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懂些什么?小孩子什么都懂!寶貝們敏感地從父母的關(guān)愛中汲取應(yīng)對世界的能量,這種能量叫做安全感……
在生活中,我們無法逃離感情和關(guān)系的網(wǎng)。為什么有的人可以和陌生人迅速熟絡(luò),但是卻總在戀愛問題上摔跟頭?為什么有的人對身邊的親密愛人視而不見,但總是對逝去的感情念念不忘?為什么有的人很想和孩子關(guān)系融洽,但總是以怒氣沖沖收場?
一談到這些與親密關(guān)系相關(guān)的話題,精神分析理論最擅長的視角是把目光回溯到童年。遇到問題,就喜歡在童年期找找原因。事實上,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在年幼時期建立起來的依戀風格意義重大,影響著他日后與人交往的模式。
什么是依戀風格?
在寶寶出生的頭幾個月里,養(yǎng)育者對小嬰兒的照顧、關(guān)注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動,幫助小嬰兒逐漸建立起對養(yǎng)育者的情感依戀。他的需求是否能夠及時得到滿足,他的情緒是否能夠得到足夠的安撫,都影響著他對這個世界充滿怎樣的期待。
艾斯沃斯提出了陌生人情境測驗,對1歲的小寶寶們進行行為測試。1.他讓小寶寶們和媽媽一起待在游戲室里玩;2.然后媽媽裝作有事,很自然地離開 ;3.最后,媽媽再回到寶寶身邊。實驗者記錄寶寶在這3個階段的反應(yīng),并與之后的發(fā)展進行比較。這期間,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了4種不一樣的依戀風格。
如何讓孩子擁有安全型的依戀風格?
研究證明,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會更受人歡迎,內(nèi)心有力量面對各種困難。這種依戀風格的建立,與嬰兒早期養(yǎng)育者的撫養(yǎng)方式特別有關(guān)系。因此,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有必要不斷地幫助孩子建立更穩(wěn)固的安全感。
無條件積極關(guān)注
孩子小的時候,他會用哭聲表達自己的需求:餓了,困了……這個時候,養(yǎng)育者敏感的照顧,是小嬰兒獲取安全感最重要的途徑。當孩子漸漸長大,難免會遇到不如意,遇到挫折和失敗。當他還在積蓄能量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并不是那么堅強,家長的撫慰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做父母的沒有不希望孩子好的,但有時候一不留神說出口的話就傷了孩子的心。孩子們需要的是父母無條件的積極關(guān)注,那是一種無關(guān)乎結(jié)果的關(guān)心,是對孩子本身的愛,而和他的成績,他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他一切的附屬品無關(guān)。
鼓勵男孩表達自己的情緒
接納真實的自己,是孩子們獲得安全感重要的一步。每一個人都會有高興的時候、難過的時候、激動的時候、憤怒的時候。每一種情緒都是真實的存在,如果我們內(nèi)心的安全感不夠,不確定表達情緒以后別人的反應(yīng),我們就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偽裝自己的表現(xiàn)。一般來說,女孩子難受的時候會用流眼淚的方式來宣泄,然而由于社會對男孩的期望,他們大多比較隱藏自己的情緒。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父母平時可以教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心情,讓孩子知道爸媽不高興的時候也需要釋放情緒。當孩子的情緒有處釋放的時候,當他了解到自己并不會因為一時“軟弱”而被嫌棄的時候,他的安全感也就隨之增加了。當然,父母的行為也不要過于讓步和遷就,不要讓孩子將情緒表達變成控制他人的工具。
給孩子足夠的父愛
如果說母親會更多地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安撫他們的情緒的話,那么父親角色的精彩之處在于,父親會和孩子玩更多刺激性的游戲,會帶給孩子更多的新鮮感。性別角色的不同,讓孩子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愛,也學著和不同性別的人相處。父親角色對孩子的影響是長期和潛在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成年人平時和母親交流比較多,似乎都感覺不到父親的存在,但是一旦父親去世了,就會體會到父親在自己心目中的分量,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一舉一動其實一直深深地受著父親的影響。
這提示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的角色不可或缺,對孩子建立安全感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也常常存在意外,在有些單親家庭里是沒有父親的,但只要有父親角色的存在,扮演這個角色的人可能是媽媽,也可能是爺爺、叔叔或者其他人,他們對孩子的愛、包容和信任一樣可以幫助孩子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