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自愈力,人們其實并不陌生,感冒了,腿腳碰破了,不管它,過幾天傷病就會自己好了,也就是說自愈了。如果你留意一下,還會發(fā)現自愈力更多神奇的作用。
人與生俱來有自愈能力
自愈系統(tǒng)包括免疫系統(tǒng)、應激系統(tǒng)、修復系統(tǒng)(愈合和再生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等若干個子系統(tǒng)。當人體自愈系統(tǒng)運轉起來后,需要對身體的資源進行調度,重新分配,這種調度是一種折中技術,有可能以減低身體某些機能為代價,甚至暫時關閉某些機能,以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而將養(yǎng)分分配給身體急需的部位,待病患消除后,再恢復正常。這些調度極其復雜和精密,許多還不被認知,可能會涉及整個人體。
有病時,不要越過自愈系統(tǒng),隨意地介入、干擾人體的自愈系統(tǒng)。人生病后往往食欲不振,就是“調度”的一種表現,是消化系統(tǒng)獲得的養(yǎng)分供給少了。這時人應該吃些容易消化的高營養(yǎng)食物,不要加重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比如人剛骨折時,不要立刻進補大骨頭湯等,因為這時機體會立即產生一種讓骨傷愈合的能力,若進補了,這種能力就被抑制了。
營養(yǎng)支持可讓自愈力復蘇
一般性的疾病,機體能充分應付,如甲型肝炎,大多數人都能不治而愈。但病情嚴重時,需要增加額外的支持,如對自愈力的“營養(yǎng)支持”。
很多疾病,最終都歸結于細胞的不健康,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癥、骨質疏松癥、腸胃疾病,甚至皮膚出現痘、斑,以及便秘、體臭、口臭等。
因此,修復已受損的器官或組織細胞,往往就成了治病的目的之一。自愈力中的修復力,是自發(fā)的行為,但如果沒有營養(yǎng)的支持,就無法完成修復任務。那細胞修復需要怎樣的營養(yǎng)支持呢?
要增加活化因子?;罨?,即增加細胞的合成作用?;罨蜃佑芯S生素、微量元素以及植物中的生物化學物質等,它們是細胞新陳代謝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物質。比如微量元素鋅,可影響基因表達、信號傳遞以及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參與細胞蛋白質的合成;維生素B1,參與細胞的能量代謝等。
要增加代謝因子。代謝,就是解毒,細胞合成時所產生的毒素,要盡量排出體外。當細胞因積聚毒素過多而疲憊的時候,這時候再增加營養(yǎng)只能起副作用,唯有增加代謝因子的攝入,把毒素排出去,才能提升細胞的新陳代謝能力,加速細胞的繁衍能力。毒素主要是指自由基,所以代謝因子一般就是指抗氧化劑。比如,維生素E和C、胡蘿卜素、番茄紅素、大豆異黃酮等都是自然界很強的抗氧化劑。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細胞的生命有一定的周期,一般為6~8個月,所以,營養(yǎng)支持要打持久戰(zhàn)。合理的營養(yǎng)調理,是很多疾病得到控制、緩解或治愈不可缺少的措施。
有些病癥是自愈力運轉的表現發(fā)燒不一定是壞事
發(fā)燒是免疫反應的過程,是自愈系統(tǒng)運轉的結果。
引起發(fā)燒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應。人體通過發(fā)燒來促進新陳代謝,獲取更多的能量來對敵作戰(zhàn);抑制某些病菌的繁殖,因為某些病菌在超過37℃的環(huán)境中就會死去。
如果一發(fā)燒就服退燒藥,這樣就破壞了自愈力——免疫系統(tǒng)的努力。一般來說,低于39℃的發(fā)燒,不會引起體內環(huán)境的紊亂而造成損傷,所以建議最好在腋下溫度超過38.5℃時再服退燒藥。
自愈措施:發(fā)燒并不會燒壞身體,但是會把身體儲藏的養(yǎng)分耗盡,從而導致身體衰弱。所以發(fā)燒時要多休息,多飲水排毒,補充足夠的能量和營養(yǎng)物質,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
拉肚子別亂吃止瀉藥
一般人腹瀉,立刻想到是吃壞肚子了,于是就服止瀉藥。其實,腹瀉有時也是自我防御的表現。有一種沒有腹瀉的痢疾,病情要比一般的痢疾嚴重,原因就是沒有通過腹瀉把毒素排出去。如果腹瀉時過早地使用止瀉藥,實際上是干擾了機體的自我平衡。
止瀉藥是拉肚子拉得很厲害時“治標”的方法,況且多數腹瀉都是病毒引起的,而對于病毒性感染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唯有靠自愈力的努力。
自愈措施:一般腹瀉時,應該禁食,讓腸胃休息,但需適時補充水分及各類維生素、礦物質,避免脫水、休克。
總之,對待疾病,不能光依賴藥物,而要想辦法給自愈力及時的支持,讓自愈力逐漸復蘇,讓機體的生命系統(tǒng)慢慢地恢復正常,尋回自己渴盼的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