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森
1型糖尿病的可視化技術
詹森
1 型糖尿病相關的研究已經(jīng)有幾十年了,但是我們?nèi)匀粚σ认僮陨砻庖咝怨粲|發(fā)疾病的了解,還遠遠不夠。Jason Gaglia博士及其同事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MRI),使這種攻擊所產(chǎn)生的炎癥變得可視化,MRI是這項卓有成效的新技術的一部分。在這里,就有助于了解疾病的這項新技術,他回答了3個問題。
我們已經(jīng)證明,1型糖尿病確診后不久,通過MRI和磁性納米粒子,可以在胰腺檢測到炎癥,而炎癥會破壞細胞產(chǎn)生胰島素。
在胰腺自身免疫攻擊期間,炎癥病灶數(shù)量最多的細胞是T細胞。之前針對這種炎癥的成像技術,使用的是以這些T細胞為靶點的放射性標記的細胞或蛋白。不幸的是,這種成像技術無法達到最佳,而且這種戰(zhàn)略必須非常謹慎,因為需要多次輻射,而這最好是避免的,特別是兒童。
第二種1型糖尿病病變中最常見的自身免疫細胞是巨噬細胞,它通過血管滲漏進入胰腺的胰島。有趣的是,如果你設計的小顆粒(指,磁性納米粒子)“食物”碰巧適合巨噬細胞的“胃口”,它們就會吞噬這些小顆粒。
正在研發(fā)用于癌癥成像的納米粒子探測器、馬薩諸塞州總醫(yī)院的Ralph Weissleder,已研發(fā)了磁性鐵納米粒子,這種粒子一般有較長的半衰期,除了血管滲漏增加的血管區(qū)域,這些粒子在這種區(qū)域可以泄露出去,并被炎癥區(qū)的巨噬細胞吞噬。由于這些粒子屬于金屬納米粒子,所以可以通過MRI檢測到。這種技術可用于癌癥或1型糖尿病胰腺炎癥病變。
我不會使用這種技術作為糖尿病的臨床診斷。臨床診斷還是通過血糖值比較好,因為MRI所需的費用比血糖檢測高很多。
這種MRI技術的優(yōu)勢可表現(xiàn)在幾個方面。
其中之一就是,利用一系列圖像測試藥物,這些藥物用于減緩或阻止自身免疫的攻擊。我可以利用MRI圖像來檢測指定的藥物(該藥物被假定為可以降低炎癥水平),幾個月后再通過MRI復查?,F(xiàn)在我可以看到,這種技術的反應比檢測的血糖值更靈敏,因為血糖水平會受很多因素的干擾;而MRI,讓我真正“看到”了我感興趣的東西,就是胰腺炎癥。
磁共振成像技術(MRI)
不幸的是,最近有一些藥物相關的試驗失敗了。有人聲稱,至少有一個試驗之所以失敗的原因是,研究人員試圖最大限度地減少潛在的副作用,給予的藥物劑量太低以至于沒有了療效。通過這項技術,我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個劑量的藥物仍然會減少炎癥水平(我們可以直接測量),同時沒有明顯的副作用。
這項技術的另一個潛在作用就是用于疾病預測。如果我正在進行一項預防疾病的試驗,我可以篩查出臨床疾病高危人群。這項技術可以減少報名參加試驗的數(shù)量,可能還可以減少試驗的持續(xù)時間。因此,我們能夠利用MRI技術篩查高危人群,雖然這仍然需要證明。
希望這種技術會推動更多的企業(yè)投資1型糖尿病研究。在器官水平進行檢測是比較困難的,但是這種疾病恰巧發(fā)生在胰腺本身,以前這一領域的研究非常困難并且成本較高。
我不知道,有些1型糖尿病患者在發(fā)病時,胰腺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眾所周知,多發(fā)性硬化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1型糖尿病也是這樣嗎?也許進展是不同的,也許我們需要以不同的方式來治療這些人。我不知道,因為我不能把人們的胰腺拿出來看了后又還回去。但是,通過這種可以檢測胰腺炎癥的非侵入性方式,我可以過一段時間就檢測1次,這樣,對于這種疾病病因的看法,會有一個更好的觀點。
1 型糖尿病的進展過程,還沒有被完全理解。我們知道,有些人天生就攜帶這種疾病的風險基因。很多人有這些基因,但只有極少數(shù)最終進展為疾病。顯然,還需要其他條件才能促發(fā)疾病,這個觸發(fā)點是什么?目前尚不清楚。
也許很多人進展到亞臨床時自身免疫系統(tǒng)關閉,或者病毒感染,或者飲食,或者其他的什么因素,導致某些人在某個特定的時間觸發(fā)了疾病的“攻擊”,然后,就像滾雪球一樣滾下山,類似于正反饋效應(一旦開始,程序就無法終止)?我們不知道。
一般情況下,抗體檢測數(shù)據(jù)表明,大多數(shù)確診的1型糖尿病兒童存在胰島素自身免疫反應。而大部分確診的1型糖尿病成人,存在GAD65(一種蛋白質(zhì))自身免疫反應,而不是胰島素自身免疫反應。也許,這兩個年齡組之間存在疾病相關的差異性。
這些問題非常復雜。胰腺炎癥過程是每個1型糖尿病患者都有的過程。而這項新技術,可以很好的觀察這一過程。
現(xiàn)在我們可以繼續(xù)前進,利用這項新技術,期待可以增進我們對1型糖尿病的認識,改進治療方法。
10.3969/j.issn.1672-7851.2011.07.013
美國喬斯林糖尿病中心
(莊稼英 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