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林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RAU)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見的疾病[1],患病率較高,且病因復雜,無特效療法。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因其反復發(fā)作而得名,病程可長達數十年或終身相伴,屬遷延不愈的頑固性疾病,多見于青壯年,女性稍多于男性??谇粷儗僦嗅t(yī)口瘡、口瘍、口糜等范疇。潰瘍多發(fā)于唇頰黏膜及舌部等角化較差的部位[2],發(fā)生時潰瘍周圍黏膜充血、灼痛明顯,常影響患者咀嚼、語言、及心情,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3]。我們采用青黛散加強的松治療口腔潰瘍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所選50例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者均屬門診病例,且反復發(fā)作至少在半年以上,愈合周期十余天[4];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齡15~56歲?;颊邿o全身性疾病,飲食及睡眠良好,發(fā)病1~2 d,未使用過抗菌素、含片、藥膜等其他任何藥物。潰瘍?yōu)閱蝹€或多發(fā),直徑2~5 mm,周圍黏膜充血明顯,疼痛較重。
1.2 治療方法 將50例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者隨機分為2組,其中治療組30例,對照組20例。治療組藥物組成主要有青黛、兒茶各6 g,冰片1.5 g,煅硼砂9 g,強的松0.1 g,共研末拌勻。清水漱凈口腔后,用棉簽蘸取適量藥物涂敷于潰瘍處,30 min內勿飲水及漱口,4~5次/d。對照組用西地碘含片含服,4~5次/d。2組病例在3~5 d后復診,觀察療效。
1.3 診療標準 參照文獻[5]。愈合:口腔潰瘍終止復發(fā)1年以上;有效:治療后潰瘍直徑縮小,數目減少,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潰瘍趨向愈合。無效:潰瘍面充血及疼痛與用藥前無明顯改善,且有新潰瘍出現。
痊愈例數分別為11例,5例,有效例數分別為17例、9例,無效例數分別為2例、6例,總有效例數分別28例(93.3%)、14例(70%)。治療組愈合率和有效率分別為36.67%和93.33%,對照組分別為25.00%和70.0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病因復雜,其組織病理改變屬非特異性炎癥。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發(fā)病率高,西醫(yī)學研究認為與病毒、細菌感染、內分泌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低下、精神因素和生活環(huán)境因素等有關,其具體病因尚未明確。本病在中醫(yī)學屬“口瘡”、“口瘍”、“狐惑”等范疇。筆者認為本病與血熱、濕、火三者密切相關,多由飲食失節(jié),過食辛辣,嗜好煙酒,疲倦過度,七情刺激等因素誘發(fā)[6]。治療本病時應注意下述幾點:(1)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皆有口腔黏膜潰瘍、疼痛等火熱癥狀,其癥不外實火、虛火,治療上都離不開清火;(2)其病程較長,病情多纏綿反復,據西醫(yī)學研究,與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有關,治療時應加益氣扶正之藥,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3)潰瘍其病位在上,應考慮用升散之藥引經;(4)應注意保持口腔局部的清潔衛(wèi)生,如吃食物后刷牙、漱口;(5)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7]。
對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者甲皺微循環(huán)檢查以及血液流變學的檢測,證實局部微循環(huán)障礙與潰瘍發(fā)病有關。因此對于一些全身情況良好,沒有明確病因的患者,采用青黛散加強的松局部涂藥的方法,能起到快速消炎、止痛,促進潰瘍愈合的目的。如青黛能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具有涼血解毒化斑的功效,冰片能散熱宣毒、消腫止痛、防腐生肌,促進傷口的愈合,兒茶能收濕斂瘡、生肌定痛,硼砂消腫防腐解毒,強的松能抗炎抗過敏,減少炎性滲出,加速潰瘍愈合。這些藥物涂敷于病損局部,通過直接滲透吸收,充分發(fā)揮藥物的療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消除炎癥,減輕疼痛,加速了潰瘍的愈合。
1 李劍農主編.口腔藥物成方手冊.第1版.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79.
2 李秉琦主編.口腔黏膜病.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47-53.
3 肖明振主編.口腔內科學.第1版.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369-373.
4 安呈華.口腔潰瘍蜜治療口腔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臨床藥學,2007,14:31.
5 中華口腔醫(yī)學會口腔黏膜病專業(yè).復發(fā)性阿弗它潰瘍療效評價試行標準.臨床口腔雜志,2001,17:209.
6 胡德.口腔潰瘍立愈液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167例臨床觀察.中醫(yī)藥導報,2009,7:33-49
7 周永海.口腔潰瘍藥膜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250例臨床觀察.浙江中醫(yī)雜志,2008,43.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