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靜
(南京田家炳高級中學 江蘇 南京 210037)
《愛護水資源》探究型課堂設計
朱 靜
(南京田家炳高級中學 江蘇 南京 210037)
高中生正處于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敢于想象、敢于探索的年齡階段。但我國的高中課堂教學卻往往追求面面俱到——教師通過精細到位的講解,把知識灌輸給學生,這種做法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壓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求知欲。本教材的編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力求使課程內容能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但應試教育觀念仍然左右著中學教學,因此改革現(xiàn)有的課堂教學模式,長期以來成為廣大高中各科教師的追求。我們知道,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可由訓練而獲得提高。那么,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如何利用化學教材有意識地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呢?我用《化學與生活》中很多部分內容做了一些嘗試。下面就第四章第二節(jié)《愛護水資源》的做法與大家分享。
“水——二十億人生命之所系”這是2003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Water─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
水是一種極其寶貴的自然資源,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學生一出生就知道水、認識水,但了解水嗎?在學習這節(jié)內容前,我將班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分別給了一個有關水的問題,由學生通過各種資源獲取相關信息,然后回到課堂互相交流。三個問題是:我國水資源概況,水體污染及危害,怎樣做到依法治水。
調查我國水資源概況的第一小組通過網絡、報紙和走訪了解到:雖然地球上70%覆蓋著水,但能直接飲用的淡水資源比較少,僅占水資源的0.769%,與不斷發(fā)展的科學技術和生產對不斷增長的淡水資源需求之間,構成了一對矛盾;淡水資源分布不均勻,世界上有20多個國家缺水的現(xiàn)實,使人類水資源的利用面臨著挑戰(zhàn)。學生指出,雖然我國的總水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占水量僅居世界第八十幾位,再加上人為的污染,那么可以利用的水資源就少之又少了。因此有人預言21世紀的水將成為決定國家富裕程度的珍貴商品!學生們用大量的圖片展示了缺水的可怕情景,在其他小組的成員中引起了必然的震動。
研究水體污染及危害的第二小組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了解到:1953年日本的水俁病事件,造成眼睛失明、精神錯亂、身體彎弓,直至死亡,在當時發(fā)病人數(shù)283人,其中60人死亡;1972年日本的骨痛病事件,使許多婦女自殺;1986年劇毒物污染萊茵河事件,2000年羅馬尼亞含氰化物廢水泄露事件,蒂薩河及其支流內80%的魚類已經完全滅絕;2007年江蘇無錫藍藻事件使超市供不應求,飲用水和飲料頃刻間被搶購一空等等,都向人類發(fā)出了警示。通過對這些事件的原因、過程及后果的研究,學生們對水體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記憶深刻。為了進一步加深印象,認識愛護水資源的緊迫性,該小組的學生們走出校門去玄武湖檢測水質和去秦淮河邊觀察排污情況。讓同學們欣慰的是,南京的城中湖經過治理情況良好。南京的母親河在不同的地段情況不一樣,但南京政府已著手整治,今年已開始了水污分流的改造工程。他們把搜集到的第一手資料拿到課堂上交流,使同學們學到的東西較之從傳統(tǒng)的灌輸教學中得到的要多得多,也生動得多。
討論怎樣做到依法治水的第三小組首先對國家節(jié)水標志做了詮釋:由水滴、人手和地球構成,意味著人人動手節(jié)約每一滴水;然后查閱了有關水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了解到有 《水法》、《環(huán)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最后大家一致認識到依法治水是根本,控制水污染和改善水質是關鍵。
在討論改善水質的方法時,學生們的反應很強烈,有物理法、生物法、化學法等。學生對化學方法探究很有興趣,下面是他們的探究結果。
方法一:用明礬作混凝劑的混凝法
學生已知道,產生的Al(OH)3膠體帶正電,而水中懸浮顆粒大多數(shù)都是帶負電,當帶負電的懸浮顆粒遇到帶正電的氫氧化鋁膠體時會凝聚,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效果。
當學生們討論到這里時,有學生突然問道:我們學校的池塘很渾濁,能用明礬嗎?我說:“可以試試?!?/p>
方法二:酸堿中和法
常用試劑:熟石灰、硫酸
方法三:……
此時,內容已不局限于課本,課堂教學改變了常規(guī),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體。為尋求答案,他們基于課本但高于課本,利用現(xiàn)有的科技手段,搜尋、探究、討論、觀察、實驗甚至爭論,運用學過的化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這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知識積累,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發(fā)揮學生的分析能力非常有利,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狀態(tài),他的求知欲就會爆發(fā)。因此,適當改變教學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拓寬學生的視野是積極有效的。
1008-0546(2011)08-0069-01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08.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