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從小就很聰明,七歲時就寫出很有名的詠鵝詩:鵝,鵝,鵝,曲項(xiàng)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后來,他參與起兵反對女皇武則天失敗,為了不被朝廷緝拿,只得隱姓埋名,出家當(dāng)了和尚。據(jù)史料記載,就連武則天也對他的文采贊不絕口,稱贊駱賓王所寫的討伐自己的文章十分精彩。
在駱賓王出家后的許多年,一天,一位叫宋之問的年輕詩人到杭州靈隱寺游覽。夜間,他就借宿在靈隱寺里。宋之問看著月色下寂靜的寺院以及寺前黑黝黝的奇峰,便產(chǎn)生了寫詩的沖動。他沉思再三,吟出了這樣兩句:“鷲嶺郁岧峣,龍宮隱寂寥,”下面呢?他怎么也接不上去了,只能苦苦徘徊,不斷地重復(fù)著這兩句,不知不覺問走進(jìn)了一個禪堂。
突然,一個蒼老而洪亮的聲音從耳邊響起:“這位少年,深夜不眠,還在作詩?”宋之問連忙抬頭,只見一位老僧正在上方端坐,禪堂里的長明燈把他的身影映得十分高大。
宋之問連忙向他請教。老僧聽罷,立即說道:“何不接這樣兩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一聽十分驚喜,這是多好的詩句啊,遠(yuǎn)遠(yuǎn)高出自己的水平。于是他就向老僧人道謝。
宋之問第二天醒來,想起昨夜的事,仿佛做夢一般。他趕到禪堂一看,早已人去樓空。他找到禪堂旁個正在掃地的小和尚,死纏硬磨地問了半天,小和尚才把嘴湊到他的耳朵邊,輕聲告訴他:“這就是駱賓王!今天一早,他又到別處云游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