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光,梁溢強
(昆明冶金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1)
鉛、鋅是我國重要的戰(zhàn)略性礦產(chǎn)資源,在有色金屬工業(y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約占 10種常用有色金屬生產(chǎn)、消費總量的 30%以上。我國的鉛鋅礦產(chǎn)資源豐富,云南省鉛鋅礦居全國之首,具有礦石類型復(fù)雜,共、伴生組分多的特點。云南某銅鉛鋅多金屬硫化礦含大量磁黃鐵礦,且伴生有銀、銦。選擇合理的選礦工藝方案及工藝條件,是有效回收該類復(fù)雜多金屬礦的關(guān)鍵。
原礦化學(xué)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見表1。
表1 化學(xué)多元素分析結(jié)果Tab.1 Analysis results of chemical elements
原礦中鉛、鋅、銅的化學(xué)物相分析結(jié)果見表2、3、4。
表2 鉛物相分析結(jié)果Tab.2 Analysis resutls of lead phases
表3 鋅物相分析結(jié)果Tab.3 Analysis resutls of zinc phases
表4 銅物相分析結(jié)果Tab.4 Analysis resutls of copper phases
礦石中主要金屬礦物有磁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脈石礦物以石英、白云石為主,其次是方解石等。礦石中礦物含量的 X-射線衍射分析結(jié)果見表5。
表5 礦物含量的 X-射線衍射分析結(jié)果Tab.5 Diffraction analysis results for X-ray ofmineral content
銅以獨立礦物的形式賦存在黃銅礦中,黃銅礦很少獨立顆粒產(chǎn)出,多數(shù)包裹于磁黃鐵礦及閃鋅礦中,或乳蝕狀于閃鋅礦中。粒度一般在 0.06~0.5 mm之間。最小 <0.003 mm。
鉛以獨立礦物的形式賦存于方鉛礦中,方鉛礦部分獨立顆粒產(chǎn)出,部分與閃鋅礦、磁黃鐵礦等連生,與脈石礦物不規(guī)則毗連鑲嵌。
鋅以獨立礦物的形式賦存在閃鋅礦及菱鋅礦中,閃鋅礦很少獨立顆粒存在,常包有乳蝕狀黃銅礦;多包裹磁黃鐵礦、黃銅礦、方鉛礦或與磁黃鐵礦連生,粒度大小懸殊,最大 5 mm左右,最小0.002 mm,一般 0.006~1 mm。與磁黃鐵礦共同稠密浸染狀分布。與脈石礦物不規(guī)則毗連鑲嵌。
錫以獨立礦物的形式賦存在錫石中。
根據(jù)原礦性質(zhì)考查結(jié)果,確定選礦回收的主要目的礦物為閃鋅礦、方鉛礦、錫石,其次為磁黃鐵礦、黃銅礦。試驗選擇的選礦技術(shù)路線有兩個:
方案 1:浮選 -磁選 -重選聯(lián)合流程:先混合浮選方鉛礦、黃銅礦,再浮選閃鋅礦、黃鐵礦和部分可浮性好的磁黃鐵礦,浮選尾礦磁選脫出剩余的磁黃鐵礦及其它強磁性礦物,然后重選回收錫石。
方案 2:磁選 -浮選 -重選聯(lián)合流程:先磁選脫出磁黃鐵礦及其它強磁性礦物,再混合浮選方鉛礦、黃銅礦,然后浮選閃鋅礦、黃鐵礦。銅鉛混合精礦再進行銅鉛分離;浮選尾礦重選回收錫石。
在試驗中發(fā)現(xiàn),流程方案 1中,為了使方鉛礦能有效富集而采用選擇性較好的捕收劑,會造成黃銅礦難以富集于銅鉛混合礦中。且原礦中大量的磁黃鐵礦會在流程中干擾鉛、鋅的選別。相比之下,流程方案 2中,磁選先脫出以磁黃鐵礦為主的強磁性礦物后,大為改善了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及黃鐵礦的浮選。因此,磁選 -浮選 -重選聯(lián)合流程為處理該礦石適宜的流程。
首先對原礦進行磁選以脫除磁黃鐵礦等礦物。
3.1.1 磨礦細度對磁選指標的影響
磁選采用一次粗選的流程,磁場強度 0.12 T,試驗的目的是分析不同磨礦細度下,鉛鋅在磁性產(chǎn)品中的損失。試驗結(jié)果見圖1。從試驗結(jié)果看,磨礦細度增加,鉛鋅在硫精礦中的回收率降低,即鉛鋅在磁性產(chǎn)品中的損失降低。磨礦細度 90%-200目時,鉛鋅在磁性產(chǎn)品中的損失分別為 14.20%、9.93%。磨礦細度進一步增加,鉛鋅在磁性產(chǎn)品中的損失也將降低,但過高的磨礦細度對下步重選回收錫石不利,因此選擇磨礦細度 90%-200目。
圖1 磨礦細度對磁選指標的影響Fig.1 The effect of magnetic dressing target on grinding ore fineness
3.1.2 磁場強度對磁選指標的影響
磁選采用一次粗選、一次精選的流程,在90%-200目磨礦細度下的磁場強度對磁選指標的影響見圖2。從試驗結(jié)果看,磁場強度增加,磁選脫出的硫精礦增加,同時鉛鋅在硫精礦中的損失增加。磁場強度 0.12 T時,磁選脫出的硫精礦產(chǎn)率達到了 32.95%,這將大為減輕了后續(xù)浮選作業(yè)的壓力。
圖2 磁場強度對磁選指標的影響Fig.2 The effect of magnetic dressing target on magnetic field strength
磁選預(yù)先脫除磁黃鐵礦為主的礦物后,其尾礦采用先混合浮選黃銅礦、方鉛礦,然后浮選閃鋅礦、黃鐵礦,銅鉛混合精礦再進行銅、鉛分離,鋅硫混合精礦再進行鋅、硫分離的原則流程進行浮選,浮選采用了常規(guī)的藥劑:石灰作為礦漿 pH調(diào)整劑兼黃鐵礦的抑制劑;硫酸鋅 +亞硫酸鈉作為鋅礦的抑制劑;硫酸銅作為閃鋅礦的活化劑;丁基黃藥作為捕收劑,730 A作為其泡劑。
傳統(tǒng)的銅鉛分離主要方法是用氰化法 “浮鉛抑銅”和重鉻酸鉀法 “浮銅抑鉛”,由于這些方法會導(dǎo)致少量貴金屬溶解和產(chǎn)生環(huán)境污染,無氰、無鉻的銅鉛分離方法逐漸成為目前銅鉛分離的主流。無氰、無鉻的銅鉛分離方法有亞硫酸鈉 +CMC+水玻璃法、亞硫酸鈉 +硫酸亞鐵法、淀粉 +亞硫酸等方法。本次試驗采用亞硫酸鈉 +水玻璃法。
在條件試驗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小型閉路試驗,試驗原則流程見圖3,試驗結(jié)果見表6。試驗結(jié)果說明,磁選先脫出大量以磁黃鐵礦為主的強磁性礦物后,大為改善了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及黃鐵礦的浮選??色@得銅精礦銅品位 11.26%,回收率29.25%;鉛精礦鉛品位 45.26%,回收率71.20%;鋅精礦鋅品位 45.97%,回收率83.00%;錫精礦錫品位 5.37%、錫回收率10.73%的好指標。
圖3 方案 2磁選-浮選聯(lián)合流程Fig.3 Scheme 2 combination process of magnetic dressing-flotation
表6 磁選-浮選聯(lián)合流程試驗結(jié)果Tab.6 Test results for combination process of magnetic flotation-flotation
由于原礦含有錫石,因此對浮選尾礦進行分級搖床重選錫石的試驗,試驗流程見圖4,試驗結(jié)果見表7。試驗結(jié)果表明,磨礦細度 90%-200目的磁選 -浮選聯(lián)合流程試驗的尾礦經(jīng)分級搖床重選,只能夠獲得用作煙化處理原料的錫精礦,錫品位5.37%,錫回收率 10.73%。錫的選別效果差,一方面,難以獲得品位較高的錫精礦,另一方面,錫大量損失于尾礦中,甚至泥產(chǎn)品的錫品位超過了原礦錫品位,這是由于錫礦物在原礦中的嵌布粒度細,難以分選。
表7 浮選尾礦搖床重選試驗結(jié)果Tab.7 Test results for gravity separation by shaking table of flotation tailings
圖4 浮選尾礦搖床重選試驗流程Fig.4 Test flow sheet for gravity separation by shaking table of flotation tailings
對方案 2的磁選、浮選產(chǎn)品進行銦、銀的含量分析,結(jié)果見表8。分析結(jié)果表明,銀在鉛精礦中富集,銦在鋅精礦中富集。
1)該礦為一含大量磁黃鐵礦的銅鉛鋅多金屬硫化礦,礦石組成復(fù)雜,原礦中主要金屬礦物有磁黃鐵礦、閃鋅礦、方鉛礦,脈石礦物以石英、白云石為主,其次是方解石等。原礦中的磁黃鐵礦量很大,占到原礦的 38.28%,對銅、鉛、鋅的浮選分離帶來負面影響。
2)針對原礦中含大量磁黃鐵礦的特點,采用磁選—浮選—重選聯(lián)合流程,先磁選脫出磁黃鐵礦及其它強磁性礦物,再混合浮選方鉛礦、黃銅礦,然后浮選閃鋅礦、黃鐵礦。銅鉛混合精礦再進行銅鉛分離;浮選尾礦重選回收錫石。該流程方案可獲得較好的銅鉛鋅硫分選指標。
3)原礦中的銀在鉛精礦中富集,銦在鋅精礦中富集。
[1]陳喜峰,彭潤民.中國鉛鋅礦資源形勢及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策[J].有色金屬,2008,(3):129-132.
[2]葉從新,魏黨生,楊合營,等.新疆某高硫鉛鋅礦浮選工藝研究 [J].有色金屬 (選礦部分),2008,(4):1-5.
[3]常寶乾,張世銀,李天恩.復(fù)雜難選銅鉛鋅銀多金屬硫化礦選礦工藝研究 [J].有色金屬 (選礦部分),2010, (1):15-19.
[4]葉從新,李碧平,薛峰,羅新民.華南某銅鉛鋅礦浮選工藝研究 [J].有色金屬 (選礦部分),201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