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珠 審校 蔡建偉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南京 210046
《外臺秘要方》由唐代王燾所纂,全書共40卷,1104門。全書涉及美容方藥數量頗豐,內容包括美容治療和美容保健兩個方面,是對唐以前美容醫(yī)學內容的一次總匯,頗具特色和研究價值,筆者通過對《外臺秘要方》中中醫(yī)藥美容專卷-卷第三十二面部面脂藥頭膏發(fā)鬢衣香澡豆等三十四門的部分美容方在具體歸納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了初步探索。
該卷記載各類美容方藥220首,從美容作用上來說,涉及祛斑、悅色、生發(fā)、烏發(fā)、香身等多種損美性疾病;從美容部位上來說,涉及顏面、口唇、眉目、頭發(fā)等;從美容劑型來說,涉及內服中藥,外用中藥面膜、脂類(面脂、口脂、手脂)、膏類(面膏)、洗液(洗頭、洗面、澡豆)以及染發(fā)液等。為便于研究,本研究將其美容方劑分為“美膚駐顏”“生發(fā)美發(fā)”“香體除臭”“其他美容方法”4大類,凡是具有美白潤膚、美化容顏功效,或用于治療某些面部疾患的方劑,均列入美膚駐顏方;凡是具有生發(fā)、烏發(fā)、去頭屑等功效的方劑,均列入生發(fā)美發(fā)方;凡是具有芳香除臭功效,用于熏衣、香身的方劑,均列入香身除臭方;凡是載有“燒甲煎法”“造胭脂法”等制作方劑,均列入其他美容方法?,F將這4類方劑的載方情況簡述如下。
美膚駐顏方共收方劑98首,其中面膏面脂方15首,潔面增白9首,去面皯黯方34首,治皯皰方28首,雜療面方12首。生發(fā)美發(fā)方共收方劑87首,其中沐頭去屑17首,生發(fā)方32首,烏發(fā)方18首,治頭瘡方17首,令發(fā)不生3首。香體除臭方共收方劑18首,其中澡豆方8首,熏衣香方10首。其他美容方法共收方劑17首,其中手膏方3首,口脂方3首,燒甲煎法6首,造胭脂法1首,造水銀霜法2首,鹿角桃花粉方2首。
歸納一下這220首美容方藥,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前20味藥物依次見表1。
在美膚駐顏方中,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前10位藥物及下藥次數分別是白芷22,白附子19,茯苓18,細辛17,麝香17,川芎16,木蘭皮14,零陵香12,葳蕤12,藁本12。其中常用藥物都是歷代本草書上明確記載有美容作用的藥,而且至今仍是制備美容化妝品的常用藥,現將其中數藥簡單敘述一下:白芷,味辛,性溫,無毒,有祛風、燥濕、消腫止痛、通竅排膿的功效。歷代都被視為美容佳品,《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白芷“長肌膚潤澤,可作面脂”[1],有學者實驗研究表明,白芷制劑加黑光照射有治療銀屑病的功效,對多種細菌和皮膚致病菌真菌有抑制作用,可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皮膚新陳代謝,延緩皮膚衰老,并可去除面部色斑[2]。
表1 《外臺秘要方》美容藥物使用情況
在記載生發(fā)美發(fā)方中,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前幾位藥物及下藥次數分別是白芷18,防風16,豬脂15,附子14,莽草14,細辛13,蔓荊子11,川芎10,其中白芷除了美白潤膚外,也用于治頭面皮膚燥癢風痹之癥,我國現存第一部外科專著《劉涓子鬼遺方》中載有“治發(fā)禿,生發(fā)白芷膏方,用以洗頭澤發(fā)”[3],可起到生發(fā)作用。防風,現代藥理研究,其含有揮發(fā)油,可營養(yǎng)毛發(fā),使毛發(fā)滋潤有光澤;又有一定抗菌作用,能抑制頭皮細菌的產生。
香體除臭方中,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前幾位藥物及下藥次數分別是丁香9,麝香9,沉香8,甘松香7,白芷6,其常用藥物均為氣味芳香之品,其中很多藥物迄今仍是制備各類化妝品所必須的賦香劑。丁香,味辛,性溫,具有逐穢臭、烏發(fā)、療癬瘡的功效?!侗静菔觥分杏涊d“辛辣之味不少,乃丁香之辛為甚。辛而烈者亦少,乃丁香以辛味能發(fā)香之臭[4]”。麝香,名貴的芳香藥物,《神農本草經》記載“主辟惡氣,殺鬼精物;溫瘧;蠱毒;癇痙,去三蟲[1]?!边€有抑菌、消炎功效。
其他美容方法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藥物依次是麝香9,沉香6,丁香5,甲香5,藿香4,以上這些藥物大多數氣味芳香,是天然的香料,其中有的含有營養(yǎng)成分,如維生素A、E等,有的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對皮膚真菌有較強的抑制活性,有美容消斑和消除皮膚炎癥的作用,故用此類藥物用于制作美容制劑。
《外臺秘要方》美容專卷-三十二卷極大的促進了中醫(yī)美容的發(fā)展和豐富了美容方藥和美容方法的內容,其中包括治療面部損美性疾患和美化面容、皮膚、毛發(fā),而且其配伍嚴謹,制作精良,劑型多樣,用法各異,療效顯著。從美容方法上來說,它不僅載有藥物,方劑美容,而且主要大多數運用外用中藥,包括面脂、面膜、面膏、口脂、洗面藥、手膏、洗頭液、染發(fā)液等,許多方法簡便、安全、有效,適應于不同部位,具有不同作用,為現代中醫(yī)美容的發(fā)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隨著科技的進步,中醫(yī)藥現代化研究如生物化學、中藥化學的發(fā)展,為中醫(yī)美容學提供了現代研究的手段和依據,《外臺秘要方》是中醫(yī)美容的寶庫,筆者期望挖掘整理古代醫(yī)家留下的寶貴經驗,利用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了研究開發(fā)天然的護膚、美發(fā)、香薰制品,為全人類造福。
[1](清)顧觀光,輯.楊鵬舉,校注.神農本草經[M].第2版.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108,149.
[2]任娟莉.《千金方》去黑曾方運用探要 [J].陜西中醫(yī),2003,24(1):80-81.
[3](晉)劉涓子,撰.(南齊)龔慶宣,編.于文忠,點校.劉涓子鬼遺方[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6:60.
[4](清)劉若金,著.鄭懷林,焦振廉,任娟莉,等校注.本草述校注[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0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