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華爾街最重量級的人物之一,是量子基金前首席基金經理。
他是金融大鱷索羅斯的第一號猛將。
1997年,他與索羅斯成功的策劃了震驚國際的東南亞金融風暴。
1998年,他再次手握巨資,與香港政府進行了一場“世紀豪賭”。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令金融界認識了這位年僅40多歲就掌管著世界上最大的對沖基金的基金經理。
他被視為匯市的巴菲特,他是美國最慷慨的慈善家。
他,就是量子基金前首席基金經理——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
“離經叛道”的輟學生
與索羅斯的匈牙利猶太人背景截然不同,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是土生土長的美國費城人。他在緬因州的波德恩學院(Bowdoin College)獲得經濟與英國文學學位,稍后進入密西根大學經濟研究所攻讀。
但由于課程過于理論與計量化,與現(xiàn)實世界脫節(jié),使他厭煩透頂。當年,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決定放棄當研究生。
“我考入一家大學攻讀經濟學學位,但發(fā)現(xiàn)課程量太多,理論性太強,側重于應用的卻很少,我很失望,在第二學期就輟學了?!?/p>
隨后,斯坦利參加了匹茲堡國民銀行的經營培訓班,目的是希望這個課程能給他提供廣闊的視野,幫助他選擇進入哪一個領域。在這家銀行工作了幾個月之后,他被錄用為銀行及化學股票的分析員。
匹茨堡國家銀行股票分析師的職務,他干了不到一年,就被提升為股票研究主管。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相當熱愛工作,早上6點進入公司,一直到晚上8點才離開。
剛開始時,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對某一行業(yè)或某一股票的每一特點,都寫了整篇整篇的報告。在去委員會演講前,他必須先把報告交給研究主任看。
有一次交了一份有關銀行業(yè)的報告,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對自己的工作很自傲。可是研究主任在他讀了之后,對他說:“這份報告沒有用。是什么使股票上漲和下跌呢?”他的這次評價,對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是一大刺激。之后,他就把自己的分析集中到尋找與確認跟股票漲跌有密切關系的因素上,而不是羅列所有的基本因素。
他總結出,主要的因素時常與收益有關,銀行股票尤其如此?;瘜W股票則大不相同,在這一行業(yè),主要的因素似乎是產量。買化學股票的理想時機是當行業(yè)產量大量減少,同時存在一種在你看來會造成需求增大的催化劑的時候。相反,賣出這些股票的最佳時機是當出現(xiàn)許多新的生產同類產品的工廠的時候,而不是當收益下降的時候。這樣做的原因是,擴大生產的計劃就意味著在2-3年的時間內,收益將會下降,而股票市場是傾向于按這種趨勢發(fā)展的。
獨創(chuàng)門戶異常坎坷
1977年,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剛開始在銀行工作的時候,每月賺900美元。被提升為研究室主任時,他的年薪是2.3萬美元,而當時所有向他呈遞報告的分析員收入都比他高。
1980年,他的一個聽眾走進了他的生活。這名聽眾慫恿斯坦利自己開公司,并承諾每月支付他1萬美元的報酬,條件是只要能與斯坦利談談話就行。
這對斯坦利很有誘惑力,他盤算著,即使他跌個滿臉花,也仍然能找到一份比在銀行賺得還要多的工作。
1981年2月,斯坦利同另外一位分析員和一個秘書成立了道克森資金經營公司,以經營100萬美元起家。而他的大部分收入都來源于每月1萬美元的咨詢費。
剛開張時,他們干得非常好,在低值股票上抓住了急劇上升的機會。到1981年中期,股票價值達到其價格的最高點,在同一時間利率飛漲了19%,這已是十分明顯的賣出股票的時候了。
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把一半股票轉成現(xiàn)金,他想這已經是令人驚訝的舉動了。結果在1981年三季度,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把之前賺的錢都虧掉了。因為另一半股票繼續(xù)持有,造成的虧損就把原來好業(yè)績都抹掉了,原因是銀行的標準投資程序總是幾乎全額投資。雖然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已不再為銀行工作,但仍明顯地保留了一些銀行的思維方式。
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在1981年6月是絕對看壞股市的,在這一觀點上絕對正確,可是結果仍然在第三季度產生了12%的虧損。
從此,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改變了投資哲理,只要再次感覺到市場不好,就往往百分之百地撤離,轉為現(xiàn)金。
隨后,斯坦利接待了一個客戶,使客戶賬戶上的資金急劇增加。他找到這位客戶,問他是否愿意為他們提供資金,并以控制公司股份作為交換條件。當時買斯坦利公司的股份,看起來是最傻不過的事情了。因為他的公司欠債4萬美元,每年固定的赤字額是11萬美元,而且管理公司的斯坦利是個年僅28歲,只有一年行業(yè)經驗和沒有什么名氣的人。
但最終這位“伯樂”以15萬美元的價格,買了斯坦利公司25%的股份。一個月以后,牛市開始了,在大約一年的時間里,斯坦利經營的資金上升到4000萬美元。在1983年中期到1984年中期這段時間里,雖然遭受了一點挫折,但此后公司業(yè)務繼續(xù)看好,尤其是1985年的一次牛市開始后,就更看好了。
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總算最終沒栽倒在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門檻上。
結緣索羅斯
1986年,斯坦利被屈佛斯基金聘為基金經理。屈佛斯基金公司仍然準許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繼續(xù)管理自己的道克森基金。
屈佛斯基金對他的市場天賦萬分傾倒,又以他為首,創(chuàng)立了7只基金歸他管理,外加他自己的1只基金,使他管理的基金達8只之多。其中最出名的是“積極主動策略投資基金”,該基金自設立開始(1987年3月)至斯坦利#8226;朱肯米勒在1988年8月離開屈佛斯為止,一直是基金行業(yè)中成績最卓越的基金。
屈佛斯基金的名聲如日中天,引起了“金融大鱷”索羅斯的注意。1988年,斯坦利加盟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半年后成為該基金的實際操盤手,當時他才36歲。索羅斯于1969年到1988年管理量子基金之際,該基金年平均報酬率為30%。斯坦利在接掌后的前5年,使年報酬率上升至40%(1989-1993年的年度報酬率依次為31.6%、29.6%、53.4%、68.6%與72%)。而在1989-2000年斯坦利掌舵的12年里,量子基金平均年回報率高達38%。
1991年初,斯坦利在美、日股市建立30億美元的空頭部位,亦對美國與全球債市大量放空。但在1月底美國對伊拉克的“沙漠風暴”戰(zhàn)役前,他將多達60億美元的空頭部位全部轉為多頭,戰(zhàn)爭爆發(fā)之后,證明他的看法正確無誤。
斯坦利職業(yè)生涯的巔峰之作,莫過于1992年幫助索羅斯策劃“狙擊”英鎊。當時,他準確預測出英鎊兌德國馬克匯率將下跌,果斷地利用杠桿借入資金,以20億美元壓下100多億美元的籌碼做空英鎊,并在短短一天內大賺10億美元,震驚市場。
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學者、經濟專欄作家馬拉貝在評價這段驚心動魄的往事時,認為“斯坦利在其中起到了95%的作用,而索羅斯此時更像個教練”。
自1993年起,索羅斯旗下基金的投資組合已經突破500億美元大關。斯坦利除了直接管理量子基金外,亦負責監(jiān)控旗下其它基金的表現(xiàn),但整體上仍承襲索羅斯的投資哲學,即使索羅斯立即宣布退休,亦將不會影響此等避險基金的長期運作。
當然,斯坦利的職業(yè)生涯并非沒有失誤。在1999-2000年科技泡沫興起之際,他曾大舉押注互聯(lián)網(wǎng)股票。隨后泡沫破裂造成股價大跌,量子基金由此損失20%,斯坦利也不得不被迫離開索羅斯的公司。