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能生錢,這是資本市場的一般規(guī)律,但“抓雞不成蝕把米”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閑錢的人越來越多,把錢存在銀行里,覺得利息太少。便把目光投向資本市場,捕捉各種能夠獲取高額利潤的信息和機會,躍躍欲試,摩拳擦掌,時刻準備到資本市場里去搏擊一番。
然而,投資理財從來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有人把所有的積蓄都排隊買了國債,當時覺得喜滋滋的,可是,隨著存款利息的幾次上調(diào),存款收益超過了國債,買國債者便后悔不已;“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是不絕于耳的提醒,可是,確有許多人置若罔聞,經(jīng)不起股市天天飄紅的誘惑,紛紛開戶炒股,竟有人干脆退掉保險,拿出錢來買股票;聽說買基金風險小、賺錢多,便東求西借籌集資金買基金,結(jié)果是各家商業(yè)銀行的儲蓄所里人頭攢動,幾乎都是詢問、買賣基金的“投資人”。
投資理財需要理智。資本市場能夠帶來剩余價值,所以就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涉足資本市場要謹慎小心,量力而行,最忌諱的是盲目、沖動,執(zhí)迷不悟??吹絼e人賺錢,不要眼紅;市場波動,不要跟風;別人狂熱,咱要冷靜;賺錢時,不要太貪婪;賠錢時,不要賭老本。投資理財,勿忘理智,要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否則,容易誤入歧途。付出沉重代價。
投資理財需要學問。哪個行當有哪個行當?shù)膶W問,資本經(jīng)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投資理財也是有學問的。每個投資者都需要認真學習,掌握相關知識,把握內(nèi)在的規(guī)律,努力做到游刃有余。投資理財時,要選擇自己熟悉的項目,去賺自己擅長賺的錢。對于自己陌生或看不準的投資項目,一般不要涉足,即使準備投資也要先進行必要的學習、了解和考察,然后再適時進入。投資理財還要善于把握時機,掌握技巧,“該出手時才出手”,該收手時也要收手。有時是需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有時要實行“多樣化”,又不能“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全靠自己的準確判斷和恰當把握。
其實理財和消費本為一家,理智消費和聰明理財是連在一起的,為什么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勤儉治家”是一個美德并成為治家金律,就是要人們在消費時想一想,理智一點。理財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幻想一夜暴富是絕對的風險。理財是一門學問,無論錢多還是錢少,只要能夠把握好,積少成多總不是一件壞事,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為”,理財也是一樣的,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有理性投資,拒絕盲從,合理計劃,避免浪費,才能做好投資理財,從而巧妙聚錢財。
(責編: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