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的精神
數百年來,白凈、堅硬、清純、半透明、亮麗的瓷器一直被視為稀世珍寶。制瓷的主要原料成分之一——高嶺土,至今依然為火的藝術罩上一層神秘的色彩。熊熊窯火將美麗的夢想化為詩一般的柔美。出自于窯火中的似河流、山脈、云彩,有型、無型,設計好的、意想不到的……都是人們在無倦的勞作與想象力中,創(chuàng)造出的精神,其實也是瓷的精神。
追求類玉的晶瑩溫潤始終是制瓷人的一個理想,也是瓷獨特的氣質。玉的質地和色澤總是和人們心目中美好乃至崇高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并引申為人格的寬厚仁義、溫良恭儉,是一種理想化的器物。古瓷尚青,追求瓷器釉面那種“捩翠融青的質感”正好與玉器的特征相吻合。類玉瓷器成為蘊涵著豐富觀念內容,能陶冶人的心境和情操的一種藝術樣式,雖然瓷的造型上為多用器或禮器,但這對玉品格所體現出來的精神,以及中國人對瓷的審美追求表明達到了一個最高境界。
在當今多元、自由的情境中,我們了解了土與火的藝術,并深深陶醉于科學和藝術的無盡愉悅中!利用好瓷的材質,將瓷的現代語言來表達我們當下真切的生活感受和情感體驗及價值觀,這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我們無法預見未來的陶瓷藝術的發(fā)展形態(tài),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人與自然的和諧,將成為永恒的主題,更有理由相信瓷的精神將得以弘揚與發(fā)展。
云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