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8日,在安陽召開的功臣大會上,冀南人民將一面“常勝將軍 ”的牌匾獻給劉伯承司令員。劉伯承致答謝詞時謙虛地說:“說我是‘常勝將軍’我不敢當。不會是常勝,多數(shù)勝就不錯了,是黨的功,人民的功,我不敢貪天之功。我只是人民的勤務員,沒有人民給吃、給穿、給人,軍隊就不能打仗?!?/p>
功高而不傲,保持謙虛謹慎的平常心,是老帥的高風亮節(jié),是革命家的胸襟氣度,是共產(chǎn)黨人的修養(yǎng),也是對“兩個務必”的深刻解讀。他們是一個光輝的群體,劉伯承等老一輩革命家時時保持清醒的頭腦,處處把黨和人民放在首位,他們用高尚的品質(zhì)贏得了民心,戰(zhàn)勝了敵人,完成了建國大業(yè),在青史永留美名。
相比之下,當前一些年輕干部目空一切、傲氣十足,一些位高權重的干部無視民眾、牛氣哄哄。我們不禁要問:那些年輕干部的傲氣從哪里來?——自以為博學,自以為金貴,那就是淺薄。那些位高權重的干部傲氣從哪里來?——他們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當成了個人作威作福的權力,當成了謀取私利的工具,那就是驕矜和腐敗。在物欲橫流的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他們迷失了方向、喪失了自我。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泵鎸⒉袑④娺@面明鏡,我們的有些干部難道不應該感到汗顏嗎?
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把當前我們黨正在進行的偉大事業(yè)和所要完成的歷史任務當作1949年我黨進京“趕考”的繼續(xù)。其深意就在于,全黨要在巨大的勝利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目前看來,我們的生活一片大好,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一派欣欣向榮。實際上,我們黨所面臨的當前形勢與當年從西柏坡到北京時的形勢極為相似:勝利與考驗并存,機遇與挑戰(zhàn)同在。需要全黨艱苦奮斗、同心協(xié)力,去迎接一個個嚴峻的挑戰(zhàn)。我們要始終牢記“兩個務必”,時刻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以黨和國家的利益為重,功勞面前不驕矜,利益面前不貪婪。
希望我們的每一位黨員干部都來學習劉伯承將軍,時時用劉伯承將軍這面銅鏡,警醒自己,反思自己,矯正自己,提高自己,做一名優(yōu)秀的黨員干部。
(摘自《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