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明生
陳毅三祭孫中山
文◎魏明生
1921年,陳毅等留法勤工儉學學生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法國政府驅逐回國。他先受川籍同學的委派,從上?;氐街貞c,為留法勤工儉學學生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奔走。1923年輾轉進入北京中法大學文學院,寓居西山,刻苦攻讀,同時擔任學生總會書記,領導學生運動,致力于國民革命,并且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北方區(qū)委負責人李大釗的直接領導下工作。
陳毅喜歡西山的松濤和流泉,更喜歡那皎潔的明月。他經(jīng)常登上西山的石塔,放眼遠望,使自己的革命志向一直“伸張到世界以外去”。3年多的西山生活,在他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中最難忘的,是在西山參加了孫中山的隆重葬禮。
1925年2月,孫中山為謀求國民革命之成功,偕夫人宋慶齡及隨行人員北上,因肝病發(fā)作,不幸于3月12日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病逝。他的離世,讓全國人民悲痛,國共兩黨組織社會各界隆重哀悼。
3月19日,孫中山的靈柩由協(xié)和醫(yī)院移至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安放在社稷壇的大殿里。按預定計劃,4月2日為出殯時間。上午9時,孫中山的靈棺緩緩移出社稷壇,孫夫人宋慶齡身著黑色夾袍,面罩黑紗,悲淚涔涔,乘坐一號黑色馬車,隨柩緩行。她的后面還有10輛車,排成一條長龍,在30多萬送靈民眾的夾道中,沿著西長安街,出西直門,赴西山本道。陳毅作為中法大學的代表,一大早就來到香山宋氏別墅,迎候孫中山靈柩的到來。下午4時,車馬絡繹進入玉泉山口,直抵碧云寺。陳毅在萬頭攢動的人群里看到,悲哀肅穆氣氛中車馬的喧鬧,喪儀的禮扎,挽聯(lián)的飛舞,人群的蠕動,“使我目不暇接”。陳毅特別注意到玉泉山口彩綢牌坊上綴著的“天下為公”4個大字,孫中山的偉大精神令他肅然起敬。
孫中山靈棺安放到碧云寺的石塔之中后,隆重的祭奠儀式已畢,參加葬禮的人們相繼離去。陳毅回到寓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激情驅動著筆頭,傾灑出6000多字的《西山埋葬》一文。幽閉西山公寓,他覺得西山的“四壁小屋”,本來“像一具棺材”,但是通過參加迎靈、祭奠,他看到了孫中山的精神之光:“萬幸,西山的道路近日重光了。吾族空前的英雄的遺骸,決定到西山來寄殯。在古剎石塔之中,于青天白日之下,寄放著為光明而犧牲的遺骸,山水為之生色?!彼舐暭埠簟敖邮苓@偉大的精神”,“為人的世界而戰(zhàn)斗”!他把這種激情凝聚成詩的語言:
◎1925年4月2日,陳毅與中法大學師生代表在香山迎候孫中山靈柩的到來
你是一個淚盡了的鮫人!
你是一只血干了的夜鶯!
你是光明的戰(zhàn)士!你是民族的母親!
……
試看國門,已被外寇擁進!
試看國土,已被外寇并吞!
你如今歸休了,能安否,你的亡靈?
誰是你的后身,能秉著你的精神?
誰是你的后身,能守著你的遺命?
又誰能如你一樣,完畢了革命的工程?
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李大釗,把年輕的陳毅當作黨的重要骨干培養(yǎng)。李大釗指派陳毅到中共北京地委國民革命委員會工作,擔任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執(zhí)行委員,主持日常工作。陳毅不辱使命,加緊工作,使北京市黨部的國民黨員由不到1000人很快發(fā)展到2600多人,并從中培養(yǎng)了一批積極分子,發(fā)展為共青團員,有的還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為發(fā)揚孫中山的革命精神,加速國民革命,北京市黨部于1926年2月5日召開第十六次會議,決定成立孫中山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大會籌備委員會,以李大釗、于右任、李石曾、蔡元培等21人為委員,所設各股股長也大多由有聲望的人士擔任。陳毅雖為文書股成員,但他主持國民黨市黨部的日常工作,實際上大小事務都由他具體負責。陳毅為搞好這次紀念活動,進行了周密的策劃。按照他的設想,除紀念儀式而外,還安排了孫中山銅像奠基、各校學生連日列隊祭奠、公開征求黨員等活動。對于紀念大會會址的選擇,陳毅更是別出心裁。他認為,辛亥革命的偉大成果是推翻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孫中山功不可沒,如果能在故宮舉行孫中山周年紀念,豈不是更有意義?李大釗支持他的想法,并叫他通過李石曾去打通故宮的關系。經(jīng)過努力,終于獲準在故宮太和殿舉行孫中山逝世周年紀念大會。
從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起,故宮已關閉了15年,到處積滿了塵垢,太和殿也不例外。陳毅組織人到太和殿進行大掃除,清除垃圾,整理桌椅板凳,張貼標語、對聯(lián),在殿前掛起了由各校學生制作的一面萬國旗,在天安門正中扎起了一個五彩牌坊,其中鑲嵌著“北京各界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周年大會”會標,使古舊的故宮煥然一新,充滿了生機。
1926年3月12日,紀念孫中山逝世周年大會如期舉行。按照議程,首先是由社會名流組成的大會主席團進行公祭。主席團成員先到一個臨時搭起的木棚內(nèi)為孫中山銅像奠基,接著整隊進入天安門,在太和殿前舉行祭奠儀式,于右任宣讀悼文,全體唱哀歌(李大釗作詞),孫中山的孫子致答詞。主席團公祭畢,陳毅帶領國民黨北京市特別黨部的2000多名黨員舉行紀念儀式,接著是北京市總工會等300多個社會團體依次致祭。
12日的紀念大會之后,13、14日連續(xù)兩天是各校學生到太和殿列隊祭奠。3天時間,參加紀念活動的群眾達到70多萬人次,發(fā)出各種宣傳品20多萬份,征集國民黨員2000多人,其中包括女黨員100多人。這次紀念活動對國民革命的宣傳,無論廣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成為向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的一次大示威。廣大民眾通過這次紀念活動受到極大鼓舞,4天后在天安門舉行“反對八國最后通牒國民大會”,抗議日本帝國主義的軍艦侵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及美、英、日、法、意、荷、比、西等八國無理通牒中國的罪行。帝國主義者和封建軍閥驚恐不安,惱羞成怒,即將槍口對準請愿群眾,制造了震動全國的“三·一八”慘案,革命志士仁人對孫中山先生進行著血的祭奠。
◎1926年3月12日,紀念孫中山逝世周年大會在故宮太和殿舉行
陳毅在“三·一八”慘案中暴露了共產(chǎn)黨員身份,經(jīng)李大釗周密安排,于1926年夏天轉移回川,到萬縣策動四川軍閥楊森支援北伐戰(zhàn)爭。萬縣“九五”慘案以后,陳毅根據(jù)中共重慶地委指示,和劉伯承、朱德一起參與領導瀘順起義,年底到合川,任鄧錫侯部第三師政治部中校組織科長。
陳毅以第三師的軍事政治訓練為重點,積極抓兵運工作。他幾乎每個星期都到訓練班上課,講國民革命,并利用課前課后的休息時間找學員和軍官談心。由此,他與許多官兵建立起友好親密的交往關系,培養(yǎng)了一批積極分子,在學員中發(fā)展黨員,建立了一個中共合川小組。
1927年3月初,孫中山逝世兩周年紀念日將到,三師政治部準備召開紀念大會,由組織科和宣傳科具體操辦。陳毅和宣傳科長范英士一起,為開好這次大會,進行了周密的準備工作。他們把工會、農(nóng)會、商會、學生會的代表和軍事訓練班的學員代表請到政治部,要求各方面的骨干分子積極行動起來,廣泛動員各界民眾參加紀念大會,并組織好各界代表上臺演講,內(nèi)容以國民革命歌的歌詞“打倒列強,除軍閥”為中心,不能偏題。大會會場選在合川瑞山公園球場,陳毅親自去現(xiàn)場觀看,指導會場布置,親筆題寫了會標。
3月12日開會那天,主席臺正中掛著孫中山像和陳毅題寫的“孫中山精神不死”7個大字,臺前懸掛著“孫中山先生逝世兩周年紀念大會”會標,會場周圍旗幟飄揚,莊嚴肅穆。當?shù)厣鐣骱透鹘缛罕娵x躍到會,加上各校師生和軍事政治訓練班的學員,共計1000多人參加了大會,隆重而熱烈。
大會由范英士主持,陳毅在會上發(fā)表了演說。他首先對孫中山的生平業(yè)績給予高度評價:孫中山之所以偉大,全在于他的進步性,他順應歷史潮流,使革命形勢不斷向前發(fā)展;孫中山組織興中會,后來組織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專制政體;以后又把同盟會改組為中華革命黨,一次比一次進步,這都足以說明他的進步性。他的革命功績,具有深刻的意義,足以彪炳史冊,光耀千秋?,F(xiàn)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勢如破竹,節(jié)節(jié)勝利,也是實行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因此,合川軍民應當奮起支援北伐,打倒列強,鏟除軍閥,救國救民,爭取革命的最后勝利。
陳毅在演說中重點宣傳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三大政策,使到會聽眾受到極大鼓舞,贏得陣陣熱烈掌聲。
會后,第三師以及軍事政治訓練班的進步官兵與合川工農(nóng)和學生的交往更加頻繁,有的還到城郊走訪農(nóng)民,共同支援北伐,使合川的革命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
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是中國20世紀的第一位偉大人物。陳毅在少年時代就非常崇敬孫中山,他到法國勤工儉學之前,在上海速讀《孫文傳》,深深地為孫中山“天下為公”的思想所感動。陳毅回國后,輾轉到北京,又從北京來到重慶,先后在西山、故宮與合川,三次參加祭悼孫中山的活動,留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佳話。
【責任編輯/楊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