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媛,李增彥
(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婦產科,天津300052)
血小板是具有酶和多項生理活性的血細胞,特別是在止血和凝血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妊娠期高血壓(妊高征)患者由于血管內皮的損害,血小板粘附聚集增多,血小板消耗增多,外周血血小板參數(shù)也會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觀察外周血血小板的變化可作為監(jiān)測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大血小板是指體積大于12fL的血小板,是骨髓新生的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強,易于血小板止血,形成血栓[1]。大血小板比率(P-LCR)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一個有效指標,目前其臨床使用意義日益得到重視。本文就妊娠高血壓患者外周血中大血小板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探討其臨床意義。
1.1 研究對象 (1)正常妊娠組:2009年1月~2010年4月本院產科門診產檢孕婦40例,年齡22~37歲,平均26.5歲。孕齡在34~37周,無出血、血栓、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合并癥病史,近期未使用止凝血藥物。(2)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組:選用同樣時間內于本院產科住院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95例(期間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住院患者占住院患者總數(shù)的12.96%,妊高征患者最終剖宮產分娩比例為91.86%),年齡22~36歲,平均25.6歲,孕齡在32~39周,其中輕度子癇前期組30例,重度子癇前期組65例,其中有嚴重合并癥者18例(包括子癇7例,胎盤早剝5例,Hellp綜合征6例)。診斷標準依據(jù)樂杰主編的第7版《婦產科學》[2]。兩組研究對象均未臨產,無產科合并癥,無其他內科合并癥。
1.2 測定方法 所有被檢測者在未予相應治療之前,抽取肘正中靜脈血2mL置于EDTA K2真空抗凝管中,混勻,然后在2h內用SYSMEX ZA70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標本的血小板計數(shù)(PLT)、血小板平均體積(MPV)、P-LCR、血小板分布寬度(PDW)等血小板參數(shù)及血紅蛋白(HB)、紅細胞壓積(HCT)等紅細胞參數(shù)。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SPSS17.0軟件做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作t檢驗,分析評價兩組之間的差異。3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使用Pearson相關分析評價PLT與P-LCR及PLCR與MPV、PDW的關系。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正常妊娠組與妊娠期高血壓組年齡、產次、孕周等基本條件比較 見表1。
2.2 正常妊娠組與妊娠期高血壓組外周血血小板參數(shù)結果比較 (1)妊高征組較正常妊娠組相比PLT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妊高征組中重度子癇前期組較輕度子癇前期組相比PLT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妊高征組較正常妊娠組相比MPV、PDW、P-LCR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妊高征中重度子癇前期組較輕度子癇前期組相比MPV、PDW、P-LCR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妊高征組與正常妊娠組相比HB、HCT升高,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正常妊娠組與妊娠期高血壓組基本條件比較Tab1Thegeneralconditionsinnormalandhypertensivepregnancy
表2 正常妊娠組與妊娠期高血壓組血小板、紅細胞參數(shù)測定結果Tab 2 The platelet and erythrocyte parameters in normal and hypertensive pregnancy
2.3 重度子癇前期組內合并癥組與非合并癥組外周血血小板參數(shù)結果比較 重度子癇前期合并癥組PLT低于非合并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DW、MPV、P-LCR高于非合并癥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各組P-LCR與血小板參數(shù)的關系 在P<0.05基礎上P-LCR與PDW、MPV相關;P-LCR與PLT相關。見表4、5。
表3 重度子癇前期合并癥與非合并癥組血小板參數(shù)測定結果Tab 3 The platelet parameters in the complications and non-complications of the severe preeclampsia group
表4 各組P-LCR與MPV、PDW的關系Tab 4 The relationship of P-LCR and MPV,PDW
表5 各組PLT與P-LCR的關系Tab 5 The relationship of PLT and P-LCR
血小板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參與正常的止血功能,防止損傷后的血液丟失。血管損傷后,內皮下膠原暴露,血小板粘附于膠原上,進一步活化釋放內源性ADP及TXA2,促使血小板發(fā)生不可逆聚集,形成血栓,達到止血作用。MPV、PDW、P-LCR是血小板計數(shù)時血液分析儀同時給出的測定參數(shù),分別反映了血小板的平均體積,血小板體積大小的差異程度,體積較大的血小板占所有血小板的比例。血小板凝血功能與體積為正相關關系,所以作為反映血小板體積的參數(shù),MPV、PDW、P-LCR可以反映血小板活化的程度。其測定結果增高說明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體內的凝血活性增強[3-4]。大血小板是指體積>12fL的血小板,大血小板是較新鮮的血小板,對ADP、ARP凝血酶和膠原的聚集反應較強,含有較多致密顆粒,可釋放更多的5-羥色胺和β-血栓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質,使血小板之間聚集和粘附功能加強,易于發(fā)生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近年來大血小板在各種血栓性疾病中的變化日益受到重視。
文獻報道在正常妊娠中晚期尤其是臨產前,孕婦處于高凝狀態(tài),大血小板出現(xiàn)極其顯著性升高,檢測結果顯示了分娩前期,P-LCP和絕對數(shù)及MPV、PDW都出現(xiàn)了顯著性升高,提示其外周血中新生的大體積的血小板增加,與機體的高凝狀態(tài)有關[5]。此乃機體的生理防御機制之一,有利于分娩期胎盤娩出后局部的血栓形成,起局部的止血作用,以減少血液的流失。
妊娠期高血壓發(fā)生于妊娠20周以后,在我國妊娠婦女中平均發(fā)病率高達9.4%??蓢乐匚:δ笅虢】?,是造成產婦死亡的第二大原因[6]。近年來研究顯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與患者體內血栓前狀態(tài)、多器官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胎盤缺血缺氧、血小板活化功能增強及抗凝功能減退等因素密切相關[7-8]。其血液學的變化為:血管內凝血、紅細胞破壞、血小板減少等,其中血小板的減少是最明顯也是最常發(fā)生的[6]。血小板的變化機制可能為: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膠原纖維暴露促進血小板粘附聚集,微血管痙攣,從而使血管內皮細胞缺血、缺氧,加重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促進微栓塞的形成,使循環(huán)中的血小板消耗增多,導致血小板減少。由于血小板數(shù)目減少,刺激骨髓增生、血小板生成素濃度增加,結果增加了血小板的生成[9-10]。此時,巨核細胞的體積多倍體數(shù)量有所增加,使血小板體積增大,MPV增高。由于PLT與MPV、PDW、P-LCR均呈相關關系,因此表現(xiàn)為PLT下降,MPV、PDW、P-LCR上升。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血小板參數(shù)的變化與正常妊娠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有血小板活化現(xiàn)象,血小板的活性增高。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外周血PLT下降,與正常妊娠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數(shù)值波動在正常血小板數(shù)值范圍之內(198.46± 66.76至163.13±47.14)。妊高征患者MPV、PDW、PLCR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且數(shù)值的變化更加顯著。重度子癇前期組較輕度子癇前期組相比MPV、PDW、P-LCR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表明隨著疾病的進展,外周血血小板損壞程度加重,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機體處于相對高凝狀態(tài)。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血小板數(shù)值在正常范圍內的妊高征患者中,如果MPV、PDW、P-LCR出現(xiàn)升高,其發(fā)生合并癥如胎盤早剝、子癇等機率加大(其統(tǒng)計學無明顯差異,考慮可能與合并癥例數(shù)較少相關)。所以我們認為在動態(tài)監(jiān)測PLT數(shù)值基礎上,結合MPV、PDW、P-LCR的變化,更有助于判斷血小板活化程度及評估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病情程度。關于重度子癇前期組合并癥和非合并癥相比較PLT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MPV、PDW、P-LCR出現(xiàn)升高,但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考慮原因可能與合并癥組樣本數(shù)較少有關。正常妊娠組與妊高征患者外周血中紅細胞參數(shù)HB、HCT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以排除血液濃縮對血小板參數(shù)的影響。我們發(fā)現(xiàn)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外周血P-LCR較正常妊娠相比有明顯的增高,隨著疾病的進展P-LCR也出現(xiàn)相應的增高;并且大血小板數(shù)量的增多引起PDW、MPV增高發(fā)生。因此,監(jiān)測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外周血大血小板,對評價血小板的凝血功能,早期診斷和預測妊娠期高血壓的病情程度以及判斷血小板的破壞程度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1] 林寶順,鄭德柱,劉文星,等.大血小板檢測及臨床意義探討[J].臨床檢驗雜志,2003,21(1):17
[2] 樂杰.婦產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97-98
[3] Nadar SK,Lip GY,Blann AD.Platelet morphology,soluble P-selectin and platelet P-selecti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The west Birmingham Stroke Project[J].Throm Haemost,2004,92(6):1342
[4] 邢輝,胡麗華.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及其參數(shù)的變化[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05,15(4):108
[5] 鐘日輝,黃松音,陳梅,等.孕婦外周血中大血小板變化情況探討[J].中國醫(yī)藥導刊,2005,7(1):25
[6] 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398-398
[7] SibaiBM.Imitatorsofseverepre-eclampsia[J].SeminPerinatol,2009, 33(3):196
[8] Roberts DJ,Post MD.The placenta in pre-eclampsia an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J].Clin Pathol,2008,61(12):1254
[9] 金勝鑫,張炳權.大血小板比率在血脂異常病人中的變化和臨床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6,22(15):1824
[10]郭燦紅,胡繼芬.血小板與子癇前期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8,14(8):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