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賽正式打響,裁判的執(zhí)法總會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南非世界杯當然也不例外。在這場球星與球迷激情互動的饕餮盛宴中,總有一小撮黑衣法官越俎代庖地成為了主菜。即使在硝煙散盡的小組賽中,昏哨、爭議哨和問題哨也已經屢見不鮮。南非搭臺,裁判唱戲,這是本屆世界杯的一大特點。
紅黃牌滿天飛
對于裁判而言,出牌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一旦他們像打撲克一樣掏牌,比賽的連貫性和精彩程度自然會大打折扣了。
南非世界杯賽小組階段最“黃”的比賽,莫過于D組次輪德國與塞爾維亞之戰(zhàn)。首次執(zhí)法世界杯的西班牙裁判溫迪亞諾刻板地詮釋國際足聯的判罰尺度,頻繁出牌,令交戰(zhàn)雙方叫苦不迭。從第12分鐘給克洛澤亮出首張黃牌開始,全場他總共出示了九張黃牌和一張紅牌,創(chuàng)下了本屆世界杯至今的出牌紀錄。從比賽進程來看,雙方的每一次身體接觸都會令溫迪亞諾高度緊張。德國與塞爾維亞的比賽遠遠談不上粗野,溫迪亞諾亂發(fā)黃牌的做法,令雙方球員無所適從。德國媒體翻出溫迪亞諾舊賬,更是令人瞠目:2006年U-21歐青賽半決賽,溫迪亞諾總共出示了10張黃牌;上賽季西甲聯賽,溫迪亞諾在執(zhí)法的17場比賽中出示了11張紅牌和82張黃牌。
無獨有偶,在智利與瑞士的比賽中,九黃一紅的鬧劇再度上演。從第2分鐘蘇亞索吃到黃牌開始,一場“很黃很暴力”的比賽就拉開了序幕,當值主裁加姆迪頻頻出牌警告雙方球員,但不僅沒有控制事態(tài)的發(fā)展,反而讓球員火氣越來越大。烏拉圭0∶0戰(zhàn)平法國之役,當值主裁也出示了七黃一紅,創(chuàng)下了首輪出牌紀錄。在小組賽階段總共48場比賽中,紅黃牌滿天飛的場次雖然只是個案,但也從側面說明了執(zhí)法主裁的水平參差不齊。
上屆世界杯葡萄牙1∶0險勝荷蘭的1/8決賽,俄羅斯籍主裁判伊萬諾夫總共出示了4張紅牌和16張黃牌,創(chuàng)造了世界杯單場比賽的出牌紀錄。本屆世界杯裁判亂出牌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改善。高水平裁判的標志之一,就是盡量將場上的爭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必須殺一儆百的時候,才果斷出牌以控制局面。然而在本屆世界杯上,黑衣法官們的脾氣大得嚇人:德國4∶0狂掃澳大利亞之役,卡希爾從后面鏟倒“小豬”,盡管他做出了明顯的收腿動作,受害者施魏因斯泰格也主動求情,不過主裁羅德里格斯仍將卡希爾直接紅牌罰下;法國與南非之戰(zhàn)古爾屈夫的紅牌、克洛澤的兩黃變一紅同樣有值得商榷之處。
有眼不識影帝
國際足聯在世界杯期間要求裁判加強執(zhí)法尺度的舉措,令綠茵場上的影帝有了用武之地,他們用盡渾身解數希望迷惑裁判。盡管也有如厄齊爾者,因假摔領到黃牌,不過縱觀本屆世界杯,被球員演技所迷惑的裁判還是大有人在。
希臘與尼日利亞一戰(zhàn),非洲綠鷹依靠烏切第15分鐘的破門取得領先,然而希臘老戲骨托羅西迪斯的即興發(fā)揮,令場上形勢急轉直下。比賽進行到第33分鐘,托羅西迪斯在發(fā)邊線球時佯裝用球砸向凱塔,血氣方剛的后者不假思索地做出了報復性踢人動作,老練的希臘人立刻倒地作痛不欲生狀,當值裁判奧斯卡·路易斯在征求了邊裁意見后,紅牌將凱塔罰下。尼日利亞陷入了10打11的窘境,被希臘連扳兩球,從天堂墮入地獄。
南非0∶3不敵烏拉圭之役,庫內遭到了阿賈克斯隊長蘇亞雷斯的暗算。第76分鐘,蘇亞雷斯禁區(qū)內準備過掉對方門將時,與庫內發(fā)生接觸,荷蘭射手夸張地一躍而起,重重摔在地上。瑞士籍主裁布薩卡毫不猶豫地向庫內出示了紅牌,事實上兩人只是腳尖發(fā)生了接觸。
在本屆世界杯的中招球員中,最大牌的當屬卡卡。在巴西3∶1擊敗科特迪瓦的比賽中,卡卡先是阻撓亞雅·杜爾快發(fā)任意球領到了一張黃牌;第85分鐘,凱塔在無球狀態(tài)下向卡卡沖去,巴西中場下意識地做了一個抬臂的自我保護動作,凱塔隨即掩面倒地。主裁判拉努瓦果斷地向卡卡出示了本場比賽的第二張黃牌。由此,卡卡也不得不缺席小組賽末輪和C羅的對話。
手球疑云
手球是足球的公敵,這無可厚非。本屆世界杯上球員手球的情況屢見不鮮,不過裁判的尺度卻大相徑庭,將原本單純的“手球疑云”演繹成懸疑大片。
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人所共知,不過倘若球王看到了法比亞諾在巴西與科特迪瓦一戰(zhàn)中“左右互搏”式的表演,恐怕也會自嘆不如。法比亞諾此役為巴西首開紀錄的小角度破門相當漂亮,不過他的第二粒進球就值得商榷了。第50分鐘,法比亞諾先用手臂卸下隊友的長傳,連續(xù)挑過佐科拉和杜爾后,胸部停球時又一次用了手,盡管他在門前八米處的左腳凌空抽射破門精彩紛呈,但巴西射手此前的兩次手球是不爭的事實。眾目睽睽之下,主裁判拉努瓦竟然判定進球有效,最為雷人的是,他還主動詢問當事人是否手球。作為球場上的法官,主裁判不是依靠自己敏銳的判斷和觀察力做出判罰,而是“肉包子打狗”向肇事者問詢,就憑這一點,拉努瓦的表現太業(yè)余。
本屆世界杯上最明目張膽的手球,出現在塞爾維亞和德國的比賽中。第60分鐘,德國隊高球傳入禁區(qū),曼聯中衛(wèi)維迪奇作出了一個滑天下之大稽的舉動:他在空中舒展身體,以《黑客帝國》中尼奧般的銷魂動作伸手夠到了球,其結果當然是被處以極刑,曼聯中衛(wèi)也領到黃牌。若不是波爾蒂王子的點球被表現神勇的斯托伊科維奇奮力撲出,維迪奇必將成為塞爾維亞的罪人。
與福星高照的維迪奇相比,澳大利亞的科威爾就比竇娥還冤了。第24分鐘,門薩的大力抽射被門線上的科威爾下意識用手擋出,裁判羅塞蒂毫不猶豫地判罰了點球,并向科威爾直接出示了紅牌。羅塞蒂的此次判罰有問題:其一,這是典型的球打手;其二,科威爾并不是故意手球,他只是來不及躲避,而做出的本能反應。要是這都會被罰紅牌,那么維迪奇足可被罰下一萬次。
塞爾維亞足協(xié)有必要對國家隊球員展開一次內部調查,實在搞不懂他們?yōu)楹螌覍以诒痉浇麉^(qū)“手舞足蹈”。首戰(zhàn)加納,庫茲曼諾維奇就在本方禁區(qū)內以一記大鵬展翅將球攔下,加納前鋒吉安笑納了塞爾維亞人送上的點球大禮。此后維迪奇又克隆了庫茲曼諾維奇的低級失誤,“塞爾維亞手球隊”也成為了南非世界杯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越位爭議
對于裁判來說,像因扎吉那樣“出生在越位線”的球員最令他們頭痛。越位判罰往往最能考驗裁判的水平,畢竟肉眼不比電子眼,何況球員越位與否只在毫厘之間。本屆世界杯的邊裁整體質量不錯,不過百密一疏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新西蘭、西班牙、瑞士、意大利等球隊都是受害者。
新西蘭是本屆世界杯上第一個越位進球的受害者。與斯洛伐克一戰(zhàn),全白軍在第50分鐘率先丟球,不過維泰克的頭球破門其實越位在先,回放的慢鏡頭清晰證明了一切。在謝斯塔克傳球的一剎那,包括進球者維泰克在內的兩名斯洛伐克球員均處于越位位置,但當值主裁判定進球有效。瑞士1∶0小勝西班牙是本屆世界杯上的最大冷門,不過斗牛士真的很冤枉。第52分鐘,瑞士門將長傳發(fā)動進攻,贏得單刀機會的德爾迪約克在與門將卡西利亞斯的拼搶中摔倒,費爾南德斯的門前推射被皮克擋出,不過反應敏捷的他迅速補射入網。對于此球,《阿斯報》認為費爾南德斯明顯越位。由于德爾迪約克觸球時恰好是他摔倒的時候,所以裁判沒有發(fā)現費爾南德斯越位的事實。
剛剛占了西班牙的便宜,瑞士就被智利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兩隊戰(zhàn)至第75分鐘,巴爾迪維亞中場送出妙傳,帕雷德斯迅速插上,晃過對方門將后傳中,后點包抄的岡薩雷斯頭球破門。和戰(zhàn)勝西班牙的進球一樣,此球同樣有越位之嫌。
上屆世界杯冠亞軍四年后均止步小組賽,如果說法國純屬咎由自取,意大利則多少有些悲壯。比賽進行到第85分鐘,迪納塔萊左路傳球,門前接應的夸利亞雷拉左腳推射入網,可惜邊裁判定越位在先,但慢鏡頭顯示值得商榷。要是裁判并未吹掉這個可判可不判的進球,逼平斯洛伐克的意大利將以小組第二的身份晉級16強……
亞洲裁判之惑
執(zhí)法揭幕戰(zhàn)的烏茲別克斯坦主裁伊爾馬托夫為亞洲裁判爭了光。體力充沛、奔跑到位的他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事發(fā)地點,由于絕大多數犯規(guī)都在他的眼皮底下發(fā)生,所以南非與墨西哥之戰(zhàn)幾乎沒有多少爭議判罰。伊爾馬托夫的執(zhí)法水平顯然得到了國際足聯的認可,他也獲得了執(zhí)法英格蘭和阿爾及利亞小組賽的資格,值得一提的是,伊爾馬托夫是南非世界杯上首位出場兩次的主裁判。
與標桿伊爾馬托夫相比,其他亞洲裁判的水平不在同一個檔次上。日本籍主裁西村雄一在烏拉圭對法國的比賽中粉墨登場,出示了本屆世界杯的首張紅牌,被罰下的是烏拉圭替補登場的小將洛代羅。整場比賽,西村雄一出示了七黃一紅,但他并沒有對法國球員對烏拉圭的幾次犯規(guī)試探進行制止。除此之外,由于他常距離犯規(guī)地點較遠,所以無法在第一時間作出果斷判罰,這也導致了烏法之戰(zhàn)火藥味彌漫。
執(zhí)法智利1∶0瑞士一役的沙特阿拉伯裁判加姆迪總共出示了9張黃牌和1張紅牌,依然沒能很好地控制場上局面,松緊不一的執(zhí)法風格也讓球員們無所適從。比賽進行到第30分鐘,貝赫拉米背身拿球后兩度伸臂向后擺動,加姆迪對他的第一個動作無動于衷,卻在瑞士中場做出第二個動作后直接出示紅牌將其罰下,引發(fā)了不小的爭議。加姆迪還執(zhí)法了墨西哥對法國的比賽,他在本場比賽中出示了六張黃牌。
亞洲裁判整體水平低下,與他們長期閉門造車有關。別看他們在亞洲混得不錯,可一旦躋身世界杯這樣的饕餮盛宴,露出馬腳自然再正常不過了。
潛規(guī)則及其他
除了上述五宗罪,本屆世界杯的裁判還有一些頗具爭議的判罰,他們的蹩腳表現,令諸多球隊苦不堪言。
眼一閉,吹哨;眼一睜,這個世界就清凈了——不要懷疑,這就是本屆世界杯上眾多裁判對于定位球的判罰標準。美國2∶2戰(zhàn)平斯洛文尼亞一戰(zhàn),馬里裁判庫里巴利成為了全場焦點,第85分鐘,多諾萬任意球罰入禁區(qū),埃杜門前六碼處將球射入,卻被判無效。這與其說美國球員在禁區(qū)內有拉拽動作,不如說死死抱住他的斯洛文尼亞后衛(wèi)更有犯規(guī)嫌疑。事實上,早在雙方爭奪禁區(qū)有利位置時,庫里巴利就先行鳴哨了。他并不是有意抹殺美國隊的有效進攻,他只是更傾向于先吹哨再挑毛病。庫里巴利式的裁判還有很多,為避免紛繁復雜的情況,他們常常在球隊罰出定位球后的第一時間就吹哨了。這樣的判罰省事倒省事,卻讓球員們好不容易贏得的定位球機會就這樣被輕易浪費。諸如此類的無厘頭吹罰,其實隱藏著極大的不公平。
塞維利亞被黑,加納依靠兩記點球晉級——D組裁判極具傾向性的吹罰,不能不讓人懷疑背后潛規(guī)則的操縱。在1∶2落后于澳大利亞的情況下,塞爾維亞兩次絕好破門機會均被裁判抹殺。首先是潘泰利奇的單刀破門被判越位,不過從慢鏡頭來看,他在隊友傳球瞬間與對方最后一名后衛(wèi)處在同一水平線;傷停補時階段,塞爾維亞角球踢入禁區(qū),維迪奇的頭球攻門打在了卡希爾手上,然而當值裁判卻拒絕判罰點球。只要裁判能夠秉公執(zhí)法,塞爾維亞至少能取得一場2∶2的平局,那意味著小組末戰(zhàn)0∶1不敵德國的加納隊將被淘汰。前兩場小組賽,加納隊獲得了兩個點球,而且對方的犯規(guī)球員均被紅牌罰下,裁判對“非洲代表”的偏袒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意大利2∶3不敵斯洛伐克一戰(zhàn),藍衣軍團除了一個疑似越位球被吹,還有一次頗具威脅的射門存在爭議。第67分鐘,佩佩右路傳中,夸利亞雷拉的轉身抽射被門線前的什克特爾擋出,當值裁判拒絕判定進球有效。至于球的整體是否越過了球門線,這或許是一個永遠都無法解開的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