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梅,劉 敏,馬 丹
我院采用負壓封閉引流(VSD)后Ⅱ期縫合治療難愈性腹部手術切口感染12例,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年齡52~70歲,平均62歲。均行腹部開放手術,其中上腹部4例,下腹部6例,會陰部2例。合并動脈粥樣硬化7例、糖尿病5例、肥胖4例、低蛋白血癥4例、貧血2例。創(chuàng)面面積5cm×4cm~15cm×13cm,均有大量滲出液,膿苔形成,常規(guī)細菌培養(yǎng)陽性。
2 治療 清除壞死組織、膿苔、膿液及滲液,用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沖凈創(chuàng)面;將VSD泡沫敷料(武漢維斯第醫(yī)用科技有限公司)修剪成創(chuàng)面大小形狀填塞于切口內,2根硅膠管置于切口外,生物半透性薄膜(英國施樂輝公司)嚴密封閉周圍皮膚邊緣5cm以上;將1根硅膠引流管連接床旁中心負壓引流瓶作持續(xù)吸引,維持負壓在-80mmHg,另1根硅膠引流管接生理鹽水500ml行創(chuàng)面沖洗,2次/d,防止敷料內小孔和引流管堵塞。VSD 7~10天后取出敷料,感染切口創(chuàng)面在局麻下用10-0絲線作Ⅱ期縫合治療。治療期間積極處理基礎疾病,加強全身支持,根據(jù)藥物敏感試驗結果使用敏感抗生素。
3 結果 12例切口創(chuàng)面經7~10天引流后感染均得到明顯控制,創(chuàng)面內膿苔消失,滲出明顯減少,有新鮮肉芽組織生成,Ⅱ期縫合后10~14天拆線,均愈合良好。整個愈合時間較傳統(tǒng)換藥明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和費用明顯降低。
典型病例:患者女性,65歲,身高152cm,體重100kg,Ⅱ型糖尿病,因患結腸肝曲癌行開放性右半結腸切除術,術后第3天切口出現(xiàn)感染,術后第5天拆開全部縫線使用傳統(tǒng)敷料引流效果不佳。使用VSD處理,7天后行Ⅱ期縫合,12天后順利拆線(見圖1~4)。
圖1 術后5天切口見大量滲出液,水腫明顯
圖2 VSD處理創(chuàng)面
圖3 VSD第7天,創(chuàng)面有新鮮肉芽組織生成,滲出明顯減少
圖4 Ⅱ期縫合后創(chuàng)面關閉愈合
和傳統(tǒng)單純敷料引流相比,VSD應用于感染傷口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1]:持續(xù)負壓引流保證了引流的高效性;醫(yī)用泡沫敷料和生理鹽水沖洗保證了引流的通暢;持續(xù)負壓能夠顯著加快感染腔隙的收縮閉合和感染創(chuàng)面的愈合;減少抗生素的應用,減少換藥次數(shù),縮短住院時間,從而降低住院費用;半透性黏貼膜有利于對傷口的觀察,便于護理。因此,對于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肥胖等基礎疾病和高齡患者在腹部手術后出現(xiàn)的切口感染,VSD是一種非常適宜并且優(yōu)勢明顯的新選擇。本組12例腹部術后切口感染經VSD治療7~10天后均得到明顯控制,創(chuàng)面內膿苔消失,滲出液明顯減少,有新鮮肉芽組織生成,為Ⅱ期縫合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通過Ⅱ期縫合能進一步加快切口愈合,避免植皮,減少瘢痕形成,從而進一步縮短住院時間。治療過程中我們有以下體會:(1)保證半透膜封閉的嚴密性,防止漏氣;(2)加強沖洗,防止泡沫孔堵塞,必要時可采用持續(xù)沖洗;(3)積極處理夾雜癥,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強支持。
總之,VSD能作用于難愈性腹部手術切口感染的關鍵,使感染創(chuàng)面轉變?yōu)榭梢圆扇、蚱诳p合的創(chuàng)面,達到I期愈合的效果,優(yōu)勢明顯,值得推廣。
[1] Morykwas MJ,Argenta LC,Shelton-BrownEI,et al.Vacuum-assisted closure:a new method for wound control and treatment:animal studies and basic foundation[J].AnnPlast Surg,1997,38(6):553 -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