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曉亮
(陜西省交口抽渭管理局 陜西 渭南 714000)
淤地壩既能攔截泥沙、保持水土,又能淤地造田,是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促進農民增收、減少入黃泥沙的重要水土保持措施。本文通過對小河溝水土流失現(xiàn)狀和原因進行客觀分析,通過該流域洪水計算和調洪演算以及壩系相對穩(wěn)定理論,優(yōu)化該流域淤地壩設計方案,使其治理方案更加科學合理。
小河溝位于禮泉縣城西北約12km,屬涇河二級支流,流域面積73.5km2,耕地面積3173hm2,涉及石潭、昭陵、南坊、建陵、叱干5個鄉(xiāng)鎮(zhèn)49個行政村,主溝道溝長32km,比降為1.62%,溝道平均底寬120m。該流域其溝道以“U”形居多,溝壑密度2.31km/km2,上游有一泉眼,流量為0.03m3/s,溝內有小股常流泉水,該流域平均降水量534mm~563.6mm,年平均暴雨次數(shù)26次。由于每年暴雨多發(fā),經常發(fā)生塌方和滑坡。
小河溝梁峁起伏,溝壑密布,侵蝕模數(shù)平均為3700t/km2·a,屬中度水土流失區(qū)。由于重力、水力、風力、瀉溜等因素侵蝕,加之人們在生產生活中耕種不合理,毀林毀草開荒,生產建設單位在基本建設過程中,毀壞植被,破壞地貌,亂倒廢棄土石等因素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年輸沙量27.2萬噸。同時,下游是寶雞峽的泔河水庫。由于小河溝小流域泥沙大量涌入,加重了泔河水庫的淤積,隨著寶雞峽泔河水庫加壩加閘和清淤工程年內實施,在小河溝建立壩系成為當務之急。另外,該流域內有淤地壩4座,年久失修,已成為險壩。
該方案淤地壩洪水設計標準為20年一遇,200年一遇洪水校核,年限為20年。以下相關數(shù)據由《咸陽市實用文手冊》查閱得到。
式中,Wp——頻率為P的洪水總量,萬m3;
式中,s——雨力,mm,s=A+B·logN;
m——土壤下滲強度,mm。
該流域下游為石泉壩,考慮溝道洪水排泄要求,淤壩時需開設溢洪道,因考慮匯水面積造成的洪峰差異,故調洪演算按上游有壩考慮。由洪峰面積相關法推求上游后坳壩洪峰流量,大壩匯流區(qū)(F=61.52km2)洪峰流量,采用公式:
式中,QN——重現(xiàn)期為N設計洪峰流量,m3/s;
F——設計流域面積,km2;
KN——重現(xiàn)期為N的經驗參數(shù);
n——指數(shù),n=0.68。
由Q2/Q1=推求石泉C01大壩的洪峰流量。
式中,Q1——上游匯流區(qū)洪峰流量,m3/s;
Q2——下游匯流區(qū)洪峰流量,m3/s;
F1——上游匯流區(qū)面積,km2;
F2——下游匯流區(qū)面積,km2;
石泉區(qū)間面積F2=11.98km2
經計算,石泉壩洪峰流量:Q2=62.51m3/s,Q0.5=154.89m3/s。
該流域面積較小,洪水過程線采用概化三角形過程線法。洪水歷時計算公式為:
式中,Tp——洪水總歷時,h;
Wp——頻率為P的洪水總量,萬m3;
QN——重現(xiàn)期為N設計洪峰流量,m3/s。
漲水歷時公式為:
式中,T1——漲水歷時,h;
dt1——漲水歷時系數(shù),一般為0.13~0.17,本計算系數(shù)取0.15。
表1 不同頻率設計洪水總量模數(shù) 單位:萬m3/k m2
表2 石泉壩設計洪水過程線相關數(shù)據
只對石泉壩進行調洪演算,采用《陜西省水土保持治溝骨干工程技術手冊》中 Q泄=Q洪·(1-V滯/W洪)
式中,Q泄——調洪后的洪峰流量,m3/s;
Q洪——設計洪峰流量,取值62.51m3/s;
V滯——滯洪庫容,由“壩高—庫容”曲線查得值為35.64萬m3;
W洪——設計洪水總量,取值50.08萬m3。
經計算,Q泄=18.02m3/s。
該流域年均輸沙:Ws=Ms·F/r
式中,Ws——年均輸沙量,t;
Ms——年均侵蝕模數(shù),取3700t/km2;
F——流域面積,km2;
r——泥沙容重,取r=1.3t/m3。
該流域年輸沙為11.88萬m3。其中,侵蝕模數(shù)采用調查淤積量推算和查《咸陽市實用水文手冊》相結合的辦法最后確定為3700t/km2·a。
其壩系設計方案應為:支毛溝以淤地攔泥為主,配套骨干壩防洪,主溝骨干壩上攔下保,淤排結合,確保支溝和全流域壩系防洪保收,安全運行。在流域治理中重視溝道治理,根據當?shù)刈匀粭l件,社會情況和溝道工程運行現(xiàn)狀,控制洪水泥沙,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發(fā)揮壩系工程在防洪,攔泥淤地種植等方面的多種效益。
根據流域溝道現(xiàn)狀,在該流域溝道上建設四座控制性骨干工程,在主溝道西邊較大支溝道修建1座骨干壩,在主溝道上游加固改造1座中型壩。在上游3、4級溝道建設9座中型壩,在2、3、4級溝道建設19座小型壩,流域內原有小型壩3座,其中加固小型壩1座。建設期末流域壩系工程總數(shù)達到37座,布壩密度達到0.48座/km2,總庫容達到1426.95萬m3,骨干壩、中型壩工程結構形式以上土壩、施水工程“兩大件”結構為主,只有石泉壩由土壩、溢洪道和放水臥管三大件組成,對于加固配套的小型壩結構根據當?shù)貤l件,采取加壩和增設放水工程的辦法予以解決。
其在建設方案一的基礎上,根據流域溝道現(xiàn)狀在小河溝小流域主溝道上增設一座控制性骨干工程,使主溝道控制性骨干工程達到五座,建設期末流域壩系工程總數(shù)達到38座,布壩密度達到0.52座/km2,總庫容達到1426.95萬m3。
該流域內溝道發(fā)育、電力供應、交通道路、筑壩材料基本相同,兩方案的建壩條件基本相同。
通過對壩系防洪能力,保收能力和穩(wěn)定三方面進行壩系進行相對穩(wěn)定分析,為壩系建成后的運行管理,維修加固和防洪提供決策依據。
首先是對壩系工程的防防洪能力進行分析,也就是說對骨干壩工程承擔,兩個方案骨干壩設計都是同一個標準,項目實施5年后,骨干壩單壩防洪能力均大于500年一遇洪水;項目實施10年后,壩系工程防洪能力可達500年一遇洪水;項目實施15年后,壩系工程防洪能力為300年一遇洪水;項目實施20年后,各骨干壩將陸續(xù)淤滿,但其單壩防洪能力都能達到200年一遇洪水;項目實施25年后,各骨干壩工程防洪能力降低為50年一遇洪水,防洪能力已喪失,需對其逐步進行加固改造。其次,對壩系防洪保收能力分析。影響農作物保收的因素有:淹水深度,耐淹歷時和淤積厚度。其中耐淹歷時在設計放水建筑物時已按10年~30年一遇洪水2天~3天排完考慮,對防洪保收已不構成影響,故主要考慮淹水深度和淤積厚度指標,按10年一遇洪水淹水深度不超過80cm,淤積厚度不超過30cm視為保收。經分析計算小河溝小流域壩地保收能力在10年末10年一遇洪水條件下防洪保收率為37%,在20年末10年一遇洪水條件下保收率為100%。而方案一這兩項指標都較優(yōu)于第二個設計方案。最后,是對壩系相對穩(wěn)定分析。根據有關計算成果,小河溝小流域10年一遇洪水條件下要實現(xiàn)相對穩(wěn)定,壩系相對穩(wěn)定系數(shù)為1/23.81?,F(xiàn)擬建壩系控制面積 73.5km2,方案一設計淤地面積375.16hm2,方案二設計淤地面積364.23hm2,兩者方案相比,方案一比方案二相對穩(wěn)定。
經濟計算期按33年計算,方案一具有較顯著的經濟效益,各項經濟指標均可行。
表4 方案一和方案二經濟效益對比表
表3 方案一和方案二相關數(shù)據
通過比較,方案一為最佳方案。按該方案項目實施后將有效改善小河溝小流域嚴重的水土流失現(xiàn)狀,提高溝道防洪標準,減少入黃泥沙,促使流域坡耕地退耕還草,調整農村產業(yè)結構,帶動當?shù)亟洕沙掷m(xù)發(fā)展,加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不僅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其社會效益也非常顯著。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