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關美國著名作家賽珍珠的傳記《Pearl Buck in China》(暫譯《賽珍珠在中國》)已在國外出版,幾乎同時間,她的代表作《大地》三部曲、《母親》等也接連在國內重印上市。時隔37年之后,這位被譽為“自13世紀馬可。波羅以來寫中國故事最有影響力的女人”,她的人生以及她與中國的美麗情緣再次回歸人們的視線。
賽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1892年~1973年),一個充滿中國文化韻味的名字,它的主人卻是一個美國人。她生于美國,長于中國,開口說的第一句話是中文。當她得知自己用英文書寫的描寫中國農民故事的小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時,她脫口而出的是一句漢語:“我不相信?!辟愓渲檎f美國是她的祖國,中國則是她的故鄉(xiāng),她的一生都在這兩種文化中擺蕩。
搖籃中開始的漂泊
4個月大的賽珍珠尚未睜開雙眼看清自己的出生地,便被父母帶上了船,遠赴中國。這是這位女子與中國未來80年間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開始。
那是一個晴朗的夏日,1892年6月26日,一名女嬰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呱呱落地。她的到來,對于已經失去了3個孩子的父母而言,無疑如珍珠一般寶貴,他們把她看成是上帝給予的安慰,于是為她取名珀爾·康福特·賽登斯曲克(Pearl Comfort Sydenstricker)。同時,長期在中國傳教的父親又根據(jù)英文姓氏的中文發(fā)音,為她取了個地道的中國名字——賽珍珠。
賽珍珠的父母是基督教徒,父親安德魯自小便立志做一名傳教士,母親凱麗因為家族的傳統(tǒng),也天生具有強烈的宗教意識,于是,為了達成遠赴中國傳教的意愿,他們走到了一起,兩人更在新婚后不久便不顧親人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前往中國。那時的中國正值清末,政局動蕩,起義四起,自然災害頻繁。
異國他鄉(xiāng)的生活“擁擠、骯臟、貧困和充滿敵意”,安德魯認為這是在磨練自己,可是妻子凱麗卻越來越無法忍受,尤其是在1890年,凱麗在很短的時間里因為無法防治的熱病而接連失去了3個孩子,無盡的喪子之痛一下子擊倒了她,他們不得不選擇回國休養(yǎng)。也正是在這段平靜而又憂傷的休養(yǎng)期,賽珍珠出生了。那時的賽珍珠對自己周圍的一切一無所知,4個月大的她,尚在襁褓之中便被父母帶上了輪船,橫穿大西洋,踏上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那時的她還不知道,她要抵達的地方將會成為她一生的牽盼——中國。
賽珍珠的童年從中國的鎮(zhèn)江開始。與當時大多數(shù)白人的選擇相左,賽珍珠的父母沒有住在租界區(qū),而是選擇和普通的中國人生活在一起,于是小時候賽珍珠的生活幾乎與周圍的中國孩童一樣。她在講英語之前便先學會了說漢語。和當時所有讀私塾的中國孩子一樣,賽珍珠從小便在先生的教導下誦讀孔孟之禮。閑暇時,她會整天纏著保姆王媽要聽《西游記》、《水滸傳》的故事,有時候王媽忙于家務活,賽珍珠就上街聽說書人講故事。說書人要收錢,小賽珍珠毫不吝嗇,從口袋里掏出一大把零花錢放到盤子里,然后便坐在小凳子上津津有味地聽上一天?;丶业穆飞希龝貏e留意挑著擔子叫賣的小販,一聽到“麥芽糖”,就會飛快地跑過去。這種亮晶晶、黏糊糊的小吃,賽珍珠特別喜歡,看著小販用木棍攪動著麥芽糖就會十分開心,這樣純粹的一段時光,賽珍珠在日后的自傳里寫來都感慨萬千。
可是,這樣幸福的童年時光也有陰影。1900年。賽珍珠8歲那年,義和團運動爆發(fā),八國聯(lián)軍侵華,她忽然發(fā)現(xiàn)平日里和她要好的小伙伴們再也不肯跟她一起玩了,走在街上,更會有小孩淘氣地跑過來喊她:“小洋鬼子!”雖然賽珍珠會毫不客氣地回敬一句地道的“龜孫”,可是由心底而生的那份委屈和恐懼,讓她第一次認識到了自己的身份問題。
幼年的賽珍珠便一直生活在這兩種文化的矛盾之下,她一面接受中國教育,熟悉中國的民俗和傳奇,另一方面又接受來自父母的美式教育,信仰基督、喜愛英國文學。她的頭腦中有兩個世界,都在不停地塑造著她。賽珍珠在日后的自傳中寫道:“我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中長大,一個是屬于我父母的,狹小的、白人的、清潔的、長老會的美國人世界;另一個是廣大的、溫馨的、歡樂的、不太清潔的中國人世界,而兩者之間可說并不相通。在中國人的世界時,我說中國話,舉止像中國人,和他們吃一樣的東西,并分享他們的思想和感情。而身處美國人的世界時,則將兩者之間的大門關上”。
獻給永遠年幼女兒的書寫
處女作完成之后,賽珍珠就把書稿封進了一個匣子里,計劃著等孩子長大后給她看??墒悄莻€最初讓賽珍珠產生寫作動機的女兒卡羅爾,不久就被確診為終生智力低下。
時光荏苒,鎮(zhèn)江帶走了賽珍珠的童年,17歲時,賽珍珠在母親的百般堅持下回到了美國,進入弗吉尼亞州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攻讀心理學。只有賽珍珠能體會到,那時的自己與真正的美國同齡人有著怎樣的天差地別。順利畢業(yè)后,賽珍珠放棄了大學里的職位回到中國照看父母,也正是在此時,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農業(yè)專家約翰·洛辛巴克(JohnLossing Buck)。1917年5月,25歲的賽珍珠成為了新娘,然而未經深思的婚姻也為兩人將來的孤獨撒下了陰影。
婚后不久,賽珍珠便陪伴丈夫前往安徽宿州農村工作,在租來的房間里,賽珍珠打理家務,并幫做農業(yè)研究的丈夫整理問卷和數(shù)據(jù)。這使得賽珍珠第一次真切地接觸并認識了中國農民,在日復一日的交往中,賽珍珠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這些農民善良、可愛、親近大地,可是他們受著沉重的苦難,天災、官僚、地主、惡霸、土匪都讓他們苦不堪言。除了來自外部的磨難,賽珍珠同樣對他們自己所制造的苦難懷有同情與不解:為什么婆婆要虐待媳婦,逼得媳婦上吊自殺?為什么生了女孩一家人都會愁眉不展甚至將女嬰殺掉?這些真切的觀察、不解,都為賽珍珠日后的小說創(chuàng)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
只是,任何寫作事業(yè)的開始都需要一個激發(fā)點,賽珍珠也不例外。雖然從小賽珍珠便在母親的熏染下熟讀英國文學尤其是狄更斯的作品,更多次在母親的鼓勵下給美國報刊投稿,可是她真正動筆開始系統(tǒng)創(chuàng)作則始于女兒的降生和母親的去世。
1919年,賽珍珠和丈夫來到南京金陵大學任教,并在這里生活了將近12年。在一座小洋樓的閣樓上,她完成了后來為她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幾乎全部作品。這座洋樓現(xiàn)在仍靜靜地立在南京大學北園的西墻根下。正是在這里,賽珍珠幸福地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卡羅爾,天生的母性令賽珍珠激動不已。可是伴隨著女兒的降臨,這個小家庭卻充滿了哀傷。順利生產后不久,醫(yī)生便發(fā)現(xiàn)賽珍珠患有子宮瘤。為此賽珍珠只能切除子宮,從此,這位幻想能擁有中國式大家庭的女子也就徹底失去了再次生育的能力??墒悄菚r的她還不知道,這還只是一系列噩運的開始。
1921年,賽珍珠的母親病故。哀傷之余,賽珍珠希望自己唯一的孩子將來能了解一個真實的外婆,于是她開始著手創(chuàng)作處女作——母親的傳記《異邦客》?!懂惏羁汀吠瓿芍螅桶褧宸膺M了一個匣子里,計劃著等孩子長大后給她看??墒悄莻€最初讓賽珍珠產生寫作動機的女兒卡羅爾,不久就被確診將永遠也長不大。
由于患有先天性代謝異常,卡羅爾最終被確診為終生智力低下。那幾年的賽珍珠切切實實地品嘗到了什么是心力交卒。先是喪母之痛,接著是不得不把七十高齡的父親遠道接到南京家中奉養(yǎng),然后又要幫助丈夫開展中國農業(yè)經濟課題的調查。而伴隨著女兒越來越突出的智力問題,賽珍珠還要頻繁地往返中美兩國尋求醫(yī)療,而此時的丈夫心里眼里都只有自己的事業(yè),根本無暇顧及妻子和女兒的一切,賽珍珠漸漸陷入了恐懼無助的深谷。
于是,賽珍珠四處借錢將女兒送到了美國一家私人療養(yǎng)院,自己則帶著一臺打字機獨自回到了中國,為了賺取女兒的療養(yǎng)費用,她把自己關在房間內,每天早晨起床后便坐在打字機前,“這次是我真正開始寫作的時候了!”此時的賽珍珠,女兒遠在大洋彼岸,母親已經過世,丈夫根本不支持和不理解自己寫作,她似乎什么都沒有了,只有一意孤行地寫,一刻不停地敲下去,她將自己幾十年間在中國的見聞醞釀成故事,全部在打字機上敲打、傾訴……僅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賽珍珠便完成了那部轟動西方世界的小說《大地》。
由《大地》登頂諾貝爾獎
作為第一位讓諸多讀者在西方文學中聽到中國聲音的女作家,賽珍珠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致辭上表示:“我的第二祖國是中國……中國人的生活這么多年來也就是我的生活。他們的生活必將永遠是我生活的一部分?!?/p>
1931年,《大地》在紐約面世,小說旋一出版就立刻引起轟動。雖然當時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但這部反映遙遠中國農民生活的作品僅出版當年就賣出了180萬冊,小說連續(xù)22個月榮登暢銷書排行榜榜首,并很快被譯成德、法、荷、瑞、丹、挪等文字出版。出版社不停地趕印翻版,都難以滿足書店紛紛飛來的訂單要求。伴隨著1932年《大地》榮獲普利策獎,賽珍珠正式由介介無名躍居知名作家行列,而原本已經瀕臨破產的出版社,轉眼間也成為紐約最著名的出版機構。
《大地》令當時的西方世界第一次認知并理解了陌生的中國。小說圍繞著一個普通農民王龍的發(fā)家史展開,在故事的開頭,王龍只是生活在安徽的一位貧窮農民,與年邁的父親和買來的媳婦過著儉樸的生活,通過夫妻兩人的勤勞苦干逐漸富裕起來之后,王龍首先想到的就是買地。他堅信,只有擁有了土地,自己以及后世的子子孫孫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墒?,當王龍?zhí)统鋈考耶斨棉k土地后,突然來臨的干旱和饑荒卻使得一家人全部的辛勤勞作化為烏有,于是王龍一家便一切從頭開始,想盡各種辦法繼續(xù)在這片深厚的土地上勞作著、承受著、收獲著。土地是《大地》的主題,它是農民的命根子,對土地的依戀是小說的靈魂,王龍甚至是寧愿死,也不愿失去土地,臨終之前,他仍然不斷地叮囑兒子們:“我們從土地上來,我們還必須回到土地上去,千萬不能賣掉田地,一戶人家賣地之日便是他們敗家之時?!?/p>
小說中,對土地的眷戀貫穿始終,這些單純而執(zhí)著的農民們?yōu)榱嗽谝粔K土地上生存下去,所采取的一系列破除天災人害的努力著實引發(fā)了西方人的情感共鳴,“這就是中國,以前從未有人在小說里描寫過的中國?!卑殡S著《大地》系列第二部、第三部的接連出版,《大地》、《兒子們》、《分家》合成《大地》三部曲,在美國刮起了一股中國旋風。那時的中國正發(fā)生嚴重的水災,洪水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各國政府和人民紛紛慷慨解囊,而從國外匯來的救濟款項和實物中,美國人所募捐的占絕大部分。當時的美國紅十字會會長親自寫信告訴賽珍珠:“這是由于《大地》中王龍一家人遭遇旱災的故事深切地感動了美國人的緣故?!?/p>
1938年,瑞典皇家學院以《大地》“對中國農民生活的豐富而真實的史詩般描寫”,以及它對中國題材小說所做出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將賽珍珠列入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拔也幌嘈??!碑斮愓渲楸桓嬷约喝脒x諾貝爾獎時,已經正式回美國定居3年之久的她,面對著周圍清一色的英文記者,用中文脫口而出。當最終正式站在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上時,賽珍珠在領獎致辭中坦誠:“我的第二祖國是中國,假如我不提到中國人民,我就不是真正的我了。中國人的生活這么多年來也就是我的生活。他們的生活必將永遠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蹦且荒?,抗日戰(zhàn)爭已經全面爆發(fā),身處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臺上,以美國公民身份接受獎項的賽珍珠,仍不忘積極地為中國的抗日奔走,她在領獎致辭中一再強調:“當我看到中國空前地團結起來反對威脅其自由的敵人時,我感到從未像現(xiàn)在這樣欽佩中國。就憑著這種爭取自由的決心,我知道中國是不可征服的?!?/p>
用一生來懷念中國
直到42歲,她與第一任丈夫婚姻破裂,賽珍珠才離開了中國。1935年賽珍珠與自己的出版商理查德·威爾士結婚,并正式回美國定居,然后,一直到生命的盡頭,她用近半個世紀的時光來描寫中國,懷念中國,終生致力于把中國介紹給世界的賽珍珠在晚年只有一個愿望:回中國去。
定居美國后的賽珍珠一直生活在榮耀之下,財富、名譽、幸福在她身邊揮之不去,但她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中國。賽珍珠從一開始就深知,自己榮譽的起點來自中國,如果不強調這一點,那就是忘恩負義。所以這段反哺的時光從賽珍珠獲得聲譽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直至1973年賽珍珠去世,從來沒有停止過。
伴隨著《大地》的熱銷,所有關于中國的文學作品一夜之間開始廣受歡迎。1933年,由賽珍珠費時4年之久翻譯的《水滸傳》登陸美國各大書架,小說才一出版就躥上了美國“月圖書俱樂部排行榜”。這是作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賽珍珠第一個將中國的這批“梁山好漢”介紹給了全世界。在繼續(xù)書寫中國的傳奇與故事的同時。賽珍珠還極力提攜和推薦中國作家,其中林語堂算是最出名的一位。
從很早的時候,賽珍珠就在報刊上讀過林語堂用漢語和英語寫的文章。對他敏銳的文筆印象深刻。1933年,兩人在一位朋友的晚宴上正式見面,在隨后做客林語堂家中時,深入而持久的交談令兩人都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林語堂提出自己正在用英語寫一本關于中國的書,賽珍珠對此興奮不已。一個中國作家用英語寫書,中國人自己第一次真正地向世界主動介紹中國文化,賽珍珠認定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開端?;氐郊液螅R上寫信給自己的出版商,要求他們一定要關照這位中國作家。
1935年,林語堂的《吾國與吾民》出版時,賽珍珠更是主動請纓親自作序,熱情地推薦其為一本“偉大的書籍”,“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最真實、最深刻、最完備、最重要的一部關于中國的著作。更值得稱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國人寫的,一位現(xiàn)代的中國人寫的,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過去,他豐碩的果實卻結在令天?!绷终Z堂用英語寫成的《吾國與吾民》在出版后4個月的時間里,印行了7版之多,依據(jù)書籍的銷售熱度和眾多讀者對書中最后一章《生活的藝術》的特別喜愛,賽珍珠力勸林語堂要趁熱打鐵,于是1937年反映中國人生活習俗和文化休閑的《生活的藝術》出版面世。果然不出所料,《生活的藝術》風靡美國,在歐美的一些國家甚至出現(xiàn)了“林語堂熱”,憑借著這股熱潮,林語堂用英文寫就的《京華煙云》4次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當時與林語堂相熟的埃德加·斯諾的前妻海倫坦言是賽珍珠“決定了林語堂的作品內容”。
除了特別厚待中國作家外,賽珍珠也關心著飽受二戰(zhàn)折磨的中國。1940年,她在美國發(fā)起成立了名為The Book of Hope的運動,由羅斯福總統(tǒng)夫人主持,向中國捐贈10萬美元,并將支票親自送到了當時中國駐美國大使胡適的手中,希望他盡快購買醫(yī)藥器材送回國內。之后賽珍珠還成立了“緊急救助中國委員會”,在6個月內募捐了100萬美元用于給中國政府購買交通工具。雖然當時的國民黨政府認定賽珍珠的作品《大地》丑化了中國人,從而對賽珍珠一直冷眼相待。新中國成立后,賽珍珠更曾被套上了“美國反動文人”的帽子,可是在自己的回憶錄里,賽珍珠依然癡癡地寫道:“我一生到老,從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屬于中國?!?/p>
1972年,美國尼克松總統(tǒng)即將訪華,聽聞這一消息的賽珍珠興奮得如同要“回娘家”,她不顧自己已是80歲高齡,毅然擔任起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專題節(jié)目《重新看中國》的主持人。她早早地便向媒體宣布,自己已提出申請,希望可以回去看一看,這時的賽珍珠已經離“家”37年了,37年,鎮(zhèn)江的一切是否還在?南京的友人是否安好?80歲的賽珍珠靜靜地等待著回“家”的那一天。然而,由于當時的政治氛圍,到最后她等來的卻是一紙拒簽。
從此,賽珍珠開始變得沉默寡言?;亍凹摇钡穆纺菢悠D難,不幸的是就在賽珍珠離它只有一步之遙時,卻永遠地倒下了。1973年3月6日,賽珍珠逝世,她再也沒有能看一眼她的中國。斜臥在草地上的那塊墓碑是她生前設計的,上面沒用一個英文字母,只鐫刻著3個篆體的漢字:“賽珍珠”。據(jù)說,當她被安葬時穿的是一件自己平生最喜愛的中國絲綢旗袍,也許,她要穿著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