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海
河南鶴壁淇濱區(qū)大賚店中心衛(wèi)生院 鶴壁 458030
我院從2009-01~2010-12有選擇性的對緊張性頭痛用曲安奈德醋酸制劑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在斜方肌枕部附著點注射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觀察的病例均來自門診,共44例,女38例,男6例,年齡30~40歲5例,41~50歲20例,51~62歲19例,以一側枕部或兩側枕部波及頂部的頭痛為主要癥狀。
1.2 入選標準 (1)全部病例均有枕部頂部疼痛,伴有頭昏、頭暈、焦慮,不想睜眼,5例伴有眩暈。體檢:全部病例均有斜方肌枕部附著點壓痛,其中3例壓痛較輕。(2)全部病例行顱腦CT檢查,均排除顱內(nèi)占位病變。(3)15例頸椎MRL僅顯示椎體有退行性變。(4)發(fā)病時間在1個月以上。
1.3 治療方法 (1)選擇注射點:在枕骨下部豎棘肌枕部附著點外側1 cm處,且壓痛明顯,也可一側,也可雙側作為注射點。(2)用5 mL注射器抽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 mL加2%利多卡因3 mL共5 mL,在已選定的斜方肌枕部附著點垂直進針達骨膜先注入2 mL然后退針少許再向四周放射注射,注射面積約5 cm×5 cm,去針按摩1 min。若對側需要注射以同樣方法注射。但兩側注射醋酸曲安奈德總量不超過4 mL,2%利多卡因不超過5 mL。一般注射1次,1周后復診,療效不好,可重復一次,2次效果都不佳,可放棄此療法。
2.1 療效標準 (1)痊愈:注射后立即感到頭部輕松,頭腦清醒,頭痛或頭昏,頭暈消失,1周后復查未再出現(xiàn)頭痛等癥狀。(2)有效:注射后也有立即感到頭部輕松,頭腦清醒,頭痛減輕但未完全消失,1周后復診自感癥狀減輕不影響生活和工作。(3)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改善,1周后復診再次治療仍不減輕。
2.2 結果 本組44例,痊愈24例,占54.5%;有效14例,占32%;無效6例,占13.5%。
緊張性頭痛是慢性頭痛最常見的一種,文獻報道占慢性頭痛的40%,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以頸枕部肌肉痙攣、缺血而造成無菌性炎癥最為常見[1]。本組病例采用斜方肌枕部附著點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療緊張性頭痛就是基于這種觀點。斜方肌位于頸部和背部的三角形扁肌,起至枕骨項韌帶和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鎖骨外側端、肩峰和肩胛岡等處,收縮可上提和下降肩胛骨;兩側收縮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攏,若肩胛骨固定兩側斜方肌同時收縮可使頭后仰斜方肌如此多的功能很容易使斜方肌枕部附著點發(fā)生勞損,導致局部無菌性炎癥,而來自第二頸神經(jīng)節(jié)后支枕大神經(jīng)穿過斜方肌枕部附著點,分布于枕部和頂部皮膚[2]。斜方肌附著點無菌性炎癥必然波及枕大神經(jīng),臨床上就出現(xiàn)枕大神經(jīng)所分抪的部位頭枕頂部疼痛,伴隨頭暈、焦慮、頭昏。因此造成檢查時斜方肌枕部附著點壓痛明顯。眾所周知,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是一種糖皮質(zhì)激素,其抗炎作用強且持續(xù)長,可達2~3周以上,不良反應小[3],在斜方肌枕部附著點局部注射后,能使斜方肌枕部附著點的無菌性炎癥迅速消退,減輕對枕大神經(jīng)的刺激,因而枕大神經(jīng)所支配的枕頂頭疼消失或減輕。在本組病例中發(fā)現(xiàn)頭疼越重,斜方肌枕部附著點壓痛越明顯,注射療效越好。反之差。在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時加一定量利多卡因可使枕大神經(jīng)所受的刺激迅速消失,病人立即感到頭部輕松,頭腦清醒,這類病人以后恢復相對好。另外,作者認為,作為頸肩部主要肌肉斜方肌枕部附著點出現(xiàn)病理損害,可使該側斜方肌的張力增強影響頸椎的生理解剖結構,以導致頸椎病的發(fā)生。頸椎病有椎動脈型、神經(jīng)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經(jīng)型[4]。本組有3例合并有椎動脈型頸椎病出現(xiàn)眩暈,還有2例在眩暈的同時伴有一側上肢神經(jīng)根性痛,在這5例病例中都有一側斜方肌枕部附著點壓痛明顯,局部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液2 mL+2%利多卡因3 mL后,眩暈、根性神經(jīng)痛消失,1周后復診癥狀未再出現(xiàn)。從本組的病例治療觀察可以看出:某些頸椎病的椎動脈型、交感神經(jīng)型和神經(jīng)根型所出現(xiàn)頭暈、眩暈或某一上肢神經(jīng)根性痛,同時體檢查出斜方肌枕部附著點壓痛明顯者,不防試用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在斜方肌枕部附著壓痛點注射,也可能獲得滿意的療效。
[1] 王維治.神經(jīng)病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45-246.
[2] 張欽憲.正常人體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93.
[3] 陳延明,劉懷清,閔蘇.頸肩背疼非手術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513-517.
[4]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8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