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楊桂榮 熊軍***
** 豐城市河洲街辦農業(yè)綜合服務站
草莓被稱為“第二代水果”,果實鮮紅形美,柔軟多汁,香味濃郁,甜酸可口,營養(yǎng)豐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我省各地種植面積迅速擴大,但隨之而來,草莓病害也逐漸加重,直接影響草莓的品質,所以防治工作刻不容緩。
1.1 癥狀:草莓灰霉病在開花以后發(fā)生,葉片葉柄上出現(xiàn)褐色不定形病斑,花蕾及花柄變成暗褐色并迅速枯死,果實上先出現(xiàn)淡褐色水漬狀病斑,稍凹陷成不規(guī)則病斑,病部較軟,后期長出灰白色毛狀物或灰褐色霉層,最終軟腐或變成暗褐色僵果。
1.2 防治技術:①深溝窄畦,全程地膜覆蓋。一般溝深30-40cm,同時把地膜蓋到溝底,減少果實與土壤接觸,加快排水,減輕危害。②控制氮肥量和濕度。增施有機肥,適施氮、磷、鉀,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長,把栽培密度控制在每667m28000株以內。注意大棚通風排濕,天暖時白天將薄膜卷至拱棚兩頭,使棚內空氣流通,夜間再蓋膜保濕。③實行輪作,加強清園。避免連作,一年一地,及時清除老葉、病葉、病果、病花,帶出田間,集中深埋或燒毀。在2月底3月初草莓萌發(fā)時,用0.8-1波美度石硫合劑清園,減少病基數(shù)。④藥劑防治。用60%防霉寶超微粉600倍液、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50%撲海因2000倍液加50%甲基硫菌為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7-10天噴一次,連防2-3次。也可在大棚內施用特克多、速克靈或百菌清煙劑,每次熏一夜,隔7-8天熏一次。
2.1 癥狀:感病株地上部生長不良,首先是新抽嫩葉表現(xiàn)畸形,3片小葉中有1-2片變狹小,呈舟形,葉色變黃,表面粗糙無色澤,葉緣變褐向內凋萎枯死,畸形葉發(fā)生集中在植株一側。根冠部維管束變褐,根量減少,根系黑褐色甚至腐敗,但中心柱不變色。
2.2 防治技術:①嚴禁在發(fā)病草莓園中繁殖母株。②避免連作是預防最有效的措施。③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拔除,若在育苗園應連同子苗一同拔除。④土壤消毒。在草莓果實收獲后,將地里植株全部挖除,然后翻耕做畦,炎熱高溫季節(jié),在畦間灌水,用薄膜覆蓋1個月,依靠太陽照射,使土壤達到50℃高溫,進行土壤消毒。
3.1 癥狀:被害葉片發(fā)生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隨后葉背斑塊上產(chǎn)生白色粉狀物,后期呈紅褐色病斑,葉緣萎縮、枯焦。果實早期受害,幼果停止發(fā)育,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層白粉,嚴重影響果品質量。本病保護地比露地栽培更嚴重。
3.2 防治技術:①選用抗病品種,增施有機肥,推廣平衡施肥。②冬春季清掃園地,燒毀腐爛枝葉。③適當?shù)丶哟笾晷芯啵皶r摘除貼在地面的老葉,使園地通風良好,雨后注意排水。④發(fā)病初期,及時用2500倍粉銹靈或1000倍70%甲基托布津藥液噴霧防治,效果明顯。
4.1 癥狀:苗期危害,主要有走莖和葉柄上產(chǎn)生黑色凹陷病斑,植株與幼果凋萎枯死,根冠部外側變成褐色。
4.2 防治技術:分別在苗床、稱霸母株成活至老莖苗伸長時用藥。用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每隔7-10天噴1次,共噴2-3次。
5.1 癥狀:危害草莓主要有草莓斑駁病毒、輕型黃邊病毒、鑲脈病毒、皺縮病毒、叢生病毒五種。侵染病毒病的草莓苗生長弱,葉小或花葉,葉片皺縮成匙狀,黃化,葉脈呈黑褐色,病株短小,產(chǎn)量、質量明顯降低。
5.2 防治技術:①進行組培脫毒,培育出無病毒種苗。②及時防治蚜蟲,切斷病毒傳播途徑。③定期更新草莓種苗,一般三年更新一次。
草莓病害的防治,應采取以農業(yè)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方針,實行綜合防治,才能事半功倍。措施有以下幾點:
6.1 嚴格檢疫,栽植無病毒苗,定期更新種苗,種苗消毒。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與2.5%敵殺死1000倍液混合噴灑定植前的草莓苗,可有效防治病害。
6.2 土壤消毒。栽前每667m2用65%可濕性代森銨1kg,拌細土15kg進行溝施或穴施。
6.3 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保持通風良好,提高植株抗性。
6.4 清除病株、老葉,消滅和減少病蟲危害源。
6.5 藥劑防治:發(fā)現(xiàn)病害癥狀,應及時選擇對口農藥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