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消化科(西安 710001)
疏肝健脾湯口服并保留灌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45例
孫潔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消化科(西安 710001)
目的:觀察運用疏肝理氣、健脾利濕類中藥口服并保留灌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的療效。方法:采用疏肝健脾湯(柴胡、枳殼、白芍、炒白術、茯苓、清半夏、陳皮、郁金、甘草)口服并保留灌腸治療本病 45例;并設對照組觀察。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半年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本方法對本病有疏肝理氣,健脾利濕的功效。
筆者運用自擬健脾疏肝湯口服并保留灌腸治療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45例,并與西藥復合乳酸菌膠囊治療 30例進行對比觀察,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75例患者均為本科住院及門診患者,均符合我國 IBS診斷標準及科研病例選擇標準[1]。臨床具有腹瀉、腹痛、腹脹等癥,電子結腸鏡檢查全結腸及直腸無器質性病變。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 45例,男 26例 ,女 19例;年齡 20~ 65歲 ,平均年齡 42.6歲;病程 2~ 5年。 對照組男 18例,女 12例;年齡 22~65歲,平均 43.5歲;病程 2~ 5年。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自擬疏肝健脾湯:柴胡、枳殼、清半夏、陳皮、郁金各 12g,白芍、炒白術、茯苓各15g,甘草 6g。辨證加減:脾虛濕盛明顯,證見脘腹脹滿、納呆乏力、頭目不清、舌胖苔膩,加太子參、黃芪各15g,佩蘭、白叩仁各 12g;脾腎陽虛明顯,證見畏寒肢冷、喜溫喜按,加肉桂 3g,良姜 6g,補骨脂 12g;久病入絡夾瘀者,證見肌膚甲錯,舌質紫暗,加桃仁、紅花各6g。上方 1d1劑,水煎至 450mL,早晚溫服各 150mL,每晚睡前 150mL保留灌腸,20d為 1療程。治療組口服復合乳酸菌膠囊 0.66g,2次 /d,飯后服用,20d為 1療程。
療效標準臨床癥狀消失,大便每日 1~2次,成形,無粘液,穩(wěn)定 6個月以上為痊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或明顯好轉,大便基本成形,次數明顯減少為好轉;臨床癥狀或大便次數無明顯改變?yōu)闊o效。
治療結果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組 45例,痊愈 25例,有效 17例,無效 3例,總有效率 93.3%;對照組 30例,痊愈 6例,有效 12例,無效 12例,總有效率 60%。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
2 兩組半年后隨訪,治療組痊愈病例隨訪 19例,復發(fā) 5例,復發(fā)率 26.3%;對照組痊愈病例隨訪 5例,復發(fā) 5例,復發(fā)率 100%。兩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
討論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的主要癥狀為稀便、腹痛、腹脹等癥,屬中醫(yī)“泄瀉“范疇。西醫(yī)治療主要以心理治療、調整飲食結構、應用解痙劑、腸菌群調節(jié)劑、胃腸動力相關藥物及激素和胃腸肽制劑為主[1],療效欠佳。近年來純中藥治療、中西藥結合治療該病多見報道,如余紹源用加味四逆散治療本病[2],和紅霞運用疏肝、健脾、溫腎等法配合口服麗珠腸樂治療該病[3],取得良好療效。中醫(yī)認為,該病患者病程較長,其病位在肝、脾、大腸,以肝郁脾虛,大腸傳導失司為基本病機[2]。脾虛運化失司,濕濁內生,下注大腸,大腸傳導失司,而生泄瀉,故脾虛為該病發(fā)生的基礎,從臨床觀察中發(fā)現,該病患者常伴有一些精神癥狀,如失眠、焦慮、憂郁、急躁等,過分關注自己的病情,常因精神、情緒不佳時癥狀加重,故肝郁為該病發(fā)生的另一重要病機。肝氣郁結,失于疏泄,土虛木乘,氣機失調,脾運失司,水谷不化,下注腸道為瀉。肝與脾在泄瀉的發(fā)病機制中關系密切,歷代醫(yī)家多有論述,如吳鶴皋云:“瀉責之脾,痛責之肝,肝責之實,脾責之虛,脾虛肝實,故令痛泄?!倍F代研究表明,心里-社會因素,如應激性的社會事件(虐待、失戀等事件)、心理狀態(tài)(如抑郁或焦慮)、應對能力(個人對自己疾患的評價及相應的反應和處理能力)與該病有高度相關性[1]。而上述因素可歸于中醫(yī)思慮過度、情志不暢,屬“肝郁”范疇。故該病的主要病機為脾虛肝郁,肝脾失和,因病程較長,故又多兼濕、夾寒、夾瘀。臨床治療中應抓住病機,詳加辨證。疏肝健脾湯集疏肝解郁、健脾化濕為一體,柴胡、枳殼、郁金疏肝理氣解肝郁;白術、茯苓健脾化濕治脾虛;半夏、陳皮燥濕化濁;芍藥、甘草緩急止痛。該方肝脾兼治,標本并重。中藥保留灌腸是中醫(yī)一大特色,因腸道局部給藥直達病所,吸收好、副作用小,故療效顯著。實踐證明,口服疏肝健脾湯加保留灌腸治療該病療效滿意,并可改善患者體質,減少復發(fā)。
[1] 袁耀宗.腸易激綜合征 [M].上海:上??萍嘉墨I出版社,2002:37,50-60.
[2] 羅云堅.消化科專病中醫(yī)臨床診治 [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37,245.
[3] 和紅霞.綜合治療腸易激綜合征 60例 [J].陜西中醫(yī),2003,24(1):18.
腸易激綜合征 /中醫(yī)藥療法 疏肝解郁劑 /治療應用 補氣劑 /治療應用 @疏肝健脾湯
R57
A
1000-7369(2011)01-0008-02
(收稿 2010-05-03;修回 201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