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一:所有的孩子都該有零用錢
在一年級甚至更早些時期,就可以開始給孩子適量零用錢,禁止談論金錢只會讓孩子在金錢問題上無知。當然,在給孩子零用錢的同時,應讓他們知道零用錢的作用和保管方法,充分發(fā)揮零用錢的教育功能。零用錢可固定由某人發(fā)給孩子,不得向其他人再要。
年紀較小的孩子,零用錢可由父母代為保管和記賬,想要買東西時,可向父母申請,由父母陪同孩子一起選擇購買。開始學算術后,可以適度由他們自己支配,鼓勵他們參與家庭事務,這樣也可培養(yǎng)孩子進行預算和制定開支計劃的能力。
小學階段,可按周給孩子零用錢,家長可指導他們簡要記錄零用錢的去向,協(xié)助其有計劃地支配零用錢。這個時期,孩子的零花錢一般可用于購買早點、零食、學習用品,以及能體現興趣愛好的玩具。
中學后,可按月給孩子零用錢,讓孩子做好零用錢的使用計劃,并適度監(jiān)督。這個階段,可將孩子購買衣服、鞋帽等日常用品的支出作為孩子的零用錢,設置購買標準,如超出標準,則孩子得從其他收入中支出,培養(yǎng)孩子計劃用錢的習慣。
原則二:家長需要做指導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標準,如一群10歲左右的孩子,有些家庭一周給的零用錢是20元,另一些家庭是50元、100元,甚至更高。在孩子自己所處的群體中,他們可能會很快知道彼此零用錢的數目,這會讓部分孩子產生一種失落感。這時,家長要及時和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家庭的價值觀,不亂攀比,并讓他們理解有計劃地使用零用錢的意義。
如果孩子總是在約定期限之前花完零用錢,家長就必須好好琢磨其中緣由了。是零用錢給得太少,還是孩子的支出方面存在問題,花在了一些不該花的地方?要教會孩子如何討價還價,購買經濟實惠、性價比高的東西,也可以讓孩子知道從哪些渠道及地方可以購買到價廉物美的東西。比如,可帶孩子一起去購物,跟孩子一起享受貨比三家的過程,分析如何選擇不同價格的相似商品,并讓孩子一起做決策。
零用錢給了孩子, 支配權就屬于他們了,只要花在合理的地方,家長都不應干涉,但家長需經常對孩子零用錢的用途做一些建議,讓孩子學會分清“想要”、“需要”和“愿望”的區(qū)別。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的零花錢未花費在日常生活、學習及興趣愛好上,而是購買一些不良用品,或用于其他不當用途,如購買過多的電子游戲卡、煙酒等,或是支付報酬請人幫忙做作業(yè)等,家長就必須及時制止,防止孩子誤入歧途。
使用零花錢避免兩誤區(qū)
誤區(qū)一: 將零用錢作為獎罰的手段
如果零用錢被作為做家務的獎賞,容易讓孩子對錢產生一種狹隘而粗俗的觀念。 還有很多家長會用零花錢作為交換條件來讓孩子做某些事情,甚至很多事情都是孩子本應該做的。比如,作業(yè)做得工整干凈獎勵2元,好好吃飯獎勵1元,自己系鞋帶獎勵1元等。家長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勞動觀念,讓他們懂得獲得報酬的基本條件是為他人提供了服務。
誤區(qū)二:將零用錢和學習成績及其他活動掛鉤
孩子成績好,特長突出,有興趣愛好,可培養(yǎng)孩子的個人成就感和滿足感,而不能讓其養(yǎng)成從家長手中掙錢的壞習慣。家長獎勵的方式可采用外出吃飯慶祝、旅游獎勵、購買某件孩子喜愛的物品獎勵等。這樣,既鼓勵了孩子奮發(fā)進取,又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增長見識。
責編/宿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