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已降臨山溝,羊倌正忙著收坡,突然看見洞口站著一只狼崽。羊倌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它,正要往饃袋子里裝,洞里又跑出來了三只,他一并把四只狼崽都背回了家,關(guān)在鐵籠子里。
母狼救崽心切,便嗷嗷叫著走東竄西,鬧得家家戶戶不得安寧。村里有人說把狼崽放了吧,惹這事干啥?還有人說把它摔死,扔到茅坑里,叫它死沒著落,可是羊倌硬是把狼崽死關(guān)不放。母狼每夜在村里叫尋,仍沒找到狼崽,于是便在村里做起了壞事。它首先鉆進羊倌的羊圈,咬死了他一只奶羊。羊倌有兩個兒子,沒有姑娘,現(xiàn)在的這個姑娘是他抱養(yǎng)的,視為掌上明珠。妻子沒奶喂孩子,他只好跑了幾十里山路,在縣城買了這只奶羊,指望它下個好奶喂養(yǎng)女兒,誰知這只該死的母狼竟把它咬死。
惱羞成怒的羊倌決心要消滅這只咬死奶羊的母狼。他在狼窩附近尋蹤追跡,凡是狼經(jīng)過的路,他下套子挖陷阱,但都沒有用,狼還仍然在村里嚎到東叫到西,有時叼走東家的豬,有時叼走西家的雞。有天夜里,天氣悶熱難以入睡,很多人都睡在場上乘涼,當(dāng)夜深人靜,人們都紛紛進入夢鄉(xiāng)的時候,這只母狼便偷偷地潛入熟睡的人群叼走了一個孩子。恰在這時,被驚醒的人們透過明月看見狼叼著孩子在艱難地行走,便直著聲音吆喝:攆狼呀,誰家孩子被狼叼走了!這時熟睡的人們才一哄而起,高喊:攆狼呀,攆狼呀……那瘦骨嶙峋的母狼哪能將一個二十來斤重的孩子叼著奔跑,只好把孩子丟下逃命了。
狼的報復(fù)心是極強的,不達(dá)目的誓不罷休。第二天晚上它終于把張進家的孩子叼走了。張進家住在村邊,孤孤的三間房子,沒有院墻。這天張進夫婦因有事都不在家,便交代他的大兒子,晚上把門上好……誰知孩子們瞌睡大,再加天氣悶熱,晚飯后便席地而睡,忘了上門。正是玉米曬頂抽穗的時候,到處一片郁郁蔥蔥,狼竄出玉米地,進屋將他兩歲的小兒子叼走了。
第二天一早,張進和其妻趕回來后,大孩子還在死死地睡著,小兒子卻不見了,可是門外的尿灘里掉著小兒子的一只鞋,濕漉漉的,一股濃烈的尿臊味直沖鼻孔。
張進便拖著疲憊的身子問遍了左鄰右舍,都不知道孩子的下落。他又跑到羊倌家,將羊倌猛擊一掌,我小兒子昨晚被狼叼走了!
羊倌大吃一驚,這個兔孫,宰了它!便進屋掂了獵槍,走,上山去!
他們先跑到捉狼崽的地方,沒見孩子,也沒發(fā)現(xiàn)狼的蹤影。他們又跑到寨子溝、攆狼溝、火狼崖、小尖山……他們幾乎尋遍母狼經(jīng)常出沒的所有地方,但是什么都沒有,就是狼屎狼尿也沒有見著,更不用說孩子的蛛絲馬跡了。
張進的妻子見他倆空手而歸,便癱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號啕大哭,罵著羊倌,誰叫你去捉那狼崽,將我兒子叼走你安心了?你去尋我兒子!哎呀,我要我的兒子呀!
張進乜斜著妻子喊,說那話干啥,他的羊被狼吃了那么多,他能不恨么?他困乏地蹲下身子,手里還是緊緊地握住獵槍,夕陽照著他那淚眼在一閃一閃地發(fā)光。
張進悲痛萬分,決心要為兒子報仇。晚飯后他和羊倌又背著獵槍,順著攆狼溝往小尖山進發(fā)。他們一路走一路喊著孩子的名字,一直喊到狼窩附近,也沒有聽到孩子的一點音信。這時羊倌說哥,你看草叢里有兩個明點,是狼眼還是兩只螢火蟲?張進順著羊倌所指的方向看去,說,不是螢火蟲是兩只狼眼,螢火蟲哪有那么亮的光,你看是綠色的。羊倌說,哥,你到南邊去,截斷它的路,我到西邊防止它往山上跑。他倆剛布置停當(dāng),狡猾的狼便尖叫了一聲,尾巴一甩,只聽一陣颯颯急響,狼已竄到了遠(yuǎn)處的山丘上,耀武揚威地在月光下站著。
羊倌說,哥,咱既然發(fā)現(xiàn)了它,就等于它撞到咱的槍口上了,咱當(dāng)點心,說啥也不能再讓它逃跑。他倆便在山崖下把獵槍壓上子彈推上膛,繞著山丘隱蔽到距狼不遠(yuǎn)的地方,瞄準(zhǔn)了目標(biāo)。就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這只母狼嗷地大叫一聲,騰空一躍,沒入草叢。他們懊悔為啥不早幾分鐘開槍,即使打不死也能將它打個重傷,起碼它不能再進村禍害人。
第二天,張進夫婦又和親朋好友在附近的溝溝岔岔尋了一天,還是沒有一點蹤影,結(jié)果失望而歸。張進想,這么大的一個孩子,狼是一下子也吃不完的,就是吃了,那流到地上的血跡呢?連血跡也沒有找到呀!
張進想,孩子已經(jīng)兩歲了,它一個干瘦狼能有多大氣力?他抬腿進了玉米地走了十幾步,便看見一只瘦骨嶙峋的母狼吃驚地跑了。他急忙走到狼跑的地方,只見孩子在地上血淋八叉地躺著,一只胳膊被狼吃掉了半截,內(nèi)臟全被狼掏吃光了,悲慘情景讓人不寒而栗。
張進悲痛萬分,他撕心裂肺地痛哭了一場,后悔這次為啥沒有帶槍!
他把孩子抱到地頭,回家告知了妻子。妻子兩腿嚇得癱軟,跌跌撞撞地走不動路。好容易走到停放孩子尸體的地方,看見孩子死不成尸,便哭斷了氣。張進又是掐人中又是按合谷,搶救了好一會兒她才算哭出了聲。她抱著孩子的頭,悲天慟地痛哭了一場,才動手把孩子埋掉。
張進為解心頭之恨,便和羊倌每人用獵槍挑了一只狼崽,在皎潔的明月下第二次上山去了。母狼聞到了狼崽的氣息,便真的出現(xiàn)了。它坐在離洞穴十幾米遠(yuǎn)的草叢里一動不動地看著狼崽,眼睛向他們射出仇恨的綠光,他們正要扣動扳機,狼卻尾巴一甩,又沒入了草叢。
張進根據(jù)他打獵的經(jīng)驗,把狼所經(jīng)過的路口埋了許多鋸齒型的夾子,還在狼窩附近綁有線抽。他們還到處尋了些死豬死雞,將肚子里面裝上炸藥做成掛炮,吊在兩米高的樹干上……可是說也奇怪,自設(shè)下這天羅地網(wǎng)后,這只母狼誰也沒有再見過。
沒見過不等于這只母狼死去,也不等于這只母狼遷徙。它還是為找狼崽夜夜入村鬧事。老人們規(guī)勸羊倌,把狼崽放了吧,為狼崽村里出了多少事,叼豬叼雞不說,你看張進的孩子都被狼吃了,這還不算一個血的教訓(xùn)!
可是羊倌堅持不放,因為狼吃了他不少的羊,特別是這次咬死他家的奶羊,等于砸了他女兒的飯碗,他非把這只母狼逮住不可。張進也是這種想法,說啥也不讓羊倌放狼崽歸山,只有留住狼崽,才能引來母狼,才能為兒子報仇雪恨。
為此,這四只狠崽還是被羊倌圈在鐵籠子里,每天喂些稀飯饃塊,可是狼崽太小,不會進食,整天餓得嗷嗷亂叫。羊倌便找來了一只剛斷奶的母狗,讓狗奶狼崽。狗媽媽把小狼崽奶得滾瓜流油,整天在院內(nèi)歡蹦亂跳,但它們不是狗,本性是不會改變的。這么小就在院內(nèi)把雞攆得亂飛,還咬住小豬耳朵,用尾巴抽著小豬跑,據(jù)說狼偷吃豬就是用這種方法把豬趕走的。小狼的這些舉動,引起家人和鄰里們的不安,養(yǎng)這些野畜干什么?不如早點殺了好!羊倌此時也有些后怕,他要子償母債,將狼崽殺而食之。當(dāng)殺到最后一只時他手軟了,因為這只狼崽每天在羊倌面前搖頭擺尾獻殷勤,比他養(yǎng)的狗還討人喜歡。它除看圈護坡外,還有從不偷嘴吃的優(yōu)點。就這樣,它騙得了羊倌的信任。
冬天已到,一場北風(fēng)后大雪皚皚,母狼又進村叼豬叼雞,于是戶戶都把院墻上扎了一米多高的棗刺,以防母狼跳入院內(nèi)。狼只好跳進羊群暖圈。暖圈是土木結(jié)構(gòu)的房屋,前邊留門,后邊留窗,窗空約一尺見方,中間也沒窗欞相隔,此窗除給羊群通風(fēng)之外,還用于清除羊糞。
母狼是無孔不入的,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它從這個窗口跳入羊圈,若有可乘之機,便叼走羊羔。羊倌有著與狼斗爭的豐富經(jīng)驗。他待在窗口,守株待兔,當(dāng)狼跳入窗內(nèi)時,一聲吆喝,狼便掉頭跳窗。當(dāng)狼的前腿在外,后腿不能著地之時,羊倌便急忙一把抓住狼的后腿,用長鞭桿戳進狼的肛門,一直通到狼的脖子,將狼活活地戳死。這正是那只吃孩子的大母狼,肚下的奶泡還沒有縮完呢。羊倌把這只死狼背到家里,狼崽還和它親了又親,拱了又拱,然后臥在地上流淚了。
張進媳婦聽說羊倌把老狼打死,含悲帶憤跑到羊倌家,在死狼的肚子上狠狠地跺了幾腳,將狼的腸子跺了出來,然后泣不成聲地回家了。
羊倌從屋里拿出了一把殺豬刀,在狼崽面前的磨石上磨了磨,然后才把明晃晃的刀刺向死去的母狼,先剝皮挖出內(nèi)臟,然后又把狼吊在樹上把肉割開。這時羊倌從中挑了兩塊好肉,扔給狗和狼崽,狗美美地飽餐了一頓,而狼崽卻看也不看,聞也不聞,并將羊倌狠狠地瞪了一眼。
幾個月后,胖乎乎的小狼崽長成了大狼,成為羊倌的一個得力助手。
羊倌和狼與狗成了好朋友。每天狗、狼吃的和他一樣,當(dāng)狗、狼吃飽之后,主人躺在中間,兩邊睡著哼哈二將狗與狼。主人在高興的時候逗逗狗逗逗狼,狼攆攆狗,狗攆攆狼,狼和狗在一起玩耍,從不仇視,從不廝殺。
可是,一天夜里,狗與狼打了起來。羊倌想這兩個家伙在斗玩,也沒加干涉。又停了一會兒,這兩個家伙的爭斗大有你死我活的拼殺架勢。羊倌自覺不是好兆頭,便拿出皮鞭狠狠地抽了狼和狗,兩個家伙的爭斗才偃旗息鼓,都夾著尾巴臥到屋內(nèi)。
羊倌出了一天坡,翻山越嶺的,確實有些乏困。他看天已黑定,便倒頭睡了,這時他自感有什么東西觸動了他,睜眼一看,床上有兩只綠光在閃,他急忙坐起捏亮電筒,看見狗還在腳頭睡得死死的,而狼卻兩眼瞪得銅鈴一般,在床邊站著。他沒往狼子野心上想,只想狼與狗爭斗了那么長時間,可能是狼受了點輕傷,想讓主人同情。又停了些時,狼又縱身跳到床上,正要向他張口,狗卻跟著一躍跳上床,把狼沖了下去。這一次狗把狼惹惱了,兩個家伙在屋里又斗了起來,這次格斗比上次猛烈得多,狼不讓狗,狗不讓狼,狗將狼的耳根撕了一塊,鮮血順著狼的脖子往下流,而狼又把狗的前腿撕得露著骨頭。這時羊倌也有點上慌,便又拿起皮鞭向狼和狗胡亂地抽打一番,才把它們的氣焰壓下去。這時羊倌有點心驚,便讓狗臥在床頭,因為狗對主人是忠心不二的,一旦狼真的向他發(fā)起攻擊,狗也可以抵擋一陣子。
羊倌把狗和狼隔開以后,狼在地上坐著,兩眼發(fā)出逼人的光。羊倌怎么也睡不著,因為他打死了狼的母親和兄弟姐妹,它當(dāng)然對他恨之入骨?,F(xiàn)在它長成了兇猛的大狼要抓住機會報仇,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羊倌想到這里心里有些害怕。因為它畢竟是一只兇猛的野獸,發(fā)起威來人是難以抵擋的。這時他一手握住獵槍,一手將狗攬在懷里,意思是讓狗提高警惕,在必要的時候要為主人而獻身。
羊倌在床上也不敢睡著。狼還是虎視眈眈地瞅著他,尾巴還在不停地扭動著。根據(jù)他的經(jīng)驗,狼在捕獲獵物時就是扎著這個架勢的。他心里在咚咚地跳著,早知今日何必當(dāng)初,真不如早點把它宰掉,也不會有今晚的恐懼。這晚羊倌手握獵槍,直直地熬了一夜。誰知第二天,狗和狼的關(guān)系又和好如初,彼此也沒多加計較。相比之下狼傷比狗傷輕。上午出坡,羊倌把狗拴在家里,把狼帶到坡上。這一天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異常,還是羊倌走到哪里狼跟到哪里,羊倌坐在地上休息,它臥到羊倌跟前,有時在他身上擦來擦去,嗅嗅舔舔,和往常沒有二樣。羊倌想,畜牲也和人一樣,玩得不高興也會發(fā)脾氣使性子,過后也就算了。天黑收坡,狼回家看見狗格外親切,好像久別重逢的故友,搖頭擺尾的,彼此親密無間,一點隔閡也沒有。
這天夜間,羊倌高枕無憂,徹底放松了警惕。狼便抓住這個不可多得的機會,一躍撲到床上,羊倌急忙坐起,用盡平生之力一拳將狼打到床下。狼一時暈頭轉(zhuǎn)向好像輸了理一樣,乖乖臥到地下。
狗看到狼的舉動,在羊倌床頭扭動著尾巴,發(fā)出嗷嗷的叫聲。狼好像也識破天機,在地下臥著,一動也不動。
這時室內(nèi)一片寂靜。狼和狗分席而臥,人卻在鼾聲中假睡。狼聽見羊倌的鼾聲,便立即坐在地上,扭動著尾巴,兩只綠色的眼睛直盯著羊倌。這時羊倌會意,將狗頭拍了拍,又伸手從墻上取下了獵槍,緊緊地握著。又停了片刻,狼便一躍撲到床上,狗在主人的吆喝中騰空而起,將狼抵到地下,狼和狗便拼死拼活地廝殺起來。
羊倌知道狼是硬直不拐彎的動物,凡是它認(rèn)準(zhǔn)的撲殺目標(biāo),都會窮追不舍。這是他和狼長期斗爭的經(jīng)驗。于是他下定決心,他今晚一定要把狼除掉,如果再讓它多活一天,說不定他會被狼活活咬死。
狼真的對他又發(fā)起了第三次進攻,這次進攻是窮兇極惡的,撲上去就想將他置于死地,它前腿抓住羊倌的胸膛,張口去咬他的脖子。羊倌急中生智,抓住槍桿就猛擊狼頭,狼便緊咬槍桿不放,他用力向上一挑,再向外一甩,狼又被摔到床下。可是狼哪肯罷休,隨即就又撲到床上,一下將他的胳膊撕掉了一塊肉,鮮血直往下流。這時狗又一躍而起,把狼撲倒在地,和狼進行著殊死搏斗。狗雖比狼的個頭大,但它沒有狼兇猛。狗一下咬折了狼的前腿,而狼卻一下啃住了狗的脖子。在這千鈞一發(fā)之時,羊倌舉起獵槍,照準(zhǔn)兩個綠光點扣動了扳機,只聽一聲巨響,閃光的兩只狼眼便不見了。
羊倌將狼拉到門外,回頭才救治狗。狗在奄奄一息地躺著,他知道狗不會死,狼雖然使勁地咬著它的脖子,但它只是一咬,沒來得及換口,就被羊倌一槍斃命了。不一會兒狗便抬起了頭,但狗的胸膛被狼撕了一道血口,流了不少的血,幸好沒有傷及內(nèi)臟。他為傷口上了些云南白藥,又原樣將狗皮膚貼了上去包扎好,養(yǎng)在家里,不到二十天狗就又能出坡了。
事后羊倌說,狼的這次報復(fù)行為,完全是他引起的。如果他不把狼崽捉回家,又不一個一個地宰殺,就不會有這場驚心動魄的事件發(fā)生。
前些時,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人與狼共舞》的節(jié)目。有個人在山洞里捉了五只狼崽,在他精心喂養(yǎng)的過程中,教它們聽琴、唱歌、跳舞。后來主人把狼崽帶到山上,玩夠以后,便彈奏吉他,狼崽就整整齊齊地排成一行,嗷嗷地唱了起來。我們雖聽不懂狼語,也欣賞不了它們的“歌”,但我們可以明了一點:只要人類能夠保護它們,親近它們,是可以改變狼心的,可以和它們共歌共舞。
責(zé)任編輯 趙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