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晚年得閑,喜歡侍弄花草,把院子料理得像個大花園,門前是石榴,窗臺上擺的是盆花,花壇里五彩繽紛的花爭奇斗艷,天井里種著各色高大的喬木,墻根各種竹子四季常青,房檐下飛著活蹦亂跳“咕咕”吟唱的鴿子……鄰居們來我家串門,對父母晚年的情趣不住地夸獎。父親則興高采烈地回答:我們老兩口不會像孩子那樣寫詩,但我們卻以詩意的方式生活,快樂地歡度自己的老年歲月。
老父發(fā)自內(nèi)心的話語,透露出他對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折射出他晚年生活的觀點。正如余秋雨所描述的“人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經(jīng)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萬丈紅塵已移到了遠處,寧靜下來的周圍環(huán)境和逐漸放慢了的生命節(jié)奏構(gòu)成了一種總結(jié)性、歸納性的和聲”,于是,詩意的生活方式便成為父母這些老年人安度晚年、釀造情趣的選擇。以詩意的生活歡度老年歲月,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從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年人要以詩的方式生活,笑臉看人世間的忙碌,希望地看后輩們的來去;在花草叢中淘取花香,于春夏秋冬感悟四季。老年如詩,詩如生活,老年人在詩意的生活中自娛自樂,不僅能悟透人世的滄桑,而且還能品出生活甘苦,在詩意中回味過去、展望未來,為自己尋找一種溫暖如春的生活意境。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孔子帶著學(xué)生到郊外的田間散步,看見一位老者在田里撿拾麥穗,口里還哼著謠曲,他們有些不解。于是,子貢上前問道:“老伯,您這么大年紀(jì),還在田里拾麥穗,真可憐啊,怎么還會高興地唱歌呢?”老人笑著回答:“我雖然貧窮,但我心安理得,所以我沒有煩惱,心里只有歡樂的歌,感到生活得很快樂?!?br/> 個人的興趣愛好各有差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就各有各的特色。比如,有的人喜歡養(yǎng)花喂鳥,有的喜歡釣魚下棋,有的喜歡寫詩畫畫,有的喜歡跳舞唱歌,有的喜歡字畫古董……其中的樂趣和境界就各有各的不同,詩意的生活方式就大相迥異。
我認識的一位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的樂趣就十分簡單和隨意,可以說任何老年人都能做到。他每天早晨起床后,洗漱完畢就打掃室內(nèi)外的衛(wèi)生,把整個樓道清理得干干凈凈,既鍛煉了身體,又得到鄰居的稱贊。然后便陪著老伴逛農(nóng)貿(mào)市場,一邊鍛煉走路,一邊觀賞城市風(fēng)光,到市場后看琳瑯滿目的商品,姹紫嫣紅的蔬菜水果,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選些喜歡的水果,買些新鮮的蔬菜,老兩口一前一后,提在手里搖搖晃晃著,心里非常愜意。回家后邊吃早飯邊看央視的“朝聞天下”,從時政要聞到天下趣事,看得清楚明白,心里亮堂。十點之后,他就開始每天樂此不彼的習(xí)慣和愛好,讀書看報或是打開電腦查資料,接著便動筆寫點隨感或憶舊之類的文章。對于寫作,他介紹說雖然寫得不好,但能匯集觀感、分析社會、體味人生、抒發(fā)胸懷,深感此舉不乏自得其樂的情趣。
老友這種雖平常但已養(yǎng)成習(xí)慣的晚年生活,我認為就頗有浪漫的詩意和無窮的快樂。像他這樣,人到老年,離開了緊張繁忙的工作崗位,遠離了競爭的激情、業(yè)績的榮耀和工作中是是非非的煩惱,生活變得如一汪秋水,閑淡而恬靜,于平常中尋樂,在清閑中充實,細細品味起來,倒也不乏激情和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