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席理財師劉彥斌,對理財有著一套獨到的見解,在他看來,理財教育一定要從娃娃抓起。劉彥斌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他在年僅6歲的兒子劉士嘉身上做起了試驗,并且一做就是多年。
養(yǎng)成理財習(xí)慣
中國有句老話,叫“望子成龍”,可劉彥斌覺得這句話改成“教子成龍”更合適,特別是理財教育,一定要從娃娃抓起,因為從小養(yǎng)成的理財習(xí)慣會陪伴孩子一生。
兒子劉士嘉6歲那年,劉彥斌夫婦帶著他去拜訪一位朋友,站在朋友家的豪華別墅門前,兒子發(fā)出了感嘆:“爸爸,我們要是能住在這么大的房子里,那就爽呆了!”
劉彥斌和太太田波相視一笑:兒子有這樣的反應(yīng)太正常了,畢竟絕大多數(shù)人都向往住進(jìn)這樣的大房子里呀!但同時,劉彥斌也意識到自己的挑戰(zhàn)來了——向“財迷”兒子灌輸正確理財觀念已經(jīng)刻不容緩。
想到這,劉彥斌轉(zhuǎn)頭微笑著問兒子:“嘉嘉,你想住大房子,想有好車,想吃山珍美味嗎?”劉士嘉用稚嫩的聲音回答:“想!”“那你必須努力掙錢,因為你想要的這些都是用錢買來的?!眲⑹考嗡贫嵌攸c了點頭。
劉彥斌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大學(xué)老師,他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刻苦讀書,淡泊名利。這些教育理念在他成長的那個年代確實是正確的,但在今天看來,有些內(nèi)容多少顯得不合時宜了。因此,劉彥斌的教子理念就有了一些改變,他要求兒子:努力讀書,養(yǎng)成理財習(xí)慣,適當(dāng)追逐名利。
到了兒子9歲那年,劉彥斌開始每月14日固定發(fā)給他300元零用錢,同時規(guī)定零用錢不能預(yù)支,錢的用途包括:購買零食、課外書、雜志、游戲機(jī)、光盤,請小朋友吃飯,送小朋友禮物等。兒子擁有300元錢的完全支配權(quán),但是每筆支出都必須記賬。
也是在這一年,劉彥斌在銀行給兒子開了一張卡,把兒子從出生起至今收到的幾萬元壓歲錢存入卡內(nèi)。他跟兒子約定:以后每年的壓歲錢都要存入這張卡;壓歲錢只能用于投資,不能用于消費;在兒子年滿18歲前,劉彥斌是賬戶管理人,兒子年滿18歲后,由兒子自己管理賬戶。
每逢周六周日,劉彥斌給別人上課時都會帶著兒子,他并不擔(dān)心兒子太小,聽不懂他講的高深的投資理財課;平時只要一有時間,他也會教兒子如何分析股票。原來,劉彥斌早就盤算好了,等劉士嘉12歲后,就放手讓他獨立選購股票,讓他盡情領(lǐng)略投資的快樂。
在當(dāng)今社會,完全淡薄名利是不太可能的,名利在某種程度上是人生的動力。因為工作的原因,劉彥斌經(jīng)常接受電視的采訪,兒子也常跟他一起參加電視節(jié)目。劉彥斌讓兒子接受電視采訪的目的不是讓他出名,而是為了讓他從小接觸名利,對名利有一個清楚的認(rèn)識,這樣長大后就不會為名利所困惑了。
學(xué)會共享利益
劉彥斌1996年就開始投資股票,并獲得了巨大的財富,成功讓他變得輕飄飄起來,這最終導(dǎo)致他2002年投資失敗,一夜之間負(fù)債累累。每每回首這段慘痛的經(jīng)歷,劉彥斌都會反省自己當(dāng)初在財富面前的沖動和在財富支配上的盲目,他時常思考一個問題:孩子在成長中會面臨各種財富的誘惑,如何才能讓兒子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不為財富數(shù)字所困而迷失方向,繼而重蹈自己的覆轍呢? 就在劉彥斌為如何教育兒子正確理財而苦惱時,一個絕好的機(jī)會出現(xiàn)在他面前。
2009年3月的一天,劉士嘉興沖沖地跑到劉彥斌跟前,揚起攥在手里的一包干吃方便面,在劉彥斌眼前晃了晃,神秘兮兮地說:“爸爸,我今天吃到了一張關(guān)羽卡,別的小朋友看見了,都羨慕得不得了,其中有一個小朋友還要花100元來買呢!”劉彥斌覺得很有趣,故作疑惑地問兒子:“那你準(zhǔn)備賣給這個小朋友嗎?”劉士嘉猶豫了一下,說:“我不想賣,因為這張卡很難得到,別的小朋友都沒有?!眲┍蟀凑諆鹤拥乃悸讽?biāo)浦?,說:“那你就再等等,別人都沒有的東西,在投資領(lǐng)域叫稀缺資源。物以稀為貴,把稀缺資源攥在手里,是促使財富增加的最有效方法?!眲⑹考温犃税职值脑?,準(zhǔn)備再等一等。
過了一天,劉士嘉又興沖沖地跑進(jìn)劉彥斌的房間問:“那個小朋友說他愿意花300元來買,爸爸,你說我能賣嗎?”這是兒子遇到的第一筆實物交易,劉彥斌很想知道兒子內(nèi)心的想法,他很認(rèn)真地問道:“你現(xiàn)在有啥想法?”劉士嘉一本正經(jīng)地回答:“我想跟他談?wù)??!?/p>
第二天,劉士嘉開心地沖進(jìn)了劉彥斌的房間,說:“爸爸,我準(zhǔn)備賣了。那個小朋友愿意出500元呢!你看值不?”看著兒子高興的樣子,劉彥斌知道,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dǎo),兒子極有可能因眼下的利益而迷失方向,因此變得唯利是圖。
想到這,他認(rèn)真地給兒子分析道:“首先,你花一塊錢買了一包干吃方便面,吃出了一張稀有卡片,如果你向爸爸推銷這張卡片,爸爸是不愿花錢買的,因為這張卡片對爸爸沒有任何價值。而這個小朋友喜歡,是因為這張卡片對他來說有價值,盡管對方愿意出500元,你也應(yīng)該給他留些余地,給他開一個公平的價格。香港有個富豪李嘉誠曾經(jīng)說過,如果一宗交易有10%的利潤,一定是買賣雙方各賺5%,如果買家獨占全部利潤,就算買賣做成了,也可能會失去這個朋友!”
聽完爸爸的話,劉士嘉眨了眨黑亮的眼睛,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最終,他決定以200元的價格交易那張關(guān)羽卡。而那個小朋友以低價購得卡片后,也很高興。從此,兩人成了很要好的伙伴,經(jīng)常交換玩具。
“爸爸,為什么200元成交后,我們成了好朋友?”劉士嘉很困惑地問?!斑@就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利益共享不僅可以收獲財富,還可以收獲友情?!眲┍笮呛堑卣f。
后來,劉士嘉經(jīng)常在報攤上替其他小朋友買卡,而它只收回本金,他的朋友因此越來越多。他很驕傲地對劉彥斌說:“爸爸,他們都非常佩服我選卡片的眼光,雖然我沒有靠卡片賺錢,但我積累了選卡片的經(jīng)驗,還收獲了友情、快樂!”
看著兒子沒有在財富誘惑面前變得冷漠,劉彥斌深感欣慰。
懂得拒絕誘惑
劉彥斌對兒子理財理念的培養(yǎng)滲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兒子7歲開始,每次去超市前,劉彥斌都會和太太把要買的東西寫下來,列出清單,并讓兒子拿著清單。進(jìn)入超市后,他們就按照清單上所列的物品逐項購買,然后問兒子有沒有落下該買的東西,而沒有列入清單的商品,即使優(yōu)惠力度再大,一家人都不會購買。劉彥斌想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兒子:消費要有計劃,要拒絕誘惑。
然而,生活中的誘惑無處不在,其中大多數(shù)是陷阱。劉彥斌決定言傳身教,讓兒子學(xué)會抵御誘惑。
2010年的一天,劉彥斌正在客廳看電視,兒子突然從房間里躥了出來,喊著:“爸爸,我玩游戲中了一萬元大獎?!眲┍蟾鷥鹤幼哌M(jìn)房間,看見電腦屏幕上正顯示著“恭喜您,抽中了一萬元大獎”的頁面。兒子異常興奮!為了方便領(lǐng)取獎金,劉彥斌幫兒子輸入自己的身份信息后,網(wǎng)頁上卻提示要先往對方指定的賬戶匯入公證費、手續(xù)費和稅費共計1500元,才能領(lǐng)取獎金。劉彥斌跟兒子說:“這肯定是詐騙。”然而,兒子根本不信,劉彥斌只好說:“咱們打個電話問問吧。”
于是,劉彥斌根據(jù)網(wǎng)頁上提供的電話號碼打了過去,可連續(xù)撥了二十多次電話,對方一直占線。兒子不死心,讓劉彥斌繼續(xù)打。劉彥斌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你想想,我們中了大獎,應(yīng)該是對方給我們錢呀,那些費用對方直接從獎金中扣除就可以了,為什么要我們先墊付呢?如果我們匯過去了,他們卻不給我們獎金,怎么辦?”兒子聽完后不說話了。
晚上太太下班回來,兒子跟她說了中獎的事情。太太說:“媽媽前幾天也遇到了同樣的事情,是騙人的?!眱鹤舆@才徹底死了心。
還有一次,劉彥斌跟兒子一起看電視,電視上播了這樣一則廣告:只要觀眾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打入電話,猜出主持人說的謎語,就能得到5000元獎金。劉彥斌猜出謎語后,讓兒子去打電話。兒子打了半天,對方一直占線,最后兒子失望地問劉彥斌:“爸,這不會是騙人的吧?”劉彥斌笑著說:“就是騙人的,我就是想試試你有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騙局?!?/p>
劉彥斌經(jīng)常把互聯(lián)網(wǎng)上和報紙上的類似騙局講給兒子聽,讓兒子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要懂得拒絕誘惑。他跟兒子說:“一件事情如果聽起來非常完美,那么十有八九不是真的?!睍r間長了,再碰到類似的誘惑,兒子都會輕蔑地說一句:“這么好的事情,還是讓他自己干吧?!比堑脛┍蠓蚱迋z哈哈直樂。
“財迷”兒子對財富有了正確的認(rèn)識,這讓劉彥斌深感欣慰,但他明白,在教育兒子如何理財?shù)膯栴}上,他任重道遠(yuǎn)。
編輯陳陟 czmoch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