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松梅,程盧山,劉薇群
(1.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東方醫(yī)院,上海 200120;2.上海同濟大學醫(yī)學院,上海 200092)
研究信任的領域包括心理學、社會學、組織行為學、經(jīng)濟學、計算機科學等,不同學科從各自角度對信任的形成機制、影響因素等進行研究探討,對信任的定義也不甚一致。心理學強調(diào)信任是個體內(nèi)部的性格特質(zhì)或信念。其定義信任為一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和對人性的看法,會導致形成對他人的可信賴程度的通常期望或信念,有的人傾向于信任他人,有的人則傾向于懷疑他人[1]。社會學則認為,信任與社會結構、制度變遷存在著明確的互動關系,信任本身就是嵌在社會結構和制度中的一種功能化的社會機制。當社會發(fā)生變遷時,信任的內(nèi)涵和功能也會相應的發(fā)生改變[1]。信任是個體特有的對他人的誠意、善意及可信任的普遍可靠性的信念[1]。當前在醫(yī)療中存在的醫(yī)患、護患關系緊張,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醫(yī)患和護患間信任的下降和缺失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F(xiàn)將護患信任關系的形成和影響因素綜述如下。
信任源模型是社會經(jīng)濟學中信任形成的 3種模型,包括基于被信任方的感知可信度模型、基于信任方的信任傾向性模型、新制度模型[2]。近年有學者開始將其引入醫(yī)療界,在護患信任關系的建立和形成中,護患雙方同樣受信任源三模型的影響。感知可信度模型揭示,被信任方的能力、誠信、善意是讓對方信任的決定因素。護患信任關系的形成中,護士作為被信任方,其能力體現(xiàn)為護士的操作與溝通,而善意和誠信則對應護士的態(tài)度和關懷等行為。在信任方信任傾向性模型中,信任方的信任特質(zhì)與信任形成相關,信任方對人的信心和信任態(tài)度是兩個主要因素?;颊咭虿煌挲g、性別、職業(yè)、文化背景以及疾病帶來的心理影響等,在信任傾向性上與一般社會人群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在護理工作中逐漸得到重視。新制度模型則強調(diào)制度的制約作用對信任關系的影響,它通過制定清晰的、預先設立的約束使被信任方獲得信任。制度的制約使信任方明白,若被信任方背信棄義,會因違背制度受到應有懲罰。國內(nèi)研究表明,有效激勵雙方的誠信行為和約束背信行為,是制度模型的關鍵,當前國內(nèi)醫(yī)療制度中,守信收益和背信成本都不大[3]。信任方、被信任方以及雙方所處的環(huán)境這三個方面相互影響。這3方面的復雜互動關系,決定信任的形成。陳松林[3]提出,信任源理論在醫(yī)院醫(yī)患關系中應得到重視,信任源理論對提高醫(yī)患及護患信任有參考意義。
患者對醫(yī)療人員信任的幾個因素:知識共享、情感交流、專業(yè)交流能力、誠實、尊重、合作關系[4]。因醫(yī)師與護理人員在醫(yī)療中承擔不同的角色和任務,醫(yī)患信任和護患信任亦有不同。Radwin等[4]提出的護患信任包括2個方面,人際關系和專業(yè)能力。護患關系中護士處于主導地位,同樣,護患信任的建立中護士占主導地位,護士只有爭取獲得患者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展開護理工作。
3.1 護士因素
3.1.1 護患溝通能力 溝通包括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良好的溝通可以使患者產(chǎn)生信任。用語規(guī)范,通俗易懂、語音清晰、語調(diào)適宜、語速適當[5]。多項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中,患者最不滿意的是護士的冷言冷語,進而對護理人員產(chǎn)生不滿意、不信任,甚至導致護患沖突和護患糾紛[6-7]。孫玉英[7]認為,影響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認可的因素有:一是使用專業(yè)術語過多,患者疑惑得不到解決;二是護理人員服務意識不強,言語不當,態(tài)度生硬,不能滿足患者合理要求。因此,有針對性的溝通培訓可改善這種情況。Boscart[8]的研究提示,語言溝通培訓可使護士與患者交流時,有效解決患者問題。國內(nèi)一項研究表明,在護患溝通培訓后進行患者滿意度調(diào)查,結果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9]。Fukui等[10]報道,護患溝通技能培訓可以提高護士識別癌癥患者抑郁情緒,從而提高患者對護士的信任。Arranz等[11]的研究指出,通過溝通培訓,可提高護理工作質(zhì)量,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成就感。但也有溝通作用有限的報道,Rask等[12]在護患溝通培訓后發(fā)現(xiàn),癌癥患者的負性情緒諸如抑郁、焦慮、憤怒未得到明顯改善。護理的非語言主要包括儀表、體態(tài)姿勢、表情目光、體觸、人際空間等[5]。在護理中較為重要的有儀表、微笑、觸摸等。儀表端裝,整齊、美觀、大方,給患者較好第一印象,而濃妝艷抹不適宜護士裝扮,會給患者一種距離感[13]。微笑可使患者消除陌生感,增強對護士的信任[14]。觸摸是一種無聲的語言,通過撫摸、握手、依偎、攙扶、擁抱等接觸來增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友誼,并體現(xiàn)對他人的關心、體貼、理解、安慰和支持等情感[15]。語言表達在溝通中起方向性和規(guī)定性作用,而非語言能準確反映出人的思想感情。患者認為護理人員在各種情境下與患者接觸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友善態(tài)度代表著優(yōu)質(zhì)護理[16]。良好的溝通可體現(xiàn)出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尊重、同情、關懷等理念,這些被患者感知以后,患者建立對護士的信任。據(jù)報道,患者對護理照顧和治療的需求高于當前護理工作要求,更多要求護士的關注[17]。由此可見,好的態(tài)度的展現(xiàn),需要通過良好的溝通能力來體現(xiàn)。
3.1.2 護士的專業(yè)知識 豐富的專業(yè)知識,是護理人員贏得患者信任的重要因素。通過健康教育,護士的專業(yè)知識可幫助患者解除疑惑。護士對患者的問題有問必答,是患者認可護士專業(yè)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具備扎實專業(yè)知識的護士展現(xiàn)的自信會給患者一種可信任的感覺。宣教中較為有效的方法是護士用通俗易懂的話跟患者說明專業(yè)的醫(yī)學知識。因此,專門針對健康教育進行培訓,可有效的增進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信任度[18]。Henderson等[19]研究提示,當護士注意到患者特別的需求而不能及時滿足時,合理的解釋會讓患者理解護士。一項國內(nèi)調(diào)查顯示[20],護士在打針或輸液時缺少相應解說,使患者產(chǎn)生不滿意。健康宣教不到位和不清晰,是影響患者滿意度的主要因素[21]。
3.1.3 護理技術能力 護理人員的技術操作能力是護理工作開展的基本前提。熟練、規(guī)范、精準的操作是無聲的語言,護理人員展現(xiàn)良好的技術操作能力,給患者實施相關治療,迅速緩解病情,可贏得患者及家屬的認可和好評。在護患滿意度的調(diào)查中,護士的技術能力為主要因素[22-24]?;颊哂葹殛P注穿刺技術,一針見血,幾乎是患者評價護士技術能力的唯一標準,若護士技術不夠熟練,會影響患者信任。劉義蘭等[22]報道,的研究從患者視角出發(fā)研究優(yōu)質(zhì)護理,其中精湛的業(yè)務技術是優(yōu)質(zhì)護理服務的主要因素之一。另一項研究提出,影響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認可的因素之一就是專業(yè)技術不精湛[7]。
3.1.4 其他 時間是信任建立不能忽視的一個因素,護患雙方在接觸一段時間后才可能建立初步的信任,隨著護患接觸的增多,通過健康宣教、有效治療及溝通,護患間的信任會逐漸提升。調(diào)查顯示,責任護士與患者接觸時間長,患者對責任護士的信任度較其他護士高[23]。另外,資深護理人員與新護士和實習護士比較,更容易取得患者信任;護士長較之其他護士更易取得患者信任。新護士在工作中要取得患者信任,因技術上與老護士相比,不占優(yōu)勢,而且自身的不自信也會給患者一種不信任的感覺,但是,新護士若投入更多努力,更加注重良好的服務態(tài)度,亦可彌補自身技術不足,贏得患者信任。
3.2 患者因素 信任是由建立信任的雙方來形成,心理學強調(diào)信任方的信任特質(zhì)對信任建立的影響。有關護患研究調(diào)查中顯示,患者群體有特有的影響信任因素:不同病情患者和不同疾病種類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不同,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評價也不同[24]。病情較輕患者注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耐心、溫和、隨叫隨到等護理行為,而病情較重患者關注技術的熟練度和病情觀察等護理行為。據(jù)報道,急性患者、傳染病患者、慢性病患者對護理的信任也存在不同[25]。職位及學歷較高的患者,對解釋宣教較為容易接受;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認可度較高;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更容易認可護理人員的工作[26]。性格溫和的患者較愿意認可護理人員工作。護理人員在工作中針對不同特點的患者,滿足其需求,患者對治療的配合和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將會提高。另一方面,患者不尊重護士,對護士要求過高,使護理人員感到失自尊,護士對患者的不滿意也會使雙方信任建立受影響[27]。
3.3 醫(yī)院、管理、環(huán)境及其他 社會學研究表明,中國社會維護人與人之間信任的機制中,有兩種為單位約束和制度約束[28]。患者對醫(yī)院的評價,也會影響到對護理工作的評價,國內(nèi)患者對權威醫(yī)院的認可高于一般醫(yī)院,多愿意到三級醫(yī)院就醫(yī),而患者在其認可的醫(yī)院中,對其服務態(tài)度要求比在其他醫(yī)院低,即患者可容忍較差的服務,更注重醫(yī)院的品牌和實力。在醫(yī)院內(nèi),科室的氛圍及管理者的領導風格也可影響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認可,國內(nèi)一項研究報道[29],護士長管理在患者對病房環(huán)境的滿意度方面起到較大作用。另外,就醫(yī)環(huán)境和就醫(yī)流程對建立信任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捉Y球[21]針對護理糾紛中出現(xiàn)的問題,改善工作流程,取得較好效果。Gardner等[30]研究指出,當患者不滿意嘈雜的環(huán)境時,對護理工作及護士的信任會下降。另有文獻報道,在探病時間、家屬陪護、病房物品擺放等方面滿足患者及家屬需求,可提高對醫(yī)護人員的滿意度[31]。
對患者信任度的測評,日本岡谷惠子設計了由5個信任構成要素組成的信任度量表:一貫性、尊重、知識技術的權威性、安心感、對未來的信心,共 41項問題。國內(nèi)多使用此量表進行信任度的調(diào)查[32]。盧瓊芳[33]應用此量表對兒科病房進行調(diào)查,結果顯示,在一貫性、對護士知識和技術的權威性方面信任度最高,而安心感、對未來的信心評分偏低。楊帆等[34]對 162例住院患者的調(diào)查顯示,患者對護士服務態(tài)度滿意度低于對護理技術的滿意度。目前,其他護患信任的測評包含在醫(yī)患信任及其他醫(yī)療人員信任測評量表中,而針對護理人員的信任量表極少。美國Bova等[25]設計對醫(yī)師、護理人員及其他醫(yī)療人員的信任量表,共有 15個項目。美國的Radwin等[4]設計了一個共 5項的測量工具來評估患者針對護理人員的信任。
讓患者產(chǎn)生信任的護理行為即信任性的護理行為蘊含在護理工作的各個方面。但這些信任性的護理行為到底包含有哪些?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這對于良好、和諧護患關系的形成,護理質(zhì)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1]方士敏.信任問題的社會學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12:4-10.
[2]張鋼,張東方.國外信任源模型評介[J].外國經(jīng)濟與管理,2004,26(12):21-25.
[3]陳松林.信任源理論在醫(yī)患關系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6,22(12):826-828.
[4]Radwin LE,Cabral HJ.Trust in Nurses Scale:construct validity and internal reliability evaluation[J].J Adv Nurs,2010,66(3):683-689.
[5]史瑞芬.護理人際學[M].第 3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92-93,125-126.
[6]曾婉輝.溝通在防范門診護患沖突的作用分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6,12(3C):129-130.
[7]孫玉英.溝通障礙導致護患糾紛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護理研究,2008,22(9):826-827.
[8]Boscart VM.Communication intervention for nursing staff in chronic care[J].J Adv Nurs,2009,65(9):1823-1832.
[9]張麗萍,沙鳳珍,李洪翠.護患溝通交流技能培訓新型模式與效果評價[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7):82-83.
[10]Fukui S,Ogawa K,OhtsukaM,etal.Effectof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on nurses'detection of patients'distress and related factors after cancer diagnosis:a randomized study[J].Psychooncology,2009,18(11):1156-1164.
[11]Arranz P,Ulla SM,Ramos JL,et al.Evaluation of a counseling training p rogram for nursing staff[J].Patient Educ Couns,2005,56(2),233-239.
[12]Rask MT,Jensen ML,Andersen J.Effects ofan intervention aimed at improvingnurse-patient communication in an oncology outpatient clinic[J].Cancer Nurs,2009,32(1):E1-E11.
[13]陳桂香.護患雙方信任基礎研究[J].護理研究,2008,22(增刊2):185.
[14]孟慶麗.護患相互信任的建立[J].現(xiàn)代醫(yī)學,2007,35(2):146-147.
[15]賈俊卿.非語言溝通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的技巧[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3):78-79.
[16]杜琳,盧公標,張秀平,等.護理人員和患者對護理精神文化認知差異的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1):79-81.
[17]Lee MA,Yom YH.A‘comparative study of patients'and nurses'perceptions of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s,satisfaction and intent to revisit the hospital:a questionnaire survey[J].JNurs Stud,2007,44(4):545-555.
[18]范穎,鄭小薇,李靜.健康教育對護患關系信任度影響的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2):128-129.
[19]Henderson A,Van Eps MA,Pearson K,et al.‘Caring for'behaviours that indicate to patients that nurses‘care about'them[J].JAdv Nurs,2007,60(2):146-153.
[20]李亞玲,李娟,李慧萍.病人滿意度與護理服務質(zhì)量的相關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7):610-611.
[21]孔結球.康復科護理技術服務滿意度調(diào)查結果與分析及對策[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7,13(11):111-113.
[22]劉義蘭,王桂蘭,任小英,等.優(yōu)質(zhì)護理的指征:住院病人觀點的調(diào)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641-643.
[23]盧瓊芳,陳淑芳,譚惠蓮,等.急危重病人對護理人員信任度的調(diào)查研究[J].廣西醫(yī)學,2007,29(9):1461-1463.
[24]李建敏,王艷云,張秀娟,等.住院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的調(diào)查及對策[J].職業(yè)與健康,2007,23(14):1275-1276.
[25]Bova C,F(xiàn)ennie KP,Watrous E,et al.The health care relationship(HCR)trust scale:Development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J].Res Nurs Health,2006,29(5):477-488.
[26]周衛(wèi),王瀟娜.影響護理滿意度的因素及對策[J].護理研究,2006,20(7C):1883-1885.
[27]王淑瑛.淺談護患沖突的產(chǎn)生及應對[J].中國護理管理,2004,4(5):49-50.
[28]羅天瑩,雷洪.信任,在患者與醫(yī)生之間[J].社會,2002,(1):32-34.
[29]陳新霞,婁鳳蘭.住院患者滿意度測評及其與護士長領導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6,21(18):1-3.
[30]Gardner G,Woollett K,Daly N,et al.Measuring the effect of patient com fort rounds on practice environmen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a pilot study[J].Int J Nurs Pract,2009,15(4):287-293.
[31]王艷萍.從住院病人需求調(diào)查談護理服務文化[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13):55-56.
[32]羅萍,陳金源,李艷菊.患者對護士信任程度的問卷調(diào)查[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1998,8(1):54.
[33]盧瓊芳.急危重患兒父母對護士信任度的調(diào)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7,22(17):38-39.
[34]楊帆,李淑梅,司帷,等.護士服務態(tài)度在醫(yī)院效益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10):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