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秋天 攝影/寒江獨釣
耶路撒冷是一座圣城,作為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種宗教的圣地,具有極高的象征意義。無論是猶太教哭墻,抑或是穆斯林的萬人背天朝拜,這里的宗教氣氛叫人驚嘆。原來,信仰真的可以這樣深刻地改變生活。
耶路撒冷是一座舉世聞名的歷史古城,它的魅力在于它的厚重和神秘。耶路撒冷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海拔835米,面積158平方公里,人口60萬。四周群山環(huán)抱,由東部舊城和西部新城組成。新城有許多工廠、辦公樓、住宅和現(xiàn)代建筑物,舊城由城墻包圍,仍保有中世紀城市的樣貌。老城被一層城墻圍繞,城墻內(nèi)有基督教區(qū)、穆斯林地區(qū)、猶太區(qū)、亞美尼亞區(qū)和圣殿。
今天的耶路撒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關于該市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前19世紀的埃及詛咒禱文和前14世紀的亞馬拿泥版。根據(jù)《圣經(jīng)》記載,在以色列人入住耶路撒冷之前,曾有許多民族在這里混居。
自從前10世紀,所羅門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昔日圣殿的遺跡西墻,仍是猶太教最神圣的所在?;酵揭蚕喈斨匾曇啡隼?,因為根據(jù)《圣經(jīng)》記載,這里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以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并在圣殿山上建造了2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來紀念這一事件。
三大宗教都認為耶路撒冷是亞伯拉罕的殉難地。哭墻是猶太人憑吊歷史的地方,被視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浇探掏秸J為,救世主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受難和升天,所以把這里看作是最神圣的地方。而在穆斯林心中,此地是先知穆罕默德神秘夜行的目的地和伊斯蘭教莊嚴的圣地之一。
在這座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圣城里,古老的石料建筑見證了數(shù)千年的歷史滄桑,數(shù)不勝數(shù)的古跡、圣地和祈禱場,表明了耶路撒冷對于猶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的意義。
“悲痛之路”一共有14“站”。全長約1公里。是從耶穌背上十字架的地方開始(第一站),被押往各各他山接受死刑的路。每一站都有一個標有羅馬文的盾牌。
圣墓教堂,又稱“復活大教堂”,耶穌墳墓所在地,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基督教大教堂之一。位于以色列東耶路撒冷舊城。圣墓教堂是耶穌基督遇難、安葬和復活的地方。傳說耶穌被害前,就是沿著“受難之路”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一步步艱難地走向刑場的。
當時耶穌所傳之教被羅馬帝國鎮(zhèn)壓,耶穌背負十字架走向刑場的路上對耶路撒冷的姑娘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泣,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p>
圣墓教堂的正門大廳是苦路的第13站,這里有一塊膏油石,叫做“涂油禮之石”,是一塊薔薇色的石灰?guī)r板,當時耶穌的尸體被人從十字架上取下,就被放在這塊石頭上。耶穌在被埋葬之前,在這塊石頭上被浸滿沉香、沒藥以及圣母瑪利亞的淚水。這塊石板不大,剛夠躺下一個人,石上懸掛著幾對碩大的燈臺,分別屬方濟會、希臘正教和亞美尼亞教會所有。
圣墓大教堂殿堂內(nèi)部莊嚴凝重且幽邃深沉,一些油燈和蠟燭作為照明,燭影搖紅,一切都顯得影影綽綽。朦朧中,但見殿中石柱縱橫,圣龕處處,遍布著大量傳說中的圣跡和遺物?;浇桃呀?jīng)分為了很多的教派,大家都奉圣墓大教堂為圣地,因此長久以來就爭相在此占地盤,所以也就造成了圣墓大教堂里面的大教堂里套著小教堂,不同的教堂又都歸屬不同的教派。
教堂正廳東角的半圓形臺階上去,有一塊突出地面約15米高的巨石,這塊巨石就是被稱為“骷髏地”的“各各他”石,耶穌當年就是在這塊巨石上被釘死在十字架的。
當時耶穌的鮮血滲入了石縫,在石上永久地留下了殷紅的石紋,據(jù)說上面能夠看出一個人的輪廓,那就是耶穌的影子被印在了這塊石頭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徒一進門便跪倒在這塊石板前,他們不住地撫摸、用嘴親吻著。因為長年就這樣,所以久而久之,在人們的不斷撫摸和親吻下,這塊石板看上去變得格外光滑。
耶穌的十字架被放在入口右面的臺階上面。祭壇下的銀圓盤就是當時的地方。每個來這里的人都會跪下來,親吻或者撫摩這塊祭壇下面的銀圓盤。各各他教堂也在圣墓教堂里面,北側(cè)的臺階下有一塊巨大的紅色大理石,是為耶穌抹香油的地方。上面是9盞標有十字記號的乳白色的燈。背后還有一幅巨大的表達當時情景的馬賽克畫。非常多的朝圣者跪在這里,親吻石板,感受最真切的主的氣息,甚至在這里痛哭得不可自已。
T I P S
開放時間:8∶00~17∶00,門票免費。看點:耶穌去世及埋葬的地方。多個古老教堂的組合建筑群。
最早在公元336年建成。但經(jīng)過多次的戰(zhàn)爭和大火破壞,現(xiàn)在我們見到的,都是在1808年重建的。它主要分為古羅馬長方形教堂,殉教教堂和內(nèi)有耶穌墓的復活教堂,還有地下的,懷念最初的建筑制造者海倫娜的圣海萊娜教堂。
在耶穌墓前面的禮拜堂中,有一個卵形的很大的石杯,這就是當時所謂的“世界的中心”,也叫世界的肚臍。
有人說,耶路撒冷就像一塊磁石,吸引著全世界的宗教,但卻又是這種獨有的氣質(zhì),給曾經(jīng)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猶太人,帶來了無數(shù)的苦痛。
整座城墻高大約15米,長約52米,通體都是大塊石料堆砌而成,由于經(jīng)過了2000年的風雨,墻面上有很嚴重的風化痕跡,很多地方甚至長出了野草。墻的前面是一片空曠的廣場,要想走進廣場,必須要先經(jīng)過一道安檢,而且要戴上一頂帽子才能靠近哭墻,門口的箱子里準備了很多的紙帽子供游客使用。
哭墻被分為3個部分,最左邊是一座圖書館,里面堆滿了猶太教的經(jīng)文典籍,墻體部分則被分隔成了兩部分,分別供男性和女性使用。而在墻的最右側(cè),則有一個小小的入口通向Dome of Rock,有警衛(wèi)把守,用當?shù)匕屠账固谷说脑捳f,走過那個門,就離開了以色列,走進了巴勒斯坦。
耶路撒冷猶太教圣跡哭墻又稱西墻,亦有“嘆息之壁”之稱。公元初年,歐洲人認為耶路撒冷才是歐洲的盡頭,而這面墻則是歐亞分界線??迚Ω呒s18米、長50米,中間屏風相隔,由于猶太人相信哭墻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來這里的人都一律要戴小帽,因為他們認為,讓腦袋直接對著上帝是不敬的。而且女人祈禱完要倒退著離開哭墻,以示對上帝的敬重。祈禱時男女有別進入廣場墻前,男士必須戴上傳統(tǒng)帽子,如果沒有帽子,入口處亦備有紙帽供應。
清晨時分的哭墻前,總是站滿了猶太教徒,在這里輕輕地撫摸著墻壁,默默地祈禱著,懷念著,充滿了宗教的神秘色彩;白天碧藍的天空下,黃色的墻體,黑色的教徒,構(gòu)成了一幅和平的畫面。
此時此刻,一切都是那樣的平靜,放下手中的武器,告別戰(zhàn)爭吧。站在出口處回望,夕陽西下,哭墻和遠處的伊斯蘭教的薩赫萊清真寺矗立在一起,被余暉敷上了一層暗紅色,那樣的安詳,那樣的讓人嘆息。
T I P S
開放時間:24小時 門票免費
進入要通過安檢。并要注意穿無袖衫和短褲不許進入。禱告的區(qū)域是男女分開的:男左女右。男士必須要戴帽子,如果游客沒有,可以在過了安檢后,在下斜坡的路中央,有免費的小紙帽子領取,但很容易被風吹走。
看點:哭墻其實是猶太教的圣殿,被古羅馬的一個將軍毀了后,僅殘留的一堵墻。當時猶太人只允許每年有一次的機會來到這里祈禱?,F(xiàn)在,當?shù)氐莫q太人也大多每天在這里祈禱,緬懷被大屠殺的先輩,和追憶民族苦難。異鄉(xiāng)回來的猶太人,更是在這里放聲痛哭。墻的縫隙,也塞滿了世界各地的人民的許愿。
耶路撒冷城內(nèi)共有38座清真寺,其中最著名、在伊斯蘭世界最有影響的清真寺有兩座,一座是薩赫萊清真寺,另一座是阿克薩清真寺。
薩赫萊清真寺也叫“圓頂清真寺”,坐落在耶路撒冷老城區(qū),是伊斯蘭教著名清真寺,也是伊斯蘭教的圣地,坐落在耶路撒冷老城東部的伊斯蘭教圣地內(nèi),在阿克薩清真寺以北300米處。穆斯林稱為“薩赫萊”,意為“巖石”,故亦稱“巖石清真寺”;猶太人和基督徒稱為圣殿山;數(shù)百年來,歐洲游客稱之為奧馬爾清真寺。它一直是耶路撒冷最著名的標志之一。
清真寺的圣石,據(jù)說有穆罕默德的足跡和大天使加百列的手印的痕跡。而圣石下面的洞穴,據(jù)說是圣人亞伯拉罕、大衛(wèi)、所羅門、穆罕默德等人祈禱的地方,穆斯林稱為“靈魂之窗”。
“當末日審判來臨時,所有的靈魂都將集中在這里。”清真寺內(nèi)北門正面地板的綠色石頭是“天國的瓷磚”。傳說穆罕默德曾在這塊石頭上釘進19個金釘:“當金釘全部銷售的時候,地球?qū)⒒氐皆瓉淼幕煦鐮顟B(tài)中?!倍F(xiàn)在,只剩下3個釘了。清真寺的大理石柱子,如果大家留意看的話,每根的顏色,高度和厚度均各不相同,很是有趣。
圓頂清真寺是現(xiàn)存于世的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穹頂高54米、直徑24米,也是少有的沒有高聳得直逼云霄的宣禮塔的清真寺。自公元7世紀修建以來,一千多年里幾經(jīng)翻修,圓頂清真寺由木屋頂變成了今天美麗的金色穹頂,承載了穆斯林的虔誠與興盛。麥地那令人驚嘆的克爾白朝拜盛況,虔誠的教徒填滿了尖頂、穹頂、立方體以外的畫面。
T I P S
食:舊城外,餐館非常多,特別是舊城外的西北面和北面,晚上這里有非常熱鬧的跳蚤市場:特色的吃的很多:燒烤,炸丸子,夾饃,便宜且非常好吃。還有以色列最有名的St.Peter's Fish(烤白魚),若做得正宗的話,魚的嘴里應該是含著一枚銀幣的。
行:游覽建議最少3天:老城加圣殿山一天半,橄欖山加新城一天,補缺補漏半天。如壓縮時間至2天的話,會非常趕。不能細細感受這個千年的文明古城和里面的古跡.而且在古城里,你剛?cè)サ降脑?,沒有辦法不迷路。會來來回回浪費你很多的時間。所以充裕一點時間是很必要的。
購:舊城里面的小商鋪非常多,特別是“悲痛之路”上更加是熱鬧得不得了。但很多的商人都會將旅游紀念品的價格開得虛高幾倍,等你還價。
吳哥窟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宗教建筑群,依據(jù)印度教的世界觀而建。在柬埔寨古代高棉王朝都城的其他一些地方,很多建筑物被茂密的叢林取代,吳哥窟龐大的廟宇就坐落在炎熱、潮濕的雨林中部的空曠地帶。
主廟被一排排圍墻包圍,它的一些巨塔形似含苞欲放的荷花,是高棉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精湛建筑。廟內(nèi)有許多雕像、臺地、工廊和庭院,均呈對稱布局。吳哥窟的長廊外部雕有豐富多彩的印度教神像和神話傳說。整個廟宇由大石塊砌筑而成。石塊間的縫隙嚴密,沒有使用任何粘合物。
吳哥窟是高棉王蘇利亞瓦爾曼二世在公元1113年所興建的。當時的高棉王朝比同時代的歐洲還要先進,蘇利亞瓦爾曼二世動用全國最好的工匠、彩繪師、建筑師及雕刻家,歷時37年才建成完工。整座建筑是用巨石一塊塊砌成的,沒使用石灰水泥,更沒使用釘子梁柱,充分展現(xiàn)了古人的建筑巧思。它位于柬埔寨與泰國的交界處,因此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按印度教的說法,世界的中心是一座位于大海中的高山,這座高山就叫“須彌山”,是眾神仙居住的地方。須彌山四周有四岳,日月在山腰間運行,其周圍是四大洲,這便是吳哥窟主殿五座寶塔的設計藍圖。此外,高山也被七重山、七重海一層層地圍繞,最外層的山是鐵早山,是世界的邊緣,但這里指的是環(huán)繞著主殿而建的重重回廊和護城河了。
吳哥窟的三重回廊中,處處是雕刻精美的浮雕可做小品拍攝題材。其主題從歡樂的天堂到凄苦的地獄,從至尊的國王到平凡的庶民,另外還有天神的歡愉、史詩的傳說、光榮的圣戰(zhàn)、市井的喧鬧等,都活靈活現(xiàn)地呈現(xiàn)在褪色的石墻上。
吳哥窟通俗分為“大小吳哥”,上述的佛臉是屬與巴陽(榕樹)廟的“小吳哥”的,“大吳哥”最明顯的標志就是5座長得像玉米穗的尖塔,也是圣山的象征,凡人想上這圣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吳哥皇城時期的廟堂,樓梯建得又高又陡,大約只有一只腳的寬度,再加上60°左右的坡度,邊爬邊讓人直流冷汗。攀爬主殿時,必須手腳并用,兩手慢慢地扶著上面的階梯,兩腳再接著亦步亦趨地向上前進,幾乎是五體投地地在階梯上向上爬。
大吳哥窟主殿前是一座“田”字形的走廊,要從這重重疊疊的走廊登堂入室進入主殿也同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得再次手腳并用爬上約70°的斜度,階面狹窄、梯級又高的石階。東西南北任何一座石階皆可爬上吳哥窟的主殿,但這些石階中只有西向的石階有細細的扶手,不想“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人還是用此石階為妙。
如此龐大的吳哥窟,除了精神領域的功能外,也應該是有實際用途。有人認為這是陵寢。由于它的入口朝西,因此有學者推斷吳哥窟實際上是一座陵寢,但至今尚未有任何喪葬文物出土。不過,西面在柬埔寨代表死亡,故推測吳哥窟稱為“葬廟”。
但也有人認為,蘇利亞瓦爾曼二世建立吳哥窟只是為了供奉印度教的維希奴神,由于維希奴神的代表方向是西方,所以吳哥窟是當?shù)叵盗泄袍E里少數(shù)大門朝西的建筑。這個說法也受到部分學者的支持。
T I P S
最佳旅游時間:柬埔寨地處低緯度地區(qū),屬熱帶氣候,11月至4月是冬季,吹較干涼的東北季風,平均氣溫為25℃~32℃,是最佳旅游季節(jié)。5~9月是雨季,酷熱潮濕不宜。
開放時間:星期一到星期五早上7時30分或者8時開業(yè),直到17時或者18時休息。通常在12時和14時午飯時間小休。商店開業(yè)較早,在18時和22時之間打烊。
門票:進入?yún)歉缈哂型ㄐ腥?,分為七日、三日、一?種,依序為60美元、40美元、20美元。
交通:去吳哥窟租嘟嘟車是不錯的交通工具,車資便宜又可以享受徐徐涼風。
頤和園是北京城里家喻戶曉的園林,因為司空見慣,少人探究它的建筑風格。當我們潛心了解它的背景,再去游玩,才發(fā)現(xiàn)別有洞天。
頤和園可謂命運多舛。它原是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公元1750年,乾隆將這里改建為清漪園。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1888年,慈禧太后重建改稱今名,作消夏游樂地。到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lián)軍”的破壞,燒毀了許多建筑物。1903年修復。后來在軍閥、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又遭破壞,解放后不斷修繕。
頤和園集傳統(tǒng)造園藝術之大成,呈現(xiàn)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萬壽山、昆明湖構(gòu)成其基本框架,水面約占四分之三,園中古樹掩映,亭、臺、樓、閣、廊、榭等古建筑錯落其中,佛香閣、長廊、石舫、蘇州街、十七孔橋、諧趣園、大戲臺是代表性建筑。
園中主要景點大致分為3個區(qū)域:以莊重威嚴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qū),是清朝末期慈禧與光緒從事內(nèi)政、外交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瀾堂、宜蕓館等庭院為代表的生活區(qū),是慈禧、光緒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長廊沿線、后山、西區(qū)組成的廣大區(qū)域,是供帝后們澄懷散志、休閑娛樂的苑園游覽區(qū)。
乾隆因為一生6次南巡,酷戀江南景色,尤其對杭州西湖格外鐘情,因此在他所經(jīng)營的園林中,均不遺余力地追求再現(xiàn)江南山水風景和園林藝術之美。
清漪園為北山(萬壽山)南湖(昆明湖),西面是西山諸峰。但是,萬壽山的山體比較低矮,也不夠延展;昆明湖的水面大致為東南斜向的狹長形狀,山與水的關系有些疏離。乾隆便下旨將湖山整治工程與治水工程相結(jié)合。首先將湖面向東、向北大大擴展,一直抵達萬壽山的南坡;然后將挖出來的土方堆在山的東半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山的形狀。結(jié)果是湖面更加遼闊,山更壯偉。
然后,他在湖面西側(cè)增添了一道幾乎與西湖蘇堤一模一樣的西堤,也把昆明湖劃分成“里湖”和“外湖”,而且又加了一道支堤,進一步把外湖分為兩個部分。這樣昆明湖就和杭州西湖一樣,變成了有內(nèi)外幾層的“重湖”了。還有人說,考慮到杭州西湖中有幾個大小不同的島嶼成為重要的點綴,清漪園在挖湖堆山的同時,也特意在水面上保留了3個大島和2個小島。其實,把湖水分成里外湖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為了把水引向山旁、山后,達到“山環(huán)水抱”的格局。
“山環(huán)水抱必有氣”,這是中國傳統(tǒng)風水的重要定律。含蓄、環(huán)抱、積蓄、有情,然后必然有勃勃生機。這種思想既是中國園林文化之大極,也是中國文化之要義。
200多年后,現(xiàn)代人又挖掘到了頤和園深層的建筑意義:福山壽海。俯瞰頤和園,昆明湖外輪廓就像一個桃子,西堤像是桃子的中縫,昆明湖的入水口像是這個桃子的蒂一樣,而出水口就像桃子上歪著的尖兒。昆明湖北岸的輪廓線呈拱形,就是蝙蝠的頭部,兩翼伸展就像是蝙蝠的翅膀。陸元甚至還從圖中找到了蝙蝠的兩個小爪子,即兩翼各有的伸出水面的亭子——對鷗坊和魚藻軒。頤和園里有很多這種題材的雕刻,比如有扇門上的圖案是5只蝙蝠圍繞著1個壽桃,寓意五福捧壽,這是頤和園地貌的秘密。
還有人還覺得頤和園的山行水系更像一幅太極圖,昆明湖和萬壽山分別組成了太極圖中的S形的陰陽兩部分。如果說這種猜測多少有些臆想的成分,那么昆明湖上3座仙島的設置,則無疑是道家希求長生不老思想的體現(xiàn)。自秦漢宮苑中模仿海上三山而形成的“一池三山”形制,始終是歷代皇家園林中山水布局的主要樣式,頤和園中有南湖島、藻鑒堂和治鏡閣3座鳥嶼,分別象征了神話中海上的蓬萊、方丈、瀛洲3座仙山。
與園中少量體現(xiàn)的道教、儒家意味相比,祝壽禮佛才是這個園子的主題。在《萬壽山清漪園記》里,乾隆對三山五園的功能有詳細的劃分:暢春園用來侍奉母親,圓明園用于處理朝政,清漪園和靜明園用于“散志澄懷”。而清漪園中大面積分布的宗教建筑,使祀神禮佛也成為其重要功能之一。
乾隆以祝壽來報恩,自己也篤信佛教,因此頤和園以佛教建筑為主。這些佛教主體建筑又以特殊的形式出現(xiàn):集中分布在中軸線上,并次第抬升,有大報恩延壽寺、慈福樓、羅漢堂、寶云閣、轉(zhuǎn)輪藏、后大廟、云會寺、善現(xiàn)寺等大大小小8座佛寺,此外周邊還分布著曇花閣等其他佛教建筑。
了解了頤和園的背景,再游覽這盛景園林,不免感覺陣陣文化之風拂面。
T I P S
頤和園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區(qū),距北京城區(qū)15公里。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宮御苑,占地約290公頃。
頤和園是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之一。1998年11月被評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
希臘雅典衛(wèi)城修建在海拔150米的石灰?guī)r山岡上,可以俯瞰整個雅典。這座復雜的建筑由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構(gòu)想和修建而成,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雅典衛(wèi)城希臘語為“阿克羅波利斯”,原意為“高處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距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
雅典衛(wèi)城是希臘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筑,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F(xiàn)存的主要建筑有衛(wèi)城山門、雅典娜女神廟、帕提農(nóng)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勝利神廟等,另有一座現(xiàn)代建筑衛(wèi)城博物館。
龐大的雅典衛(wèi)城修建于公元前5世紀,集古希臘建筑與雕刻藝術之大成。遺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是祭祀雅典守護神雅典娜的神圣地,建筑群建設的總負責人是雕刻家菲迪亞斯。衛(wèi)城的底部和山坡上排列著許多露天劇院,山頂有一些廟宇和雕塑。
雅典衛(wèi)城現(xiàn)存的主要建筑有山門、帕特農(nóng)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埃雷赫修神廟等。而其中帕特農(nóng)神廟,是舉世聞名的古代七大奇觀之一。最引人注目的衛(wèi)城焦點要算帕特農(nóng)神廟,意思是“一個處女的住所 ”,是給雅典這座城市的保護神——雅典娜的奉獻,全部由白色大理石砌成。從雅典各個方向都可以看到聳立于雅典衛(wèi)城山上頂端的帕特農(nóng)神廟,據(jù)說遠古這里曾供奉著高達10米的雅典娜神像,是舉世聞名的古代七大奇觀之一。帕特農(nóng)神廟建于公元前447年,是著名建筑師和雕刻家菲迪亞斯的杰作。
希臘神廟是歐洲宗教建筑的起源,神廟被認為是神靈在當?shù)氐木铀?,希臘的神廟一般不大,東向,膜拜儀式在廟外舉行。清晨,當廟門開啟時,沐浴在金光燦爛陽光中的神像,經(jīng)常使膜拜者為之神往。也是因為這個宗教原因,希臘人對神廟的外型與裝飾均十分重視。在那華美的希臘神廟之中,潔白的云石之間的廣闊空間里,世俗被高大的石柱自然隔離,只留下了太陽的明輝,感召的壓抑力被減弱了,光明帶來了莊嚴和圣潔。
比起埃及神廟,希臘神廟更規(guī)整更精致,裝飾材料用到了華貴的云石和鍍金飾件。在華美的莊嚴之中,光的感召已進入其間,成為氣氛的烘托者,神性加入了人性的感情,不再是古埃及式殘暴的帝王神靈了。
雅典衛(wèi)城的山門建于公元前437~432年,位于衛(wèi)城西端陡坡上,是衛(wèi)城的入口,因地制宜做成了不對稱形式。主體建筑為多立克柱式,當中一跨特別大,凈寬3.85米,突出了大門。屋頂由于地面傾斜分兩段處理,以使前后兩個立面造型一致。內(nèi)部裝飾華麗。外觀簡潔樸素、莊重。北翼是展覽室,南翼是敞廊。兩翼體量較小,使山門更加壯觀。從山門口就可以看到雅典衛(wèi)城的中心——雅典娜女神銅像。山門左側(cè)的畫廊內(nèi)收藏著許多精美的繪畫。
衛(wèi)城,原意是奴隸主統(tǒng)治者的圣地,同時又是城市防衛(wèi)要塞。公元前5世紀,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時期,雅典衛(wèi)城遂成為國家的宗教活動中心,自希臘聯(lián)合各城邦戰(zhàn)勝波斯入侵后,更被視為國家的象征。每逢宗教節(jié)日或國家慶典,公民列隊上山進行祭神活動。
衛(wèi)城總體布局自由,順應地勢安排,山上各種建筑貼邊而立,柱廊朝外。西端陡崖上的勝利神廟布置得體, 滿足山下瞻仰的要求。祭祀隊伍從山下的西北方出發(fā),繞過衛(wèi)城的北、東、南三面,然后從西面登上衛(wèi)城。巨大的石柱佇立在面前,那種攝人心魂的震撼,讓人想到它們已經(jīng)在那里站了兩千多年。
作為古希臘建筑的代表作,雅典衛(wèi)城達到了古希臘圣地建筑群、廟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這些古建筑無可非議的堪稱人類遺產(chǎn)和建筑精品,在建筑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迄今保存下來的大量的珍貴遺跡,集中展示了希臘的古代文明。
夜晚降臨,雅典衛(wèi)城的一根根白色大理石廊柱,在燈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燦爛般明亮的光芒,在漫天繁星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典雅圣潔,有如一位女神手擎火炬默默地守護著她的子民,無論過去、現(xiàn)在或?qū)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