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了許多地方。似乎看起來比以往淡定不少。其實我知道。內心也不見得安寧,更被一種叫執(zhí)著的行為而激蕩著。無論是燈火闌珊。還是高樓林立。就這樣漫步在人生邊上。有時候想。何不慢下來。坐片刻,默默聆聽那歲月長河的華章。癡戀自己鐘愛的地方。把它都看成自己的佛國天堂……
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生命的旅程中或多或少去過一些地方,九華山就是我常去的一個場所。讀過佛經(jīng)的人,都知道地藏菩薩的大愿,可以概括為“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因此就與文殊的“大智”、普賢的“大行”、觀音的“大悲”相呼應。
九華山是大愿地藏王菩薩道場,成就一千多年來僧侶及大眾的朝圣膜拜之地,緣起于新羅國(唐代朝鮮半島南端)僧人“金地藏”的故事。他在九華山開創(chuàng)了地藏道場,此后,地藏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愿傳說,和九華山地藏法門肉身不朽的傳奇,一直為佛教信徒所津津樂道。
金喬覺駐錫九華,苦心修煉數(shù)十載,于九十九歲高齡,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經(jīng)三年,仍“顏色如生,兜羅手軟,羅節(jié)有聲,如撼金鎖”。根據(jù)金喬覺的行持及眾多跡象,僧眾認定他即地藏菩薩化身,遂建石塔將肉身供奉其中,并尊稱他為“金地藏”菩薩。九華山遂成為逐漸形成與五臺山文殊、峨眉山普賢、普陀山觀音并稱的地藏應化圣地。
我曾經(jīng)數(shù)次在九華山的前前后后尋覓過金喬覺圣跡,到現(xiàn)在很少人去的九子巖上仰望過他親手植下的楓樹和榆樹。走到近前,背靠大樹,感受曾經(jīng)也拂過他面容的清風;在他曾經(jīng)跌坐的山澗里掬一捧山泉水入口,體會他曾經(jīng)在此看過的云卷云舒。在甘露寺后的定心石旁呆坐,聽竹葉在風中沙沙的婆娑,看竹影在朝霞暮色中起舞。它們都好像與我在相互的映照。
沿著那一條條曲折向上的山路,身邊的景象在虔誠中變換,自己在旅程中的心情亦會隨之變得安詳。山上原來有一條由求法者與香客鋪就的蜿蜒石階小徑,從山下到山上。在這條路一路走來,不知不覺中就走了一千多年,現(xiàn)在這條路早已被盤山公路所取代,一下子把上山敬香變得容易起來,求法的菩提之路似乎變得遙遠飄渺……
到了山上就會知道當年的金喬覺為自己選了一個好地方。山不高卻神奇,山秀美但不綺麗。那里的神奇在于多肉身,著名的有金喬覺、無暇、大興、慈明、明凈、仁義師太、普文等,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那里秀美在于多煙雨,在九華山的前后山里可以找到四大菩薩坐騎的靈石。
綺麗不是昔日的佛法,亦不是今天心境。佛教這樣的圣地,對于我個人而言,卻顯得十分另類。可在我心里卻一直欽佩那些為自己心中理想,窮其一生乃至用生命去踐行的人。不論是孔子、耶穌、釋迦摩尼還是穆罕默德,他們其實往日也如你我一樣的人身凡胎。所有這些覺悟者在他們心底里都有一個宏大的愿。他們并不是只用自己的語言來說教,而是不著片字,用自己的身軀去經(jīng)受一次次磨礪考驗,踐行弘法行愿。
在這些圣地里我好似明白要“盡心盡意盡力慈悲地去愛”及“愛人如己,愛人以慈”這兩點。是不是這樣就會完成我們的自我救贖,在佛陀所營造的新天新地中,得以永生?
去過不少佛教圣地,總在想古人常講“大隱于朝,中隱于市,小隱于野”,為何這些大德的高僧都愛到深山里修行而遠離更需要佛法的鬧市人間?人間的煩惱多么需要撫慰,是那般的沉重,放下真是最好的解脫?眾生的幸福是多么需要引導,視乎都如白駒過隙,如飛鴻無痕,真能如琉璃光般澈亮?凡塵中的靈魂何事才能追趕上凡人身體?是非曲折是不是就不要有個了斷?色即是空的“空”是簡單的一次次歸零?空即是色的“空”到底有多大體量能承下紅塵里的諸多色相?
每個人去一個地方都會產(chǎn)生自己的聯(lián)想和疑問。在聯(lián)想中信馬由韁,在疑問中尋找解答。有聯(lián)想與疑問我們才有新的發(fā)現(xiàn),才會有深度的人生之旅。旅行是一種態(tài)度,源于我們對生活熱愛,也是一種磨礪。生活的磨礪本不該把人磨成一種圓滑,而要更加的有棱有角,這才是與生俱來的模樣。所以才會有如大德高僧多年苦修后的頓悟。
佛說過“佛即眾生,眾生即佛”,我是否理解佛的明心見性?但我知道佛愛眾生,眾生愛佛!九華山就在眼前,我曾多次流連往返于此,以前我離它很近,其實我的心離它很遠……
對于生活,我們是在一種渡過狀態(tài),往往將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終極。仿佛最美好的人生風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種過渡,因此我們對人生沿途的風景常常忽視。其實,生命中的風景都是在途中,活著是為了經(jīng)歷,經(jīng)歷就在當下的現(xiàn)實,也許它是平凡的、瑣碎的、漫長的,生活讓我學會安于途中,去享受佛國天堂的模樣!
綺麗不是昔日的佛法,亦不是今天心境。眼中的九華心中的佛國,那是我們的生命能量之場!我知道生命之路說長很長,說短也很短,不過百年的三萬六千場,體驗到了磨礪之后的那種安詳,那種發(fā)自內心的愉悅,那種對當下千轉百回際遇后的坦然。讓我可以去安然領受生命的一次次脈動和整個輪回循環(huán),從此岸到彼岸,此岸花綻放,彼岸必留香!
最佳拍攝時期和地點
九華山一年四季都是可以拍攝的,不同的季節(jié)呈現(xiàn)不同的佛國景象。
游覽九華山最好的季節(jié)是3月至11月。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臺、十王、蓮華、天柱等9峰最雄偉,群山眾壑、溪流飛瀑、怪石古洞、蒼松翠竹、奇麗清幽,相映成趣。名勝古跡,錯落其間。
最佳拍攝地點大致在九華街、神光嶺、閔園尼庵群、天臺、花臺、九子巖的雙溪。
舊志載有九華十景:天臺曉日、化城晚鐘、東崖晏坐、天柱仙蹤、桃?guī)r瀑布、蓮峰云海、平崗積雪、舒潭印月、九子泉聲、五溪山色。此外,還有龍池飛瀑、閔園竹海、甘露靈秀、摩空梵官、花臺錦簇、獅子峰林、青溝探幽、魚龍洞府、鳳凰古松等名勝。
地理位置
九華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境內,東連蕪湖市南陵縣和宣州市涇縣,南面與黃山市黃山區(qū)北與銅陵市相接,西北隔長江與天柱山相望,東南越太平湖與黃山同輝。為皖南斜列的三大山系(黃山、九華山、天目山——白際山系)之一。距青陽縣城西南20公里處,距長江南岸池州市約60公里。方圓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為黃山支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