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貴
T型剛構為某橋(鋼管混凝土拱橋)西岸引橋。橋位位于老城區(qū),人口密集,房屋星羅密布,地理位置復雜。T型剛構直線段跨越濱河觀光橋,人流密集,且與兩側房屋相隔不到2m距離。T型剛構牛腿與西邊拱連接,其凈空作為四級主航道,通航凈空為55×8m。橋位處百年一遇洪水為 253.14m,三百年一遇洪水為254.56m,施工水位為231m。
T型剛構(60+26)m橋寬為23m~27.3m,采用變梁高單箱多室直腹箱梁,跨中梁高3.0m,根部梁高5.0m,箱梁兩側懸臂長2.72m,懸臂板端部厚 15 cm,根部厚 40 cm。箱梁邊中腹板厚50 cm,邊中腹板均在根部 5m范圍內線性加厚到70 cm。頂板厚25 cm,底板厚 22 cm,底板在邊支點側 5m范圍內線性加厚到42 cm;在中支點側19.22m范圍內線性加厚到50 cm。
2.1.1 設計原理
T型剛構為不對稱結構,橋寬及梁高均在變化,采用懸臂施工是不經濟,也是不科學的,設計施工圖要求 T型剛構施工采用支架現澆的方式??紤]全橋施工加載流程、T型剛構梁體結構情況、橋位地形、施工安全及便捷,最終確定多種現澆支架形式組合施工,即同時采用滿堂支架、貝雷梁桁架和鋼管立柱支架組合形式。鋼管腳手架搭設和拆除方便,投資小;貝雷梁桁架結構性能好,跨越能力大,對于復雜地形能減少鋼管立柱的數量,從而減少型鋼資金投資;鋼管立柱承載能力大,廣泛用于水中支架和軟基中。
2.1.2 結構布置情況
鋼管腳手架縱距為75 cm,腹板下橫距為40 cm,頂底板下橫距為80 cm~120 cm,步距為1.5m;貝雷梁桁架位于鋼管立柱頂Ⅰ40工字鋼分配梁上部,布置于梁體腹板下方,作為支撐體系,將梁體荷載明確的傳遞給分配梁;鋼管立柱采用φ529×8mm,φ820× 10mm和φ720×10mm螺旋鋼管搭設,鋼管立柱之間焊接縱橫向聯(lián)系,保證支架穩(wěn)定性。
2.2.1 荷載系數
考慮箱梁混凝土澆筑時脹模、動力等因素的超荷載系數取1.05;混凝土澆筑時的動力系數取 1.1。
2.2.2 作用于支架的荷載
箱梁梁體自重按箱梁高度一次性澆筑進行計算;支架自重按支架設計值;施工機具及人群荷載相對支架和混凝土重量較小,不計入計算荷載。風荷載根據當地氣象資料提供,風力較小,可不予考慮。
2.2.3 荷載組合
荷載組合Ⅰ:混凝土重量+動力附加荷載+支架自重+施工機具和人群重。
荷載組合Ⅱ:混凝土重量+支架自重+風載。荷載組合Ⅲ:混凝土重量+支架自重+施工機具和人群重。荷載組合Ⅰ,Ⅱ用于支架主要承重構件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計算;荷載組合Ⅲ用于剛度計算。
支架結構形式多且復雜,其檢算內容繁瑣。支架結構主要驗算內容有:貝雷梁支架檢算,滿堂支架受力檢算,分配梁檢算,鋼管立柱檢算,基礎檢算。現做如下簡要介紹。
2.3.1 貝雷梁受力檢算
貝雷梁受力檢算以 13.5m跨作為計算對象,計算模型如圖 1所示。
跨中彎矩M=13 475 109 N?m<[M]=788 000×26= 20 488 000 N?m;支點剪力V=488.7 t<[V]=24.5×26=637 t;撓度f=19mm<L/400=34mm,均滿足要求。
2.3.2 滿堂支架驗算(以貝雷梁上鋼管支架示例)
支架采用φ48×3.5mm鋼管,按150 cm設置一道縱橫連接桿,鋼管的容許軸向壓力[P]=ΦA[σ]=42.6 kN。
1)箱梁腹板支架計算:箱梁最大高度為 500 cm,腹板厚度為50 cm,考慮1.2的動荷系數,則順橋向q=1.2×0.5×5×2.6= 78 kN/m。腹板下橫橋向按間距40 cm布置2根鋼管,順橋向按@=75 cm布置,則單根鋼管需承受的壓力P=0.75×78/2= 29.2 kN<[P],滿足受力要求。
2)箱梁頂、底板支架計算:箱梁頂、底板厚度分別為 25 cm和50 cm(取最厚底板計算),考慮1.2的動荷系數,橫橋向取100 cm寬度為計算單元,則順橋向q=23.4 kN/m。腹板下橫橋向按間距@≤120 cm布置,順橋向按@=75 cm布置,則單根鋼管需承受的壓力P=1.2×0.75×23.4=21.1 kN<[P],滿足受力要求。
2.3.3 分配梁檢算(以墩身預埋件2Ⅰ40b橫向分配梁示例)
按 21片貝雷片共同受力,考慮 1.1的不均衡系數,則單片支點反力P=1.1×371/21=19.4 t。
懸臂端支點負彎矩M=310.4 kN?m,對應應力σ=136MPa<170MPa,支點剪力V=388 kN<[V]=2×85×9 407=1 599 kN,端部撓度f=2mm<3mm,均滿足要求。
3.85 m跨為該橫梁的最大跨度,相對于其他跨度而言為最不利荷載布置,施工中連續(xù)梁簡支計算偏安全,則跨中彎矩M= 174.6 kN?m,對應應力為76.6MPa<[σ]=170MPa;跨中撓度f=9mm<L/400=9.6mm,均滿足要求。
2.3.4 鋼管立柱受力檢算(以3號墩旁斜腿鋼管受力計算)
由圖2可知,斜腿鋼管受力N=1.4×613×278.7/260=920 t。
7根鋼管受力,平均每根鋼管受力為131 t,考慮 1.3倍系數的不均衡受力系數,則單根鋼管受力為Pmax=171 t。采用φ720×10 mm鋼管,中間設計一道連接,則壓桿穩(wěn)定按L0=10m驗算;φ720× 10mm鋼管的力學性質:A=22 305mm2,I=1 405 790 000 mm4,λ1=39.8。查得軸心受壓構件縱向彎曲系數 φ1=0.9,對應的壓應力σmax=85MPa<170MPa,滿足要求。
2.3.5 基礎檢算(以混凝土擴大基礎為例)
1′,2′立柱采用C20混凝土擴大基礎,要求單根鋼管下混凝土基底面積不小于4m2,地基承載力不小于250 kPa,則擴大基礎的承載力P=100 t>Nmax=85 t,滿足要求。
3.1.1 水中鋼管立柱搭設方案選定
水中鋼管立柱搭設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方法一:采用振動錘插打鋼管樁,由貫入度和設計樁底標高雙控插打深度,以貫入度控制為主。該方法施工方便,但僅適用于有覆蓋層的地質情況,且支撐安全性難以保障。方法二:搭設水上鉆孔平臺,沖擊鉆成孔并澆筑鋼筋混凝土樁基,根據鉆孔記錄和設計地勘資料確定鉆孔樁嵌巖深度,預埋鋼管立柱出水面2m以上高度,待混凝土強度達到 7 d強度后再接長加高鋼管立柱。該方法施工麻煩,但基礎牢固可靠,適用于任何地質情況。綜合上述比較,考慮T型剛構水中支架安全性、穩(wěn)定性,選擇方法二施工水中鋼管立柱支架,另外選擇方法一搭設鉆孔平臺。
3.1.2 水中支架搭設
1)搭設水上鉆孔平臺,沖擊鉆成孔并澆筑鋼筋混凝土樁基,預埋鋼管立柱出水面 2m以上高度,待混凝土 7 d強度后再接長加高,采用環(huán)焊縫接長鋼管。鉆孔樁要求嵌巖深度不小于 5m(以鉆孔記錄控制),成孔后,鋼筋籠按照 5m制作,混凝土澆筑高度控制為5.5m,混凝土澆筑后將鋼管立柱插入樁基混凝土2m~3m臨時固定在鉆孔平臺上。鋼管立柱固定前要用錘球控制垂直度。2)焊接鋼管縱橫向聯(lián)系。在施工水位面上 1m的位置設置第一道橫聯(lián),水面以上12m的高度設置一道φ426×6mm鋼管縱聯(lián)以增加支架的整體剛度。3)測量立柱頂部高程至設計位置,鋼管立柱頂相對高差Δh<2mm,安裝鋼管立柱頂部橫梁工字鋼并焊接固定。橫向分配梁在支點處應增焊加勁板,以防局部失穩(wěn)。4)拼裝貝雷梁承重梁,貝雷梁位于箱梁腹板下方,桁片之間設置支撐架。5)搭設貝雷梁上鋼管腳手架,采用頂托調整至設計標高,設置縱橫向剪刀撐。6)安裝底模縱橫向分配梁,鋪裝底模。7)安裝操作平臺。
陸上鋼管立柱采用明挖基礎支撐。1′號,2′號鋼管立柱混凝土擴大基礎澆筑前,采用夯錘壓實土層,保證基底承載力不小于0.25MPa,當地基承載力偏小時,可加大基礎底面積,同時加高混凝土高度來滿足承載要求?;炷翑U大基礎底部設置鋼筋網片。鋼管立柱預埋鋼板中間開設直徑10 cm孔洞,方便混凝土振搗,防止鋼板下方混凝土不密實,導致立柱承載能力減弱。
鋼管斜撐基礎鋼板預埋于 3號墩承臺上。承臺預埋鋼板應緊貼鋼筋網,待支架拆除后,采用高標號砂漿將其抹平防腐。斜撐頂部Ⅰ40工字鋼穿過 3號墩蓋梁將墩身兩側鋼管斜撐連接為整體,增加了斜撐承載能力及穩(wěn)定性。
滿堂落地支架施工時應平整場地,基底承載力較小時應處理后澆筑 20 cm厚C15混凝土再安裝支架。支架縱橫連接桿的布置應嚴格滿足支架設計要求,扣件質量必須滿足國標要求,螺栓必須擰緊。支架搭設方式簡單方便,不予贅述。
該現澆支架設計充分考慮到各種不利因素,合理的計算各構件強度、剛度、穩(wěn)定性,在保證工程經濟、進度的前提下,提高支架的安全儲備,以防意外因素對結構產生毀滅性損害。達到了 T型剛構澆筑順利完成及預應力張拉質量合格的目的,施工期間積極組織專家監(jiān)控、加固支架,制定合理的預應力施工工藝,最終很好的完成了T型剛構箱梁施工,保證了工程質量和支架在特大洪災中的施工安全,克服了施工不利環(huán)境因素。
[1] 江正榮,朱國梁.簡明施工計算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2] 《鋼結構設計手冊》編委會.鋼結構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3] GB 50017-2003,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S].
[4] 李百林.淺談連續(xù)剛構橋合龍段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10,36(5):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