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晨鷺,彭玉祥,孫泉,李菀群
(1.貴州省貴陽市農業(yè)委員會,550081;2.貴州省金陽農業(yè)局)
貴陽夏秋延晚黃瓜品種比較試驗
廖晨鷺1,彭玉祥2,孫泉1,李菀群1
(1.貴州省貴陽市農業(yè)委員會,550081;2.貴州省金陽農業(yè)局)
針對貴陽市外銷蔬菜生產的重點時段及市場需求,特進行黃瓜夏秋延晚栽培優(yōu)勢品種的品比試驗,以期篩選出適用于貴陽市海拔1 000~1 300 m的夏秋延晚栽培的優(yōu)良品種。結果表明,奧園6號、亞德春秋產量高、抗性強,商品性狀符合貴陽本地要求,可作為中農12號的替換品種;同時,亞德春秋也具有外銷市場所需的良好商品性狀。
夏秋延晚栽培;黃瓜;品比試驗
黃瓜是貴陽市蔬菜保供及外銷的主導產品,2009年其種植面積已達1 667 hm2,產量約7萬t。夏秋延晚栽培是貴陽市黃瓜外銷及解決本地蔬菜供應秋淡種植的重點,因此夏秋延晚栽培黃瓜品種選擇非常重要。為此于2009年在貴陽海拔1 000~1 300 m的金陽、白云區(qū)、息烽縣進行了多品種、多區(qū)域種植試驗,初步篩選出6個適合在貴陽市作夏秋延晚栽培的黃瓜品種,并于2010年6~9月在貴陽白云區(qū)沙文鎮(zhèn)新寨村對6個初選品種進行了品比試驗?,F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供試品種
天寶(天津市耕耘種業(yè)有限公司);粵園6號(廣州粵園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亞德春秋 (天津奧普頓·亞德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超級綠霸(香港金王子有限公司);園豐6號(廣州惠研種業(yè)有限公司);清秀太郎(桂林頭王種子有限責任公司)。以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生產的中農12號作為對照。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在貴陽白云區(qū)沙文鎮(zhèn)新寨村無公害蔬菜基地進行,試驗地土壤肥力中上,土層深厚,排灌條件較好;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每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12 m2(種植黃瓜60株)。各指標各小區(qū)取10個樣本求平均值。外觀品質采用感官評價。
1.3 栽培管理
2010年6月15日播種,667 m2施西洋牌復合肥(N∶P∶K=15∶15∶15)100 kg作基肥,1.3 m開廂溝,施底肥作畦;種植行株距為60 cm×30 cm。定植成活7 d后追施氮肥1次,667 m2施氮肥10 kg,第1次采瓜后,每隔6~8 d追腐熟清沼液1次,共追4次;整個生育期用10%吡蟲啉防治菜蚜蟲、58%甲霜·錳鋅防治霜霉病、72%農用鏈霉素防治細菌性角斑病,各1~2次。
2.1 各品種生育期
由表1可知,在夏秋延晚栽培中,6個供試品種皆為早中熟品種,播種到采收天數與對照中農12號相差不大,定植到初收一般需25~31 d,其中以清秀太郎、超級綠霸較早熟,但其采收期較其他品種短,粵園6號、中農12號相對較晚熟,但其采收期較長。
2.2 各品種植物學性狀
由表2可知,供試品種中以粵園6號和園豐6號、亞德春秋的瓜較長,分別為36.4,35.6,35.2 cm;以超級綠霸的瓜最粗,為4.6 cm;以園豐6號、超級綠霸的單瓜質量最大,分別為240,236 g;天寶、亞德春秋、超級綠霸、中農12號的瓜條為深綠色,其余品種的為青綠色;天寶、粵園6號、超級綠霸、清秀太郎為密刺型黃瓜,亞德春秋、園豐6號的瓜刺適中,中農12號瓜刺稍稀;天寶、超級綠霸較小的瓜瘤,其余品種適中。在本地市場上銷售,以粵園6號、亞德春秋最好,外銷市場以中農12號、亞德春秋最好,其瓜刺少,長距離運輸損傷小。
表1 各供試品種生育期
表2 各供試品種主要植物學性狀和產量
2.3 各品種產量
由表2可知,粵園6號小區(qū)平均產量66.2 kg,折合667 m2產量3 678.0 kg,比對照中農12號增產3.1%;亞德春秋小區(qū)平均產量65.6 kg,折合667 m2產量3 646.8 kg,比對照中農12號增產2.2%;其他供試品種均比對照中農12號減產,其中以超級綠霸、清秀太郎減產較多,比對照分別減產47.5%及39.1%。
2.4 各品種抗性
在本試驗中,中農12號、粵園6號、亞德春秋較抗黃瓜霜霉病及細菌性角斑病,園豐6號、天寶次之,清秀太郎、超級綠霸的抗性較弱,此外天寶、清秀太郎、超級綠霸生長中后期易感白粉病,影響后期產量。
中農12號抗病性好、產量高,仍可作為目前貴陽夏秋延晚栽培中外銷市場的主打品種推廣,但本地市場需要青綠或深綠、密刺的黃瓜品種,粵園6號、亞德春秋產量高,抗病性強,商品性狀符合本地市場要求,可作為中農12號的替換品種。同時,亞德春秋也具有外銷市場所需的良好商品性狀,可作為目前外銷市場的替補品種,其余品種有待進一步試驗。
Comparison of Summer-autumn late Planting Cucumber Cultivars in Guiyang
LIAO Chenlu1,PENG Yuxiang2,SUN Quan1,LI Wanqun1
(1.Guiyang Council of Agriculture,Guizhou 550081;2.Jinyang Agricultural Bureau of Guizhou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key period and market demands of the export vegetable production,the comparative test of summer-autumn late cucumber cultivars were carried out,to screened out the suitable cultivars for planting in the area with the altitude from 1 000 m to 1 300 m in Guiyang c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oyuan No.6 and Yadechunqiu had higher yield and stronger resistance,and their commodity characters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Guiyang market,thus they could replace the cultivar Zhongnong No.12.Meanwhile,Yadechunqiu possessed the excellent commodity characters which the export markets required.
Summer-autumn late planting;Cucumber;Cultivar comparative test
10.3865/j.issn.1001-3547.2011.22.011
貴陽市科技攻關項目資助([2007]筑科合同字第16號);人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資助([2008]筑人才辦軟合同字第 14號)廖晨鷺(1968-),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蔬菜技術推廣,E-mail:llccll1968@sina.com李菀群,通信作者
201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