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今年45歲,安徽人,是個木工。20年前在做工時不小心撞到了一支鋒利的竹簽,鉛筆粗的竹簽直接刺入他的左側臀部。當時,工友們手忙腳亂地把他送到當地醫(yī)院救治。醫(yī)生檢查后發(fā)現,鋒利的竹簽從他臀部距肛門7厘米處斜刺而入,穿透直腸,深達10厘米。由于當地醫(yī)療條件的限制,醫(yī)生只是把竹簽從他身體內取出,簡單地給他進行了包扎。
由于竹簽對身體的傷害并沒有完全修補,便留下了禍根,從此以后老何就一直飽受病痛的折磨。肛門時有腫痛,經常有膿水溢出,同時伴有低燒。老何到多家醫(yī)院就診,但因為當時竹簽刺入的部位太深,導致后來的感染灶較大較深,如果手術治療,醫(yī)生擔心術后影響肛門括約肌功能,導致大便失禁,故一直采取保守治療,但是療效不明顯,嚴重影響了老何的日常生活。
經人介紹,老何輾轉來到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肛腸外科就診。在門診,經過老專家曾懷欽醫(yī)師的認真檢查,配合磁共振檢查,確診老何的情況為“高位復雜性肛瘺”。由于病程時間過長,不只瘺管內口較深,且有四個支管,建議他住院治療。收入病房后,肛腸科主任張波博士及陳浩主治醫(yī)師為了盡快給老何解除病痛,認真研究手術方案,對比幾種治療方案的利弊,最終決定為老何采取“保留括約肌虛掛線及對口引流”的手術。這種方法既可以完全清除感染灶及瘺管管道,又可以保護肛門括約肌功能。
張ePMRsUGK6HyhAtgS+9HHfg==波主任介紹,掛線療法是中醫(yī)肛腸外科的一種特色療法,是高位及復雜性肛瘺的主要治療手段。而“虛掛線”療法則是舍棄傳統(tǒng)掛線的慢性勒割作用,更強調掛線的引流作用。即采取掛線引流而不緊線,后期拆線,故稱為“虛掛”或“浮線”。通過掛線引流使膿腔引流通暢,同時保留外括約肌的完整性,最大程度地保護肛管的生理結構,術后肛管外括約肌肌環(huán)保持完整,不會造成肛門失禁的問題。
醫(yī)生給老何采用這種方法治療后,效果十分明顯。同時應用“長效鎮(zhèn)痛技術”,使老何在術中及術后的排便、換藥過程中,痛苦也非常小。在醫(y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經過20余天的換藥治療,老何傷口愈合良好。折磨他20多年的病痛終于被解除,老何開開心心地出院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