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湉是央視《中國新聞》《新聞60分》和《直通香港》節(jié)目主持人,王凱則是央視《商道》和《第一時間》欄目主持人,兩人既是同事又是夫妻?!巴惺窃┘摇保麄冸m然也有不少的磕絆,但結(jié)婚七年以來,他們的感情與事業(yè)卻越來越順……
師出同門,締結(jié)一段美麗約定
曾湉是重慶人,1980年12月4日出生。王凱大她兩歲,北京人,自小在成都長大。
1999年7月,曾湉考進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當年年底,她在學校組織的“12·9”回歸詩歌朗誦會上見到了大自己兩屆的師哥王凱。那時候的王凱是校園有名的才子,久慕其名,曾湉不由得多看了他幾眼。
隨后的一年里,兩人多次在各種各樣的賽詩會和朗誦會上碰面,但除了點個頭或偶爾打個招呼外,他們并沒有深入的交往。
大二以后,曾湉的課業(yè)變得繁重起來。為了訓練發(fā)音,她瘋狂地練習繞口令:黑化肥發(fā)灰,灰化肥發(fā)黑……不管是在操場上,還是在小樹林里,甚至連在食堂和廁所里,她都念念有詞。
有一次,她在教室走廊的一處拐角苦練了一個下午后,聲音變得喑啞。正好路過的王凱聽出了她的疲憊和緊張,停下來對她說:“你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越是壓力大的時候,你越要讓自己放松下來,過度緊張反而不利于學習。就像一塊堅硬的土地,撒下再好的種子也很難生根發(fā)芽?!?/p>
曾湉聽了,心里不禁涌上一股難言的暖意,她想,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好好地向這位師哥請教請教。但她還沒來得及請教,王凱就已經(jīng)畢業(yè)了,這讓她感到很遺憾。
2002年8月,曾湉到王凱工作的電視臺實習,終于見到了久違的師哥。她高興地對王凱說:“你在學校時就是出了名的成績好,我們這些后輩都崇拜你呢,你要好好輔導一下我啊!”面對這發(fā)糖衣炮彈,王凱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點頭答應了。
近距離地接觸王凱后,曾湉發(fā)現(xiàn),他只要進入到工作狀態(tài)就如同老僧坐定一般,完全融入到聲音的王國里,不受周圍任何事情的影響。她一向欣賞工作專注的男人,愈發(fā)勤快地向這位師哥請教。
一天中午,曾湉拿著一份稿子找王凱請教,當時王凱正在午休,她擔心打擾了他。然而,王凱沒有露出任何不快,一邊打著哈欠一邊翻看稿子。
這是一份關(guān)于可可西里藏羚羊遭到虐殺、呼吁社會進行保護的稿子,王凱一邊看稿一邊搖頭:這種稿子要求朗讀者置身于一種很微妙的境地,朗讀時的語境既不能無動于衷,又不能太過,這對初出茅廬的小師妹來說太難了。
他想了想,啟發(fā)曾湉:“人在極度悲傷時有三個層次,第一種是有淚有聲,謂之‘哭’,這是最為普遍的;第二種是有淚無聲,謂之‘泣’;第三種是無淚有聲,謂之‘嚎’。這三個層次里哪個最悲傷,哪個最難受?是‘泣’!因為只有‘泣’,才能真正地打動別人。你朗讀的時候,整個稿子的基調(diào)一定要糅和這種‘泣’的感覺?!?/p>
曾湉眨了眨眼睛說:“那你等會兒,讓我想想?!?/p>
說完,她緊閉雙眼,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王凱正在猜測她的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時,她突然睜開眼睛說:“我好了!”
“夕陽西下,晚霞輕柔地灑在可可西里的土地上,寧靜而貧瘠的土地仿佛又多了幾分生機。我呆呆地佇立在寒風中,影子拉得很遠很遠……”她一張嘴,王凱就在心里情不自禁地感嘆:“哎呀,這個小姑娘分寸把握得太精準了!”
王凱對這個聰穎的小師妹刮目相看,此后,曾湉每次前來請教,他都不厭其煩地傾囊相授,兩人的感情逐漸升溫……
2003年底,曾湉畢業(yè)的第一年,兩人結(jié)婚了。談到這份婚姻,小夫妻倆認為:“有共同的愛好,對事情有相通的感悟,還有共同的態(tài)度,這就足夠了……”
琴瑟難和,真愛總能水滴石穿
2004年10月,曾湉憑借作品《老人與海》獲得首屆“沃爾沃卡車杯”CCTV朗誦藝術(shù)大賽全國金獎??吹剿谖枧_上容光煥發(fā)和激情飛揚的樣子,王凱說:“你的條件這么優(yōu)秀,播音底子又這么深厚,主播臺才是你真正的用武之地,你好好地考慮考慮,不然的話實在太可惜了。”
在丈夫的力勸下,曾湉放棄了留校工作的機會,成為央視節(jié)目主持人。然而,進入央視之后,她才發(fā)現(xiàn)這里人才濟濟,而且不管哪一個欄目,一律以收視率定生死。她一時難以適應這樣的環(huán)境。
有一次,直播節(jié)目時,由于攝影師一時疏忽,把原本拍攝男主播的鏡頭對準了她,情急之下她只好念出搭檔的臺詞,而搭檔恰好沒看鏡頭,同時發(fā)聲,觀眾于是“欣賞”到了兩位主播的“合音”。幸運的是,曾湉和男主播當時的語速完全一致,否則,這次“合音”就成為一樁較為嚴重的播出事故了。
曾湉向來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這件事讓她緊張了好久,但在她還沒從余悸中完全走出來時,又因為在直播節(jié)目中一句不當?shù)拿枋?,遭到了很多網(wǎng)友的攻擊。她非常難過,下班回到家里仍陷在自責的情緒中,整個人憔悴了許多。
類似事件發(fā)生多了,曾湉覺得壓力越來越大,睡眠質(zhì)量也越變越差,情緒也受到很大影響。
與她相比,王凱的事業(yè)卻非常順暢,他主持的《財富故事會》詼諧幽默,三言兩語就能抓住聽者的注意力,收視率居高不下。他還在網(wǎng)上建立了自己的“聲音博客”,周圍聚攏了一大批粉絲。
一次,曾湉夫妻正和幾位朋友在一家餐廳吃飯,餐廳老板忽然走進來,對王凱畢恭畢敬說道:“您就是《財富故事會》主持人吧,您來到這兒,我們真是太榮幸了!”接著,他拉住王凱合影,還給他們打折,完全把曾湉晾在了一邊。走出餐廳后,曾湉不冷不熱地對丈夫說:“看起來,你挺受歡迎的?!蓖鮿P察覺到她的不快,連忙打馬虎眼:“下次出來時,我一定戴著墨鏡,省得自找麻煩?!?/p>
2007年初,曾湉考取了駕照,王凱陪她去五環(huán)外的一處偏僻道路練車。沒想到在停車場,幾個觀眾認出了王凱,拉住他又是照相又是簽名,把曾湉擠到了一邊。曾湉只好躲進車里,對這邊的熱鬧充耳不聞。
王凱沒有意識到妻子的失落,回到車里后繼續(xù)指揮她練習。曾湉開車時半坡起步不太流暢,他數(shù)落了她幾句,沒想到她猛然剎車,生氣地拉開車門離開,還冷冷地拋下一句:“你憑什么在那里指手畫腳,這些情況我都可以處理,你為什么不給我空間呢?”王凱一下怔住了……
后來,王凱了解了曾湉的內(nèi)心感受,徹底明白了:妻子外表看起來柔柔弱弱,骨子里卻很倔強,她渴望自己的認真與魅力能夠被觀眾認同。可是,俗語說“同行是冤家”,當同行成為了夫妻,又應當如何相處呢?
2007年7月的一天,曾湉又因欄目收視率不高的問題郁悶不已,王凱看到她躲在書房里暗暗垂淚,很心痛。于是,他悄悄跑到另一個房間,將手機鈴聲換成讓人忍俊不禁的求饒聲“老婆,別生氣!老婆,別生氣”,并一遍遍播放。
曾湉感到很奇怪,到處尋找聲音的出處。當她發(fā)現(xiàn)是王凱在搗鬼時,不耐煩地說:“去,少跟我套近乎。”說完扭過身不再理他。
王凱一看這招不行,又把鈴聲換成炮彈爆炸的聲音,并把手機悄悄放到妻子身邊,然后撥通手機。當“轟!轟!”的爆炸聲響起來,他一個箭步?jīng)_過去護住妻子:“別怕,有我掩護?!?/p>
曾湉識破了他的“詭計”,剛要說什么,他馬上附在她耳邊輕聲細語:“湉湉,你是我的一切,我愿為你付出自己的生命?!痹鴾彌]再說話,任他緊緊地抱著,心里的抑郁被感動一點點擊散……
愛意相伴,生活的幸福涓涓流淌
丈夫的寬容與理解讓曾湉那顆浮躁的心漸漸平靜下來。
想到自己在丈夫面前肆無忌憚地鬧性子,她感到十分愧疚:丈夫的節(jié)目在臺里一直名列前茅,這與他無時無刻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她意識到,自己只有和他一樣努力付出,才能收獲成功。
她把自己節(jié)目的錄像帶全部搬回家,沒事時就放給王凱看,讓他點評。
從前的《中國新聞》欄目很少有結(jié)束語,曾湉仔細研究后,和同事們商定了這樣一句話:“好,這一時段的《中國新聞》節(jié)目就到這兒,謝謝大家的收看,我是曾湉,再會!”雖然這句話很簡單,但她卻慎之又慎,耐心地向同事們一一征求意見,分析好壞對錯。
同事們紛紛打趣說:“湉湉,你也太謙虛了,謙恭得像個小學生一樣,干脆,你去買幾份快餐賄賂我們,我們才能更好地教你?!睕]想到,曾湉真的跑出去買了一大袋肯德基回來,惹來同事們笑聲一片。
這一年4月,曾湉在事業(yè)有所進展的同時,孕育了愛情的結(jié)晶。
王凱十分高興,精心挑選了《莫扎特小夜曲》《藍色多瑙河》《春江花月夜》等曲子幫助曾湉做胎教,每天還至少花20分鐘跟肚子里的孩子說話。他用標準的音色為孩子輕聲朗讀《道德經(jīng)》《長恨歌》,他覺得孩子聽不懂沒關(guān)系,只要孩子能熟悉他的聲音、了解他的愛心,不抗拒這樣的語境,就足夠了。
王凱喜歡《莊子》中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句話,故為孩子取名王子非。他對曾湉說:“‘子非’這個名字好,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被亂花迷眼,不為紛繁所擾,知己——懂己——做自己,永遠幸福,長久快樂!”
2008年11月25日,他們的女兒王子非出生。穩(wěn)定的家庭讓曾湉有了更強的動力。休完產(chǎn)假后,她沒有多呆一天就開始了繁忙的播音工作。
有一次,曾湉在家熨衣服,左手不小心被熨斗壓住,起了一大片水泡。雖然左手被紗布從手指一直繞到了手腕,可她依然“輕傷不下火線”,每次錄節(jié)目,她都會先拆掉繃帶,然后用右手把傷口遮擋起來。雖然傷口很痛,但她都咬牙堅持了下來。
2010年3月,曾湉的事業(yè)進入了收獲期,她在《中國新聞》的主持變得有聲有色,同時,她還加盟了《直通香港》和《新聞60分》欄目。
多年的播音歷練讓她在主播臺上越來越輕松自如。有時面對一些突發(fā)事件,她還能“一心多用”:眼睛盯著提示器,嘴里播著新聞,手里挪著稿子,耳朵聽著導演的要求,還不受其他人的影響。
現(xiàn)在,曾湉的主持風格已經(jīng)得到了觀眾的認可,知名度也在不斷提高。
6月末的一天,王凱夫妻在接受山東衛(wèi)視采訪時談道,兩人結(jié)婚恰好七年,但他們之間仍然保持著初戀般的感覺,更沒有所謂的七年之癢。曾湉甜蜜地說:“雖說同行是冤家,但我們在事業(yè)上找到了有效的方式互相扶持、共同進步。王凱是一個特別細心的人,生活中的他會不斷地制造驚喜,這也讓我常常感到一種久違的怦然心動。雖然平淡永遠是生活的主旋律,但有了王凱,我懂得了什么是幸福的根基,同時也讓我感到,生活的幸福很細,很長遠……”
(編輯:周末zhoujingsk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