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香 武金石 馬麗萍 (山西省汾陽醫(yī)院 032200)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當前危害我國居民健康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乙肝發(fā)病率始終位于法定傳染病的前三位。醫(yī)務工作者為高危人群,2008年3-8月我們對本院職工的乙肝感染情況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F(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對象 本院30歲以上所有職工,包括高、護校教師,30歲以下重點部門工作人員,包括臨時工、合同工。共調查750人,其中男性253人,女性497人。
1.2 檢查方法 取調查對象空腹新鮮血清3ml,檢測肝功能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抗-HBe、乙肝核心抗體抗-HBc。采用酶聯(lián)免疫檢測法與ELISA法進行檢驗。
1.3 乙肝感染定義 本次調查的乙肝感染包括現(xiàn)癥感染,即大三陽、小三陽和HBsAg陽性(除外乙肝疫苗注射導致的單純HBsAg陽性);既往感染,即乙肝病毒標記物中任一項指標陽性。
2.1 不同性別乙肝感染情況 750名調查者中檢出乙肝感染159例(21.2%),其中男68例(26.9%,68/253),女91例(18.3%,91/497)。男性乙肝感染率明顯高于女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37,P<0.01)。
2.2 不同年齡乙肝感染情況 750人中20歲~,87人,乙肝感染9例(10.3%);30歲~,282人,感染56例(19.9%);40歲~,222人,感染51例(23.0%);50歲~,159人,感染43例(27.0%)。乙肝感染率有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的趨勢。
2.3 不同職業(yè)乙肝感染情況 750人中醫(yī)療人員172人,乙肝感染48例(27.9%);護理249人,感染56例(22.5%);檢驗48人,感染12例(25.0%);放射25人,感染5例(20.0%);藥劑33人,感染6例(18.2%);行政77人,感染13例(16.9%);工人47人,感染6例(12.8%);其他99人,感染13例(13.1%)。上述職業(yè)中以醫(yī)療人員的乙肝感染率最高,其次為檢驗人員,護理人員居第三位。
2.4 不同科室乙肝感染情況 750人中手術科室234人,乙肝感染55例(23.5%);非手術科室171人,感染35例(20.5%);醫(yī)技科室106人,感染22例(20.8%);其他239人,感染47例(19.7%)。上述科室中以手術科室的乙肝感染率最高。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①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筆者分析,因男性吸煙、飲酒、外出就餐的機會多于女性,所以感染乙肝病毒的幾率高。②年齡分布中以50歲及以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筆者分析,這可能與此年齡段的人群接觸臨床時間長于其他年齡段有關,而且這部分人多為60年代出生人群,對乙肝的防范性較差,也未進行乙肝疫苗的接種,抵抗力也相對較低。③職業(yè)分類中護士的感染率低于醫(yī)生。此次調查的護士,年齡多在20~30歲,而本院40歲以上的護士多數(shù)都脫離了臨床工作,所以感染率相對較低。④科室分類中手術科室工作人員乙肝感染率大于非手術科室。這與手術科室醫(yī)務人員接觸病人的體液相對較多,發(fā)生銳器傷的幾率較大有關。
筆者建議,醫(yī)務人員應當充分認識職業(yè)暴露的危害,在工作中要防范危險因素可能對自身造成的損害,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減少醫(yī)務人員因職業(yè)暴露而感染乙肝的機會。要認真執(zhí)行各項規(guī)章制度,如消毒隔離制度、污物及檢驗標本放置及處理制度等;完善各項操作規(guī)程及防護措施,如:正確洗手、正確穿脫隔離衣。對可能接觸血液、被血液污染的體液、其他體液,或可能被刺傷的醫(yī)務人員均應注射乙肝疫苗。
醫(yī)務人員發(fā)生乙肝職業(yè)暴露后,應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黏膜。若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附消毒,被暴露的黏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并盡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提供暫時性的被動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