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不少城市費盡心思,喊出了一個個自認為很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口號,不料努力并沒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反而不斷被網(wǎng)民以“雷人”二字概括。我在網(wǎng)上查了查,的確大部分口號毫無品位,毫無文化,毫無特色。有些屬簡單的填空題,誰填上去也不能說錯,有些夸大其詞,讓人感覺深不可測,有些則純屬胡說八道,連起碼的詞義都沒搞清楚。這里羅列一些,當(dāng)然,例子中的口號也不全是不符合實際的,也有相對較為貼切一點的,但的確不多。
重慶——“沒到過重慶,不了解中國”;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功之都,多彩之都,美食之都”,“世界現(xiàn)代田園城市”,“成都,安逸之都”;廣州——“一日讀懂兩千年”;上海——“上海,精彩每一天”;珠海——“浪漫之城,中國珠?!?大連——“浪漫之都,中國大連”;咸陽——“中國金字塔之都”;承德——“游承德,皇帝的選擇”;杭州——“愛情之都,天堂城市”;南京——“博愛之都”;海口——“娛樂之都”;石家莊——“東方日內(nèi)瓦”,“東方伊甸園”,“世界水電城”,“世界天然公園”,“現(xiàn)代化魅力型區(qū)域中心城市和沿海強省省會城市”。而最搞笑,最雷人的城市口號,還是今年面世的兩個:合肥——“兩個胖胖歡迎你”;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
以上,個人認為最雷人的是宜春(還好,目前已經(jīng)把“叫”字去掉了),最滑稽的是合肥,最沒創(chuàng)意的是重慶,最夸張的是廣州,最離譜的是承德,最撞衫的是珠海和大連,最沒特色的是咸陽,最沒文化的是上海,而最讓人摸不到火門的則是石家莊。
唉,何必呢,為了樹立一個城市的所謂特色口號,不惜花費重金,找了一大堆所謂的專家進行論證,結(jié)果一面世便成為笑柄。上面說到那些最什么最什么的,其實都歸結(jié)于三個字——“沒文化”。比如說上海那個,基本就是一句廣告詞,而且放之四海皆準(zhǔn)。合肥那個,不去挖掘這個曾養(yǎng)育出大量歷史及近現(xiàn)代名人的文化內(nèi)涵,卻只在“合肥”這兩個字眼中找答案,頗像當(dāng)年馬季說的相聲里“我們倆在一起,打個城市名”,然后把答案倒過來說,實在無趣。咸陽那個更為奇怪,明明是以兵馬俑聞名于世,卻非要和金字塔扯上關(guān)系,哪有什么地方文化特色。石家莊那幾個,其中有一個還是成都已經(jīng)好幾年不再用到,且飽受輿論批評的“東方伊甸園”,而什么“現(xiàn)代化魅力型區(qū)域中心城市和沿海強省省會城市”更是既咬口,又沒文化,且天下也沒幾個人能猜得到的謎語,而且看上去幾乎就是把這個城市來個乾坤大挪移整到海邊去也,我以前的地理真是白學(xué)了。
其實,一個城市究竟要不要口號,我覺得還在兩可。給一個城市下個簡捷、富有特色和文化內(nèi)涵的定義,倒也不能說不對,但是,這個定義應(yīng)該主要不是城市卡拉OK的結(jié)果,得讓中國人都知道都能理解,都認可,甚至更要得到世界的廣泛認可,尤其是那些在口號中打了“世界”二字的城市。說起東方之珠,我們都想到香港,說起東方明珠,我們都想到上海(很奇怪上海為什么不用這個),雖然只差了一個字,但也沒覺得有何不妥,那是他們的地方特色所決定的,放到其他任何一個城市都不合適。而這種城市口號,所包含的是城市的文化和城市的精神,顯然比那些雷人的口號要強得多。
文化的內(nèi)涵太過復(fù)雜,不好下個準(zhǔn)確的定義,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可不是文憑,因為有文憑不等于有文化,那些拿到人們眼饞的高文憑的人,如果自認為自己就是個文化人兒,還是早點洗洗睡,養(yǎng)好精力多補補文化課才是正道。遺憾的是某些專家其實并不是某一特定方面的專家,在他們所熟知的領(lǐng)域內(nèi)可能有著不錯的業(yè)績,但連“叫春”都不明白何意,我只能說這些根本不是什么真正的專家了,在并不熟知的領(lǐng)域打腫臉充胖子,一個行業(yè)的專家非要讓大家都知道他是所有行業(yè)的專家,出來的東西授人以笑柄,何苦嘛。
我基本沒啥文化,但能一眼看出某些經(jīng)過專家們會審?fù)ㄟ^的城市口號的毛病,證明我還是有點文化的嘛,很激動,很高興,很自豪,世界杯期間都沒熬過夜,這下看來得N夜無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