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行
(大連計算機中專,遼寧 大連 116034)
陶淵明是魏晉南北朝詩壇上一顆璀璨耀眼的明星。他生于社會動亂,戰(zhàn)爭連年,政治黑暗,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的晉宋之交。他名潛,字淵明,一說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卒后友朋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祖上曾世代為官。曾祖陶侃,做過大司馬,祖父做至武昌太守。但至淵明時,家道已衰,生計維艱。他入仕十余年,做官不少,可全是小官——江中祭酒,鎮(zhèn)軍參軍等,最后任彭澤縣令,卻不愿為五斗米折腰逢迎郡里小吏,掛印還鄉(xiāng),棄職歸田。之后陶淵明就一直悠哉游哉,以種田、喝酒、做詩為樂。
他說自己“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與子儼等疏》)他覺得為官是“久在樊籠里”,能“復得返自然”便有一種解脫的釋然。當然,想起自己的人生境遇,有時也會發(fā)點牢騷,他說自己也曾“猛志逸四海”,可如今“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毕腴_時則說:“蒼旻遐緬,人事無已,有感有昧,疇測其理?寧可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己。”(《感士不遇賦》);憤慨難抑時就說:“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彼?,他詠懷、詠史,繼承了建安風骨和正始之音的文學傳統(tǒng)。他獨創(chuàng)的田園詩,具有新穎的思想內容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為詩歌創(chuàng)作開辟了新的天地。
陶淵明在尚未結束仕宦生活時,為了實現早年的濟世理想“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游”(《擬古》)和“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他幾次出外謀事,但官場的黑暗污濁,與他質性真淳,向往自然的天性相悖,使他“誤落塵網”,“久在樊籠”(《歸園田居》其一)。他曾作《歸去來兮辭》以言志、明性和抒懷。在其辭的序中說:
“余家貧,耕織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史,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春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日《歸去來兮》”。
此后,他就徹底歸隱了。日與樵子農夫相處。還親自參加一些農事、勞動,對農業(yè)生產的意義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寫躬耕生活的詩作:《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癸卯年,他初踐南畝始于此年。其愉快心情由此詩可見。他在舍中懷古,寫有兩首。第一首,懷荷蓧丈人,第二首懷長沮,桀溺,他們都是古代隱居力耕的先賢。懷古實為言志?!秳褶r》詩,頌揚古圣賢。《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敘述了勞動生活的艱辛和收獲早稻的感慨?!叭松鷼w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詩人體會到:農業(yè)生產解決衣食問題,乃是人生至關重要的大事。
義熙四年戊申(408)遭逢火災,移居南村。遷后不入,他喜得芳鄰,寫《移居》詩,表達朋友間的交往之樂。“農務各自歸,閑暇則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他的《歸園田居》其一,描寫了田園景物的美好及對歸隱生活的熱愛。其三,描寫從事田間勞動的情景,表達熱愛勞動的感情,他描寫田園,躬耕南畝的怡然,是對人生一種歸依自然心境的表述,他把田園生活詩化了。他是一種全身心地投入,不同于那些假隱士。朱熹說:“晉宋人物,雖曰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納貸。陶淵明真?zhèn)€能不要,所以高于晉宋人物?!?《采事語類》)他以躬耕為樂,深知勞動者的辛苦,理解他們的情懷及生活希望,他與農民“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這些便構成了陶淵明田園詩的真實而淳樸。
陶淵明喜酒、嗜酒,有酒則飲,飲則必醉,曾以《飲酒》為題作組詩20首。這組詩寫作年代約為晉義熙二年(406年)。詩人已值42歲。據他說組詩是在閑居醉酒之后,詩興勃發(fā)之作。《飲酒詩》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边@首詩中“采菊”一句,蘇東坡曾贊嘆它境與意會,最為佳妙。陸游則認為:“有一讀再讀,至百十讀,乃見其妙者,有初閱可人意,熟味之使人不滿者”。陶詩便有越是品味,越是妙不可言之味。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詩里描繪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美景,又折射了其內心的虛靜空明。
它取義于莊子的大辯不言和言者在意,得意忘言之說。以平和沖淡蘊含了雋永的興味。寫悠閑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其安貧樂道的思想,重在表現他的心靈世界。
《飲酒詩》其七: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在肅殺的秋氣中,詩人對酒飲酒,心中引起的不是哀傷,而是超然忘世,獲得一種自在和灑脫。對松與菊,詩人有特殊的愛好,以致植于園中,終日相對。在《和郭主薄》其二中,他說:“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痹谒膳c菊的形象上寄寓了自己超卓的德操。詩以菊比德來自屈原?!俺嬆咎m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喻德行的高潔,陶淵明采摘帶露的菊花花瓣把酒黃昏放懷痛飲,也是寫自己的操守和品格。清人吳淇說:“此章寫不得有為帶自得之意。”
《飲酒詩》其八: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連林人不覺,獨樹眾乃奇。提壺撫寒柯,遠望時復為。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
這首詩則以青松為象征,表現出詩人不向黑暗勢力低頭,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傲骨。松與菊構成的景物畫面,反映陶淵明生活和向往的環(huán)境,也構成了其詩基本格調。表現了陶淵明追求與其具有的高尚、奇?zhèn)サ钠犯?。短暫的人生如同夢幻一般,為何要在塵世里忍受煎熬,遭受折磨。
《飲酒詩》其九: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襤褸茅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深感老父言,稟氣寡所諧。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這首詩頗似敘事小詩。大清早聞叩門聲,一田父來訪,匆忙中竟來不及整理衣裳?!暗股选币患毠?jié),真切自然。老者懷揣一壺酒,前來問候,他覺得我與時相背,違世離群是何為,并勸說詩人與世同流,與世浮沉,詩人深感田父之言發(fā)自肺腑,但他決不愿與世俗合污同流。違背所愿與利令智昏別無二致,還是共飲一壺酒,永不改初衷——躬耕田園,隱居避世乃是最大心愿。
由上舉幾首詩可以看出。陶淵明不過是借酒抒懷言志,寫隱居閑適樂,偶爾也常常悲嘆貧苦,于心不甘。正如魯迅所說,陶淵明并非整日整夜地飄飄然,決非“渾身是‘靜穆’?!币虼藨容^全面地解讀他的田園詩和抒懷詠史的詩作。
陶詩主要的藝術成就,一是淳真。其大多數詩表現的都是事真——簡樸而平凡的日常生活,普普通通尋常所見的自然景物、鄉(xiāng)村風光。詩人不加雕飾,常常如同親切地嘮家常,但卻耐咀嚼,耐品味,耐涵泳。陶淵明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暫,又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之后,走著自己螺旋形的智慧的人生之路。二是情、景、理的融合。其詩中所寫景物飽含著詩人的感情,又在抒情寫景中充滿睿智和富有生活哲理。他的詩是對生命的注解,是對人生的體悟,使其詩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他的文字為他的生命作了精彩的注釋,而他的人格才是其流傳千古的詩篇的源頭。正唯如此,東坡居士只淵明,是前生! 三是白描的手法和自然無華樸素的語言。他筆下的南畝、東園、遠村、荒墟、林鳥、雞犬、榆柳、桃李以及話桑麻、賦新詩、漉酒、殺雞之類都是如實寫來,近似口語,樸素無華,天然妙語,讓人稱奇!寥寥幾筆,絕美的、生意盎然的境界便如在眼前,體現了其高超的駕馭語言的功力。陶詩的風格多樣而不單一。有的詩豪放悲壯,有的詩質樸自然,有的詩平白如話,有的詩則曲折隱晦…… “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與之京”(梁-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的詩人。
陶淵明對后世的影響積極而巨大。他蔑視權貴,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人品,為后世作家做出榜樣。而其獨善其身、消極避世的思想也給后代作家以影響。在詩歌的藝術成就方面,陶淵明向來以“隱逸詩人”、“田園詩人”著稱,成為詩歌史上獨樹一幟的流派,一直影響著后世詩歌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玉紅.蕭蕭風竹見真情——鄭板橋題畫竹詩賞析[J].閱讀與鑒賞,2011,(4).
[2]趙清良.淺談古詩詞教學[J].中國科技教育,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