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沙,一群兒童在嬉戲。一個算命的女人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細看了看說:“你將會世界聞名!”后來“預言”應驗了,這小姑娘就是后來的居里夫人。
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鎖在“冷庫”里,第二天被人們發(fā)現(xiàn)時已凍死了,而令人驚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沒通電,冷庫里只是常溫。
你或許聽過這些故事,但未必會去想其中的道理。
其實,世上沒有什么準確的預言,而是“心理暗示”,它能引導人走向成功,也能致人失敗。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它是用含蓄、間接的辦法對人的心理狀態(tài)產(chǎn)生迅速影響的過程。開會時,一個人“打哈欠”,許多人往往跟著“打哈欠”;有人咳嗽,你的喉嚨也會發(fā)癢。
心理暗示可以分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剛剛學騎自行車的人騎車上街,怕撞到別人,心里特別緊張,默念“別撞上,別撞上”,可結(jié)果卻偏偏撞上。參加重大考試,告訴自己“別緊張,別緊張”,可往往是腦中一片空白……這其實都是心理暗示,告訴自己“別撞上、別緊張”的潛臺詞就是“我一定會撞上、我一定會緊張”,是自己在給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
一些簡單的言語也能對他人產(chǎn)生心理暗示。如一個朋友說:“天氣很熱,煩死了。”如果你回答:“確實很熱,不過我今天感覺很舒服?!边@時這個朋友會想,他感覺很舒服,我是不是出了問題,才會感覺煩呢?如果你回答:“的確很熱,可是好奇怪啊,我感覺很舒服,你呢?”這對朋友就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讓他覺得炎熱的天氣不是那么難以忍受。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響人的心理與行為,還能影響到人體的生理機能。因此,消極的暗示能擾亂人的心理、行為以及人體的生理機能;而積極的暗示能起到增進和改善的作用。心理學家馬爾茲說:“我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悅的事,它會作出喜悅的反應;看到憂愁的事,它會作出憂愁的反應?!?/p>
當你習慣地構(gòu)思快樂的事,你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便會習慣地令你處在一個快樂的心態(tài)。同時,還要排除他人對你的消極暗示。一次考試考差了,老師說你“真沒用”,千萬不要當真。曾有一位成績不錯的學生,考試時做錯了一道簡單的題目,老師諷刺道:“這么容易的題都錯,還怎能考上大學?!”結(jié)果這個學生一蹶不振,真的名落孫山。
睡前醒后的時間最適于對自己心理暗示,你可以躺在床上,每次花上幾分鐘,身體放松,進行一下自我心理談話——生病時,告訴自己“沒什么,我身體很棒”;煩惱時,對自己說“不會比這些更糟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反復運用積極的自我暗示,“你”就會接受這種觀點,會增強心中的安全感,也會給自己以信心。不要總向自己強調(diào)負面結(jié)果,我們不要總是給自己一些這樣的提醒“昨天我就是在這里摔倒的”、“這段路總是出交通事故”等等。因為越是這樣,我們心里就會越緊張。所以,聰明人應避免老用失敗的教訓來提醒自己,而應多用一些積極性的暗示,比如:“走穩(wěn)些就不會摔倒了”、“經(jīng)過這段路時應該減慢速度”等等。這種積極的暗示和指導,比起總向自己強調(diào)負面結(jié)果要好得多。
把握積極心理暗示,做你生命和生活的主人。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