5―7
蠶蛹蛋白粘膠長絲針織物的漂白工藝研究周立群,等 5―10
等離子體處理對芳砜綸機織物阻燃性能的影響 黃時建,等 5―13
微波二沖干燥蠶繭的實驗研究 于東亮,等 5―16
蠶絲絲素蛋白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進展 徐亞梅,等 5―19
靜電紡再生絲素蛋白改性研究進展 邊瑞琦,等 5―23
桑蠶絲織物HSDA-HTC抗菌整理性能研究 沈 霞,等 6―1
甜菜紅色素對蠶絲織物染色工藝研究 張 艷,等 6―4
靜電紡SF/PEG共混納米纖維的形態(tài)結構與熱性能 杜德歡,等 6―7
蠶蛹殼聚糖復合止血材料的制備及凝血性能初探 陳 超,等 6―12
基于計算機視覺的織物疵點檢測技術研究進展 樓少敏,等 6―17
Mandelbrot集圖形的數(shù)學形態(tài)學處理方法與絲織應用 趙玉水,等 6―22
添食色素對家蠶生理變化的影響 劉曉紅,等 7―1
降解殼聚糖在桑蠶絲綢蘇木染料染色中的作用 劉凇奇,等 7―5
改性滌綸織帶陽離子染料軋染染色 姜志新,等 7―8
環(huán)保無味載體CWP810在滌綸染色中的應用研究 宋慧君,等 7―11
三角中空錦綸絲無縫針織物的熱濕舒適性研究 樊明山,等 7―15
高強度防砍抗刺針織面料的研究 許淑燕,等 7―18
桑葉速溶茶的研制 陳忠立,等 7―21
堿性條件提取艾草天然染料及其真絲綢染色陳美云,等 8―1
促進劑對PLA纖維染色動力學和熱力學的影響 周青青,等 8―6
蠶蛹蛋白粘膠長絲改性與漂白同浴工藝研究 劉元軍,等 8―10
碳硼烷甲基丙烯酸酯接枝改性真絲研究 林銳彬,等 8―15
絲綢工業(yè)廢水中絲膠蛋白的回收利用 王雪云,等 8―19
物理化學法處理絹紡脫膠廢水的研究 董 雪,等 8―22
基于3DS MAX實現(xiàn)針織基本組織編織的動態(tài)模擬鄧 婕,等 8―27
中國第一代與第二代織物人造血管的研究和開發(fā)錢小萍 9―1
HBP-NH2改性桑蠶絲織物酸性染料染色性能研究劉 艷,等 9―6
絲/棉織物冷軋堆前處理工藝探討 王景景,等 9―9
化學鍍銀滌綸織物的電磁屏蔽效能及透濕透氣性能研究陳 虎,等 9―13
基于圖像的靜電紡絲纖維的取向分析 金春奎 9―16
靜電紡制備納米纖維紗方法的研究綜述 張野妹,等 9―19
降低自動繅絲張力的探索 徐昳荃,等 9―25
消費者購買絲綢禮品行為的差異性分析 宋曉娟,等 9―28
二氧化鋯納米溶膠對真絲織物的抗紫外整理陳楠楠,等 10―1
納米TiO2/柞蠶絲素對柞蠶絲的整理 賈艷梅,等 10―4
蛋白酶法胭脂蟲紅色素的萃取及對柞蠶絲織物的染色韓 雪,等 10―7
真絲織物無甲醛固色劑M09的合成與應用 許 磊,等10―11
雙活性反應型β-環(huán)糊精的制備及對真絲織物接枝呂巧莉,等 10―14
蜂窩狀微孔結構滌綸纖維分解性能分析 賈玉梅 10―18
光觸媒纖維與棉混紡織物服用及除臭性能研究陳 偉,等 10―21
針梭織面料拼接前后物理性能的對比分 鮑衛(wèi)君,等 10―24
錫銅包覆滌綸織物的結構與性能研究 吳熊平,等 11―1
聚氨酯涂層長絲織物耐紫外光性能研究 蓋燕芳,等 11―5
熱老化對柞蠶絲蛋白二級結構的影響 李歡歡,等 11―8
桑蠶絲織物茶皂素脫膠工藝研究 楊宏林,等 11―12
殼聚糖在真絲織物數(shù)碼噴墨印花中的應用 龔蘊玉 11―15
基于SPSS回歸模型的經(jīng)向波形織物成形工藝 朱 紅 11―18
織物設計預測系統(tǒng)開發(fā) 耿 亮,等 11―22
服裝防偽技術研究 張瑞林 11―26
改性殼聚糖絮凝絲膠蛋白廢水的動力學研究王 磊,等 12―1
桑蠶絲織物數(shù)碼噴墨印花上漿工藝研究 楊宏林,等 12―4
滌綸織物分散染料堿性拔染印花工藝探討 陳邦家,等 12―9
絹紡原料超聲波精練研究 黃婷婷,等 12―12
絲膠蛋白的研究與應用綜述 董 雪,等 12―16
數(shù)字圖像處理技術在紡織服裝領域的研究進展付國定,等 12―22
竹絲綢織物服用性能研究 張光先,等 12―26
設計與產(chǎn)品
四色經(jīng)高密度數(shù)碼提花絲織物的設計實踐黃偉斌,等 1―34
傳統(tǒng)與時尚融合的中國風格服裝設計手法 吳春勝 1―37
時尚語境中絲綢服裝的多維設計語言 陳秀鳳 1―40
現(xiàn)實題材絲綢裝飾紋樣研究 白志剛 2―37
論生態(tài)設計視野中莨綢的傳承與發(fā)展 宋海玲 2―40
西江苗族刺繡的技法研究 黃玉冰 2―43
針編織服裝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 葉海蓮,等 2―50
基于絲綢服裝色彩創(chuàng)新時尚設計的思考 王 巖,等 3―32
來樣拉舍爾賈卡面料意匠圖的繪制與優(yōu)化 李 娜,等 3―35
傳統(tǒng)云肩服飾藝術的運用與裝飾審美意義 施建平,等 3―38
論苗族服飾中龍紋圖案染織繡技藝之美 梁惠娥,等 4―32
絲綢手繪的創(chuàng)新設計思考 程 霞 4―35
紋理縐組織復合設計原理及清晰度分析 張惠芳,等 4―40
疊花效果數(shù)碼提花織物設計實踐 胡丁亭,等 5―28
基于L系統(tǒng)的緞紋分形組織及其織紋效果設計賈靜靜,等 5―32
后工業(yè)映射下絲綢服裝設計的多樣性創(chuàng)意表達 須秋潔 5―35
拼布藝術在服飾設計中的應用 徐 逸,等 5―40
真絲綢服裝款式風格設計探析 何 瑛,等 6―25
“褪色”的時尚——砂洗真絲綢服飾審美芻議 劉錦玉 6―30
新型發(fā)光服裝的市場潛力調查分析 金艷蘋,等 6―33
印花分色制版設計原理用于數(shù)碼提花織物開發(fā)樓 凡 6―37
男式絲混紡T恤的幾何圖案設計部位研究 滕兆媛,等 7―24
絲綢服裝的肌理再造設計 石歷麗 7―29
民間剪紙元素在絲綢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沈 雷,等 7―37
中國茶服的設計研究 黃玉冰 7―40
生絲提花織物表達色彩漸變圖案的數(shù)碼設計方法李碧紅,等 8―31
基于Mandelbrot集的分形圖形用于絲綢圖案設計蔡燕燕,等 8―35
貴州少數(shù)民族鎖繡工藝應用探究 豐 蔚,等 8―38
當代絲綢女裝設計中的刺繡傳承與創(chuàng)新 王 欣 8―41
表里換層柞蠶絲床品面料的設計 姜淑媛 9―32
基于廣西民族織錦風格的提花靠墊織物設計張愛丹,等 9―35
歐普藝術文化對現(xiàn)代面料及服裝設計的影響章甌雁,等 9―39
清代服裝在現(xiàn)代成衣設計中的應用 祖倚丹,等 9―43
復古風格元素之時尚表達 陳 彬,等 9―47
基于全顯色結構的三組緯提花織物混色特征研究羅來麗,等 10―28
緙絲紋樣題材的開發(fā)與運用 繆秋菊 10―33
淺談一片袖的結構變化及在絲綢服裝上的應用黃燕敏 10―36
傳統(tǒng)絨織物的起源、織造原理和復制工藝 戴 健 11―29
移圈針織物的產(chǎn)品設計與制作 宋曉蕾,等 11―34
紡織品印花圖案設計方法研究 徐 舫 11―37
絲綢服裝定制中的加減法 聞小英 11―42
扎染紋樣的寫實與寫意風格及其制作工藝 呂述娟 12―29
基于絲綢面料特性的服裝結構創(chuàng)意設計方法 顧文娟 12―34
意大利后現(xiàn)代絲綢服飾設計的語匯表達 葉玲紅 12―38
盤花工藝在現(xiàn)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李克兢,等 12―42
歷史與文化
望江挑花藝術的特征分析 高 山,等 1―44
南通民間扎染紋樣的藝術魅力 姜麗娜,等 1―48
絲綢文化與漢代詩歌的交融及成因分析 解曉紅 1―52
論宋繡與汴繡的盛衰演變 周 萍 2―53
近代江南民間絲綢服飾紋樣的形式流變 程冰瑩,等 2―57
近代蜀繡紋樣結構形式研究 左 玲,等 3―43
《詩經(jīng)》中的紡織考辨 李 斌,等 3―50
齊國服飾文化特征探悉 宋金英,等 3―55
潞綢的藝術風格及其技術美特征 蘆 葦,等 4―44
畬族“鳳凰裝”探析 俞 敏,等 4―48
中國古代額頭裝飾的類型及演變特點 楊笑冰 4―52
古代多綜多躡提花織機結構及裝造形式探討 羅 群 5―45
民族服飾的固態(tài)保護與活態(tài)傳承——以浙江景寧畬族為例陳敬玉 5―48
近代滬蘇杭絲織業(yè)比較研究 肖愛麗,等 5―51
“?;~塘”中誕生的絲綢染色技藝——香云紗的文化遺產(chǎn)與保護 任光輝,等 6―40
中國傳統(tǒng)居室空間的軟飾探討 陳百超,等 6―44
從《穿戴檔》論清代皇帝祭祀用儀仗服飾 束霞平,等 6―48
中英水力紡紗機形制的比較研究 李 斌,等 7―46
中國古代絲織品的織款及其圖形構成 劉麗嫻,等 7―50
漢代絲織紋樣中的文化密碼 許大海,等 7―54
傳統(tǒng)絲綢與民間女紅中的虎文化研究 茅惠偉 8―45
上海近現(xiàn)代結花邊的起源與發(fā)展 姚君洲,等 8―50
論絲綢的文化隱喻與符號特征 張建宏 9―50
漢晉雙層斜編織物的編織工藝研究 劉 輝,等 9―54
馬王堆漢墓出土香囊的探究 王樹金,等 9―58
中國古代手搖紡車的歷史變遷——基于劉仙洲先生《手搖紡車圖》的考證 李 強,等 10―41
中國傳統(tǒng)服飾中百衲織物的形式探析 梁惠娥,等 10―47
荊楚民間挑補繡藝術探究 馮澤民,等 10―51
魯錦的文化性與應用創(chuàng)新研究 楊永慶,等 11―45
沂蒙民間婚俗中的刺繡文化研究 徐曉慧,等 11―50
粵北瑤族服飾現(xiàn)狀及裝飾特點 葉永敏 11―54
絲綢之路古代紋樣若干問題研究 沈愛鳳 12―45
云南傣族織錦技藝的調查 龍 博,等 12―53
絲綢行業(yè)習俗的特征與傳承——以杭嘉湖地區(qū)為例張會巍 12―58
改革與管理
“東桑西移”對蠶繭全要素生產(chǎn)效率影響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數(shù)方法 羅 麗,等 1―56
服裝品牌進軍B2C市場的困惑與出路——以唐獅品牌為例于國瑞,等 1―61
杭州絲綢與女裝產(chǎn)業(yè)關鍵技術挖掘與提煉——絲綢與女裝產(chǎn)業(yè)專利技術文獻分析 丁笑君,等 1―65
浙江蠶桑產(chǎn)業(yè)“十二五”發(fā)展對策研究 周 勤,等 2―62
杭州絲綢與女裝產(chǎn)業(yè)關鍵技術挖掘與提煉——科技需求分析及政策建議 張會巍,等 2―66
“十一五”中國中西部繭絲綢產(chǎn)業(yè)轉移成效探析張放軍 3―59
中國家紡品牌定位現(xiàn)狀及發(fā)展方向 羅中艷,等 3-62
中國繭絲綢行業(yè)2010年運行分析與2011年展望(1)錢有清,等 4―57
服裝大規(guī)模定制營銷模式下的訂單管理 龔勤理,等 4―61
影響外貿(mào)服裝交貨期的因素及解決策略 周 景,等 4 ―65
金寨縣桑繭絲綢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相關思考 陳 昕 4―69
中國繭絲綢行業(yè)2010年運行分析與2011年展望(2)錢有清,等 5―55
中國紡織服裝再循環(huán)利用的比較分析 梁建芳 5―58
杭州絲綢服裝內(nèi)銷品牌化戰(zhàn)略探析 趙 妍,等 5―64
浙江絲綢企業(yè)遷移意愿影響因素的Logit分析范作冰,等 6―54
服裝品牌事件性促銷流程設計——基于LANVIN for H&M案例的分析與研究 蔡建梅 6―58
網(wǎng)絡服裝展示對消費者購買意向的影響機理 張枝軍 6―62
中國婚禮服企業(yè)的品牌發(fā)展研究 吳湘濟,等 7―58
基于.NET的紡織企業(yè)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tǒng) 邵景峰,等 7―63
中國紡織服裝業(yè)產(chǎn)業(yè)轉移推力研究 王革非 8―54
上海發(fā)展服裝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的現(xiàn)狀與對策 李紅燕 8―58
山西刺繡業(yè)的歷史、現(xiàn)狀和未來 韓先英 8―64
中國紡織服裝專業(yè)市場功能探析 邵小華,等 9―64
堅持創(chuàng)新 探求發(fā)展——《絲綢》創(chuàng)刊55周年辦刊總結暨2010年載文分析 徐石勇,等 10―55
重慶絲綢工業(yè)“十二五”發(fā)展初探 王永亮,等 10―60
論絲綢品牌之戰(zhàn)略 錢同源 11―58
中國蠶絲業(yè)核心矛盾分析與發(fā)展方式轉變王代鋼,等 11―61
重振蠶桑絲綢之雄風 胡祚忠,等 11―65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桑樹資源調查 劉 利,等 12―61
浙江紡織服裝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模式探析——基于產(chǎn)業(yè)鏈升級的視角 徐偉青,等 12―66
經(jīng)驗雜談
減壓煮繭技術簡介 沈仲衡 5―68
關于緞類織物工藝參數(shù)修正的探討 陳 光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