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竹
做珍珠的趙愚,曾經也和村民們一樣,夢想著靠養(yǎng)珍珠致富。開始的那兩年,閃閃發(fā)光的珍珠確實讓他掙到過一些錢,可是,隨著這一經營之道不斷被人認識,各地養(yǎng)珍珠的人陡然增加,珍珠再也賣不上價去。后來,珍珠幾乎到了沒有人收購的地步。正像世上許多可以讓人效仿重復的行業(yè),由于過剩和泛濫,使那些開始以為可以長久發(fā)財?shù)娜?,變得走投無路,陷入泥沼,甚至死在這一行當上。
趙愚和許多養(yǎng)珍珠的人一樣,大片的養(yǎng)殖場不但不再為自己創(chuàng)造利潤,反而成了賠錢的包袱,養(yǎng)一年就賠一年,眼看著不但把自己的所掙賠了進去,連自己的老本也賠了個精光。
高的有樹,矮的有井,他連死的念頭都有了。珍珠,這閃閃發(fā)光的天下寶貝,竟讓他傾家蕩產,一天天開始要他的命。
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人來收珍珠了。這一天,終于有一位香港人走進了趙愚的養(yǎng)殖場,香港人說,我只挑選100顆。往日,他是成筐成筐地賣,一賣就是十幾筐,大概要以幾萬顆來計算?,F(xiàn)在人家只要100顆,他的心真是承受不住這種打擊。
香港人說,按照我的標準,你給我挑出來就行。說著,香港人拿出一顆珍珠,扔在趙愚的珍珠堆里,與成千上萬顆珍珠混同著。趙愚驚道,你不怕與我的珍珠混在一起找不到嗎?
香港人笑說,怎么會,好的就是好的,怎么會混同。趙愚往珍珠堆里看,果然,香港人的那顆珍珠個頭大了他的珍珠一倍,光澤無比鮮亮,根本無法混同。香港人說,我知道你沒有這么好的珍珠,小一點的也成。趙愚勉強挑了100顆,比香港人的標準還是差了許多。
原來珍珠和珍珠比,有些珍珠簡直是該扔掉的,原來不一定凡珍珠就是好東西,有些也是一文不值的。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趙愚去了香港的市場,他發(fā)現(xiàn)在國內賣不動的珍珠,在這里卻是銷路旺盛,價錢高得讓人吃驚。只是,那些珍珠真是屬于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上品了,顆顆都是又大又圓又光亮。
趙愚從香港回來,開始培育新的珍珠了,他買來最好的品種進行雜交,精心養(yǎng)殖。幾年之后,他養(yǎng)的珍珠也成為國內最好的,又大又光又鮮亮,全部銷往國際市場,他也因此成為了一顆民營企業(yè)的珍珠,事業(yè)不斷發(fā)達。
很多報刊都來采訪他,問他的成功之道。趙愚這樣說道:“天下很多人都以為自己是珍珠,當初我也是。你即便就是一顆珍珠,也不一定會被人欣賞,因為珍珠太多了。你要想做珍珠,就得做再大一點、再光亮一點、再耀眼一點的那一顆??傊阋朐谶@個世界上真正地成功,就得做最特別,最獨到的那一個,而不是與多數(shù)人一樣的那一個?!?/p>
(劉宜學摘自《解放日報》2011年7月28日圖/藍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