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嶸教授于1月25日在新浪開設了“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的微博,使春節(jié)期間網絡沸騰。網友們不停地轉發(fā),引起了民間和一些地方政府的廣泛重視。一些父母也確實得到了幫助,得以和失散的孩子團聚。
這一網民的集體行動,顯示了覺醒中的公民社會的力量,可圈可點。但是,乞兒問題并不會由此解決。乞兒作為一個社會現象,目前還很少有人進行過深入研究。在等待細致的調查出來之前,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常識進行推理:如今中國社會處于高速流動狀態(tài),大量農民工遠離家鄉(xiāng)打工,出現了大量“留守兒童”。即使孩子跟著父母走,在異地他鄉(xiāng)父母一忙就疏于看管。這些都給人販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另外,貧困更是個顯而易見的原因。
這BGnI/VpfhQyEqjC7uEwSFTHrUbABvjAkwwMMCZRPIOw=就使治理乞兒變得異常復雜。有網友指出,簡單地禁乞恐怕會把事情搞得更糟。我?guī)啄昵皩戇^一篇報道:一位四川女孩四肢被嚴重燒傷,走投無路隨著父母乞討,在央視大門前被路過的一美國博士生看到。這位美國人由此放棄了當教授的機會,收養(yǎng)了這位女孩,并帶回美國治療,耗資幾百萬美元,全由慈善組織買單。從治療的結果看,她如果沒有這些機會,恐怕活不下來。乞討救了她一命。
這就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難題:對父母無法養(yǎng)活或身體殘疾的孩子來說,乞討是他們的生存機會。但是,這樣的生存機會,也給了人販子機會:他們不僅拐賣兒童,而且戕害孩子的肢體,使之成為乞討機器,甚至出租出去。社會在幫了一些孩子的同時,卻可能無意中害了另一些無辜的孩子。
在我看來,要解決這一難題,就必須建立普遍的兒童福利制度。我在美、日生活了將近17年。即使是在這樣的發(fā)達國家中,乞討也是很Tm9Pp/gpDf9gi/328iHRBg+a8R1dzPhkr5GjLwoEWdA=常見的現象。我在日本住在無家可歸者收容中心附近。讀研究生時在紐黑文住了九年。當地的無家可歸者也是美國有名的。但是,我?guī)缀鯊膩頉]有見過兒童乞討。為什么?其中一個原因是,成人有乞討的權利。但未成年人則要接受別人的照顧。孩子出來乞討,父母首先有責任。父母如果擔負不了撫養(yǎng)的責任,則國家會來擔負。即使在還沒有全民醫(yī)保的美國,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一出生還是有醫(yī)保,并且可以保持到十八九歲。
中國已經步入中等發(fā)達國家。對兒童的基本福利應該有所保障。凡是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都應該在醫(yī)療、教育和生活這三方面獲得基本的保障。當我們看到街上的乞討兒童時,首先要確定其父母是誰,并幫助他們到有關部門登記,給孩子體檢、注冊上學,使其得到基本的生活補助。如果有了這些父母還指使孩子乞討,則會失去撫養(yǎng)權。這樣,絕大多數孩子就不會出來乞討,人販子一旦把孩子推出來乞討,就很容易被發(fā)現、抓住。
乞兒現象,多少反映了近30年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失衡。比如,那些遠離家鄉(xiāng)的農民工,本是中國經濟起飛的頭號功臣。但是,我們的社會沒有給他們提供基本的后勤支持。大量的乞兒,恐怕還是他們的子弟。現在到亡羊補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